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共159会-155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五五集)2001/3/30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4-155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继续看佛果十力。第七条,「至处智力,知一切道至处相」。「一切道」包括世间出世间种种道门;也就是讲修道,无论你修什么道,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道门。「至处」是什么?你修行的结果。你的结果是什么,佛知道。在佛法里面大分,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你修什么样的法门,你将来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就是你这个法门将来会到达什么个处所。如果我们认真修五戒十善,你的来生会得人天福报。如果你修的是上品五戒十善,你将来会生欲界天的果报。如果上品十善里面,你还修禅定,还修慈悲喜舍,你的果报在四禅天。佛清清楚楚!我们这个世间修行的人很多,修行的方法很多,佛没有一样不知道。

究竟圆满的大道,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在佛法里面称为「一乘法」、「一佛乘」,这个「至处」就是如来究竟果地。哪是一乘法?古大德跟我们讲的,《华严》是一乘法,《法华》是一乘法,比大乘还要殊胜。另外还有一个一乘法,这是古来祖师公认的,《梵网经》。古大德公认这三部经是一乘法。这三部经我们都曾经涉猎过,现在我们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华严》。我们要想在一生当中契......

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共159会-154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五四集)2001/3/30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4-15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十七面,经文第四行看起: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

我们就念到这一段。佛在此地叫著龙王;叫著龙王,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凡是叫他的名字,就是提醒他,下面一定有很重要的开示。这十善业乃至能令如来果地上十种特殊的能力、四无畏、十八不共;这三条:十力、无畏、十八不共,是如来果地上特有的,这一种究竟圆满殊胜的德能,菩萨也没有。从这个开示我们就明了,十善是佛法的根本,是佛法修持的根本,疏忽了十善,就没有佛法。如果我们要辨别,人家问:「什么是佛法?」可以这样答复他:「认真修持十善的,这是佛法,这是真正的佛弟子。」即使他出家、受了大戒,也能讲经说法,或者也能参禅、念佛,他没有修行十善,这不是佛弟子;这一种的佛教徒,在佛法里面讲是「名字位」。名字位是有名无实,不管怎么修,于出世法毫不相干,念佛也不能往生。世间的福报他可能得到,因为他修的是有漏福报;得到福报,他必定造罪业,为什么?他没有善根,福报享尽必定堕落。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

此地给我们做......

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共159会-153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五三集)2001/3/30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4-15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十七面,经文第三行看起: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佛家常说的「善巧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最适合的方法对人、对事、对物。由此可知,最适当的、最好的、最稳妥的,没有一定的标准,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这要智慧,在中国古人所讲的「通权达变」,晓得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对什么人,应该说什么话,应该怎么作法,非常灵活的运用,运用得非常之好。『速得成满』,速是快速,成就圆满的有为法、无为法;有为法是世间法,无为法是出世间法,『为、无为』,那就是世出世间法,你都能够得到圆满成就。换句话说,你不懂得方便,处事待人接物处处有障碍。

由此可知,佛法里头基本的教诲,是常常教导我们,从前我们的老师时时刻刻叮咛,「广结善缘」。「广结善缘」是什么?就是多行方便的准备。你平常跟人家不结善缘,你的善巧方便没有法子使出来;别人不相信、不接受,你的好意人家把它当成恶意。由此可知,善巧方便的基础,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人缘好」,你的善巧方便就有基础了。你人缘不好......

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共159会-152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五二集)2001/3/30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4-1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七面,我们从第一行念起: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止观」在前面跟诸位概略的报告过了,在这个地方我们做一个总结。「知止」非常重要,不但是出世间的证果、开悟,连世间的人天福报都以这个为基础。所以人要是不知止,世出世间法都不会有成就。纵然你过去生中累积很大的福报,你在这一生当中,世间人所谓「得志」,荣华富贵你都得到,在极短的时间,你这一生当中就把你多生多劫累积的福报统统耗尽了,不但自己死后要堕恶道,你的子孙也如世间人所说的「家破人亡」,甚至于子孙都断绝。什么原因?不知止。所以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能知止。这里总结,『止庄严』,「庄严」就是修得很好,修得很如法;止一切恶,这是消极,积极的是修一切善,止恶修善,这才能把一切烦恼断尽。『结使』是烦恼的另一个名称。所以人要不能够止恶向善,这个人前途是一片黑暗。

而善恶的标准,都以这一部经做准则。「止恶」,一定止十恶,修十善。本经末后所引用的,概括了全部的佛法。全部佛法都是以「十......

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共159会-151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五一集)2001/3/29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4-151

诸位同学,大家好!「止观」的意思深广无际,经典上说,「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大乘经里头我们常常看到「寂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由此可知,止跟观是一桩事情。「照而常寂」,观即是止;「寂而常照」,止就是观。由此可知,止观是修行功夫里面的一体两面。过去僧肇大师说过:「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在十善业道上来说,缘就是十善业,我们念念不离十善业,这是止,儒家所谓「止于至善」。

孔孟的大道,实在说就是《大学》里面的三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孔孟大道的总纲领,他们一生自行化他都不离开这个原则。「明明德」是观;「亲民」、「止于至善」,这是止。所以他说「知止而后有定」,「定」就是清净心现前,禅定境界现前。我们的心为什么这么乱?为什么定不下来?我们不知止,不晓得应该止在哪里。儒家的学者他们有定功,他们虽然没有接触过、也没有学过禅定,定功从哪里来?他知止,他知道止于至善。那个「至善」就是「明明德」,「明明德」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明心见性」非常接近。

我们的修学,我们应该止在什......

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共159会-150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五0集)2001/3/29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4-150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继续看「止观」这一条。古德有说,如果就所修方便门来讲,「止」属于空门,属于真如门,因为它是离一切相的;而「观」则属于有门,属于生灭门,它是对于一切有为法而发殊胜的理解。也就是说,观是智慧,智慧能够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佛在大经里面教导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是止,即一切法是观。如果就修行次序上来讲,应当是止在前,止是定,为什么?止能够伏烦恼,先把烦恼伏住,但是断不掉。断烦恼要观,先修止后修观,观能断烦恼,为什么?把烦恼的真相看清楚了,这才能转烦恼为菩提;烦恼究竟是什么,你搞不清楚,所以它才障碍你。但是功夫到了纯熟的时候,跟初学不一样。初学有这个次第,有先后,有顺序;到纯熟的时候那就不然,止里头有观,观里头有止,所以止观不二。

同学们刚才来问我:「一门深入要深入到什么程度?」在大乘佛法里面无论哪一个法门,你修学要想成就,你一定要懂得这个方法、秘诀,一门深入。诸位要晓得,一门深入是止,止的什么?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你就止了。我的功夫用在一门上,这一门里面就有观,放下万缘是止,所......

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共159会-149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四九集)2001/3/29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4-14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七面,从第一行看起: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我们先就经文的意思简单的来说。这个「结使」是烦恼的代名词,「一切结使」就是佛法里常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全都包括在这一句当中。烦恼怎样断除?止观的方法能够断除。所以止是定,把心安住在一处,就是止。安住在哪一处?这个没有一定。在佛法里面各个法门不相同,但是「安住一处」这个原理原则是贯通的、是不变的,佛在经上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是这个意思。

凡夫妄念很多,所谓是「心猿意马」,他那个心是止不住的。净土宗教我们安住在佛号上,我们所修的这个法门是安住在佛号上。其实净土宗制心的方法也很多,这就是讲念佛的方法,大分为四种念佛: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就有这四种,四种里面每一种又分为很多种,所以念佛方法也很多。诸位读《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就跟我们讲十六种方法,十六观。这十六种观,修任何一观都能制心一处,都能够把心定下来;换句话说,都能够断烦恼。几种方法,这十六......

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共159会-147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四七集)2001/3/28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4-147

诸位同学,大家好!八正道最后一条是「正命」,命是讲我们生命。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一定要懂得怎样来养我们的生命。养生之道圣人说得很多,而养生的方法那就太多了,我们今天所谓是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行业。注解里有一句话很重要:「常知止足,住于清净正命故。」所以人如果要让自己身体健康长寿,远离疾病,你就得要懂得养生之道。这在佛法里头讲得最透彻,讲得最圆满。

生命的真谛,或者我们说,生命的原理是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生命的原理是什么?念头。真的想什么它就变什么。佛家的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它的总纲领都是在观想。我们天天想佛,不知不觉就变成佛;想菩萨,就变成菩萨。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心想生。我们天天读佛经,天天想经典,这是想佛。「忆佛念佛」,忆跟念都是想,天天想佛,不知不觉自己就作佛了。

天天要是想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财、色、名、食、睡,想这些东西,贪著这些东西,人就变饿鬼。鬼是什么原因?鬼是悭贪这个思想变现出来的;人的悭贪心很重,贪名、贪财、贪色,他就变饿鬼。世间一般人讲:「人死了都作鬼......

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共159会-146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四六集)2001/3/28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4-146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看八正道的第七条「正念」:「念正助道,心不动失故」。昨天净宗学会的总务李文发居士来告诉我,他说:「现在我们真正体会到道场讲经、念佛的重要。」从哪里体会到?居士林最近有工程,因为要把现在的五楼上面再加两层。加两层就要加柱子,五楼讲堂要加柱子,上面才能再建两层。所以讲堂现在不能用了,念佛堂也不能用。他说:「现在居士林看起来很萧条,不像从前那么兴旺,非常明显!我们这里的道场不念佛、不讲经,立刻就衰下去了。」他来告诉我,我点点头,一点都不错。

道场怎么样会兴?居士林兴旺了三年,三年怎么兴的?现在明白了,天天讲经,天天念佛,这才兴旺起来。这一个道场如是,天下道场无不如是。为什么?你们天天讲经,天天念佛,这个道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它怎么会不兴旺?当然兴旺。如果这个道场没有人讲经,没有学风;没有人念佛,没有道风;虽有场,无学无道,它怎么会兴旺?如果它也会兴旺,那就是魔王在那里作怪,魔在拥护!也能叫你兴旺一时,但是那不是真正的兴旺;魔走了之后,你道场就衰了。佛法是正法,所以宣扬正法比什么都重要。

......

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共159会-145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四五集)2001/3/28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4-14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八正道第六,第六条是「正定」,定是说心安住在一处,决定不改变,决定不动摇。佛在此地教导我们,我们的心应当安住在十善业道,应当安住在弥陀名号。祖师大德们常说「正助双修」,我们必须要知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正修,一心安住十善业道是我们的助修,这样才能得生净土。古大德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为什么会到六道里面来?第一个因素是「爱欲」,爱不断就没有办法离开娑婆世界;「念不一不生净土」,所以念佛要专心、要专一。

而世尊在经典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西方世界的殊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它到底殊胜在哪里?它的殊胜就是在那个世界没有逆境、没有恶缘,殊胜在这里。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我们阿赖耶识里面还有恶的习气没有断尽,也不会退转。这是什么道理?心识里头虽然有烦恼的习气种子,可是没有缘,它不起现行;因要加上缘才会起现行、才会结果,因没有缘不会结果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缘,所以恶的果报在那个地方统统没有;我们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灾难,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因此在那边只有进步没有退步。进步的快慢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