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圣严法师:家庭暴力,是前世报应吗?

问:最近家庭暴力问题很受重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烦恼。但是多数人劝合不劝离,都说夫妻是相互欠债,所以要多忍耐。真是这样吗?

答:不对,把家庭暴力说成是前世因、今生果,这是非常消极的,对改善现实既没有帮助,且错用了因果观念。

有一位女士学佛之后,把先生也带来皈依,但是在受五戒时,先生说:「师父,五戒里我只能守四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都还可以,但不饮酒,我可不守,因为我还想喝酒。」结果,他不只喝酒,还赌博、好女色,回家就打太太。

这位先生故意打太太,是为了要逼她离婚。也许有人会想,离婚对孩子不好,还是忍忍吧。但如果真的为孩子着想,就应该想到,这样吵吵闹闹、充满暴力的家庭,适合孩子成长吗?难道他们不会担心受怕吗?在家庭暴力阴影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造成心理上负面的影响,所以我劝这位太太:「既然婚姻无法挽回了,为了孩子,还是离婚吧!」

从我的立场,当然劝合不劝离,夫妻之间有问题应该好好沟通,不要轻言离婚;但如果真的无法相处,离婚也是一种处理的方式。因为让孩子看到父母恶言相向,或者是生活在暴力之中,其实是更大的伤害,许多青少年会有行为偏差,都是与父母情感不和睦有关。

把家庭暴力归咎于因果业报,被虐......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人如果懂得因果的观念,一定会更积极努力。因为即使努力,还不一定能够得到成果,也就是说‘种瓜不一定得瓜,种豆不一定得豆’;然而如果不努力,就更不可能得到成果。

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些人能不劳而获,例如有些人命好,生在有钱人家,不需要工作、不需要努力,就可以享福。可是,当他的父母过世以后,他的财产还能不能保得住,恐怕就有问题了。

所以,真正有福报的人,是努力奉献的人;不断在享福的人,福报享完就没有了。我常常说:‘享福的人没有福,培福、造福的人才有福。’福报享完了,就像银行里的钱用完了,等于是坐吃山空。

因此,我们如果懂得因果的观念,一定会非常勤奋、积极,绝对不会悲观、消极。

圣严法师:拜佛忏悔佛菩萨做担保人却不代替还债

忏悔有两种功能:一个是觉察自己的错误,改过迁善,不再重蹈覆辙;一个是好汉做事好汉当,心平气和,勇敢承担一切责任。

人心很粗,善忘多忘,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尤其是错误的、丑陋的、不检点的事,忘得特别快。所以,我们佛教徒要提醒大家时时忏悔,忏悔什么呢?忏悔那些已经忘记的、还未忘记的、已经觉察到的、还未觉察到的过错。纵使经过了千秋万世长时间累积下来的过失,我们也要一并忏悔,欢喜承担应负的责任。

很多人会大言不惭的说:“我的行事作为坦荡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没有什么好忏悔的。”世间固然有许多行事正当、举止磊落的君子;但是,抛开不可考的过去世不谈,就在眼前当下起心动念间,我们不也经常在不知不觉间,犯下许多错误?因为,我们的习性里潜伏着贪、瞋、痴、慢、疑等等病根,一不留心,就会表现在言语行为上,不仅伤害了身边的人,也伤害了自己。

就像很多父母,自以为所作所为都是爱孩子,结果往往爱之适足以害之而不自知。历史上也有许多择“善”固执的例子,固执于自以为是的“善行”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施暴而以为行善。所以,忏悔的意义,是要我们在悔过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醒自己抛开成见,站在不同的角度,检讨自己的言行,多多为......

圣严法师:念观音、学观音、做观音

2006年11月9日,这一天正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圣严师父在纽约东初禅寺向信众讲述与法鼓山关系密切的观世音菩萨。师父娓娓道述观音菩萨的出现、功能、经典出处,让我们从中学习用 观世音法门来帮助人、用平等慈悲心对待人,一起做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东初禅寺的菩萨们都知道,与东初禅寺最有关系、最有灵验的菩萨,要算是观世音菩萨了。我们一进门就是观音殿,二楼禅堂供奉的也是观世音菩萨。在台湾,法鼓山总本山是一处观音道场,而我也出版一本《圣严法师教观音法门》,专讲观音菩萨的修持方法。有关观世音菩萨,过去我已讲过很多,不再重复,今天要从观世音菩萨的出现、功能、经典出处讲起。

根据《阿含经》记载,释迦牟尼佛住世之时、尚未成道以前,就称为‘菩萨’,甚至在释迦牟尼佛往昔生中、在度化众生的生生世世之中,都称做‘菩萨’。不过,佛经里的‘菩萨’一名,除了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的尊称,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等,也都被敬称为菩萨,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在 华人地区的汉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一直都是相当普遍的信仰。

‘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字出现得相当早,在印度的大乘佛教时期,大约在龙树菩萨时代就已经出现......

圣严法师:人生中最可怕的两个字,犹如致命毒蛇

世间一切皆如过眼云烟,生活不过是弹指一挥的区区数十年,悲欢离合也都是一瞬间的体验,我们存在,所以我们思考;我们思考,所以我们怀疑。我们在怀疑中寻找生存的理由,寻来寻去,却仍旧迷茫。

贪嗔痴慢皆是烦恼,疑也同样会生“苦”:比如当我们接受朋友的邀请,享受了美味的晚餐之后,怀疑朋友是否有求而来,既是对朋友诚意的一种污蔑,同时也会给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比如当我们站在起跑线上时,却开始怀疑自己奔跑的速度,又怎么能在运动之中体验到释放的快乐?怀疑,就像毒蛇,无论咬到谁,都是致命的。

圣严法师认为,凡是自信心薄弱的人,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但怀疑自己,同时也怀疑别人。人应该抛却疑虑、相信自己,否则就难以成事;而对他人的怀疑则容易树敌,以致四面楚歌。无论于己于人,疑心即生暗鬼。倘若处处起疑,不如采取一种信任的态度,既是自信,也是信人,从而既解脱了自己,也解脱了他人。

很多修行之人虽然每天坐禅诵经,其实心中时时起疑,怀疑佛是否存在,怀疑所谓的西方世界是否极乐,更加怀疑自己是否能够修成正果,其实众生皆有佛缘,本心也是佛心。真正的佛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一脸佛气,他往往就是最平凡普通的一位。因为平凡是佛,众生本......

圣严法师:把孩子“过继”给观音菩萨?

一位居士曾经问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后,为了使孩子平安幸福,一辈子无灾无厄,即“过继”给观世音菩萨,让孩子成为观音菩萨的“契子”这样做,究竟有没有用?是不是一种依赖的心理?’

又提到,自己怀儿子、女儿的时候,恒常持诵《普门品》,结果,朋友们见到自己的一双小儿女,都觉得乖巧非常,超越一般孩童,那么,是不是真与《普门品》、与观世音菩萨有关呢?

将孩子过继给神明作为‘契子’,以祈消灾禳福,在中国本是由风俗习惯所形成的一种民间信仰,过继的神只很多,济公、妈祖、土地公、关帝君……等,并不限于观世音菩萨,这份根植的民间信仰,与佛教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普门品》中的确提到,欲生智慧福德之男,则常诵观世音菩萨,即可获得圆满智慧之男。而且,是求男子得男子,求女子得女子,一样相好圆满……,因而,历来便有‘观音送子’的传说。

至于,持诵《普门品》是不是能够影响孩子的心性、品性?是不是具有真实的关联?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自信仰所产生的深厚力量,一部分来自于自我个人,也即是‘母教’、‘胎教’的部分。因为恒常持诵《普门品》,系念着菩萨圣号……所以念念心心,都常与菩萨的柔美、慈悲相应;这样的心情,也自然影响了腹中的胎......

圣严法师:因果法

圣严法师:因果法

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系看,叫作因果;从‘彼与此’的关系看,叫作因缘。你和我的关系,他和他的关系,彼此之间发生关系叫作缘。由现在的缘,连接上过去的缘和未来的缘,便是三个时间和位置的两重因果关系。

诸位想听佛法,结果来农禅寺听圣严讲‘因缘果法’,这是因果。诸位都听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话,种时叫因,得时叫果;好人一定有好报,坏人也一定有坏的下场。若仅从现在一生来说,因果论是不容易说服人的,佛法所谈论的因果,必须是三世的两重,并且是从现在的三世,追溯过去的三世,推展到未来的三世。

我们现在的三世是指这一生的时间过程:昨天、今天、明天,乃至往上有父母、祖先,往下有子子孙孙;过去的三世是指我们自己在此生未出生以前,无量世中的每一个时间的过程中,在何处做何事、遇何人;未来的三世是指这期生命结束以后,来生、再来生以后的无穷来生所接受到的一切。

如果仅仅讲现在生的三世,是没有办法讲得合理的。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善事,积很多的阴德,可是没有亲生的儿子来继承其遗产;有的人出生于穷苦的家庭,甚至有一双为非作歹的父母,他自己却是社会佼佼者,乃至是国家的忠贞志士,......

圣严法师:忏悔安乐

忏悔安乐

若人罪能悔,已悔则放舍;如是心安乐,不应常念着。

——《大智度论卷十七释初品中禅波罗蜜》

这个偈子讲的是忏悔。对自己的过失一旦忏悔了,就要把已忏悔的事不再挂在心上,这样才能平静安乐地过日子,所以悔过,不等于悔恨。

忏悔的意思是反省自己已犯的过失,愿意面对它,承担起过失的责任,从此改正错误,决心不再犯过。通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知过当改,所以忏悔的修行比任何法门都重要。正因为自己还是凡夫,随时随地会犯错误,所以不但要随时随地忏悔,并且要定式定期忏悔。忏悔虽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但是犯了重大过失的忏悔,必须面对当事人或几个与你共同生活的人求忏悔;小过失的忏悔,则是对自己的良心自责即可。

当人心受到污染或被罪恶感困扰时,忏悔的方法有能助人脱困的作用,所以《阿含经》及戒律圣典中,教人要忏悔,忏悔则安乐,用忏悔来洗涤罪垢,鼓励人重新出发。一旦经过忏悔,就把罪恶感放下来,这不是说没有罪了,而是在认罪之后,心理的牵挂障碍没有了。如果犯了过失,自己不肯承认也不愿让人知道,这是没有惭愧心;从表面上看,他似乎不知有因果等着他,但在他的潜意识中,罪恶感的阴影老是笼罩着他。绝大多数作奸犯科的人,在......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

(一)前言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

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死。我的兄姊皈依理教,我也参加过理教的法会,理教虽非正宗的佛教,理教的信仰中心「圣宗古佛」,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我在童年出家时的江苏南通狼山,其所奉的大圣菩萨,原系唐高宗时代由西域来华的一位高僧,名叫僧伽,据《宋高僧传》的记载,他曾现十一面观音像,所以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少年时很笨,虽不像佛世的周利盘陀伽,佛经说他三个月诵不会一首偈,教他「扫帚」两个字,记住了扫字便忘了帚字,记住了帚字又忘掉了扫字,但他毕竟由于佛陀的有教无类而证到阿罗汉果。可是,据我母亲说,我到了六岁才会讲话,到了九岁才开蒙读书,当我十三岁出家之际,仅仅是个初小四年级的小学生。可是,出家之后,师父讲给我听的第一个故事,便是向观世音菩萨求智慧得智慧的事例:宋朝的永明延寿禅师,因修法华忏法二十一天,梦见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便得无碍辩才,他著有《宗镜录》一百卷及《万善同归集》,乃为佛教史上的不朽名作,他的地位之高因此可......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绪论 一、《法华经》与《普门品》 二、观世音菩萨的因行与果德 三、《法华经》的翻译者 四、观世音菩萨的性别 五、观世音菩萨住在何处? 本论 一、为何名为观世音菩萨? (一)观声救苦──救济七难 (二)观心救苦──救济三毒 (三)观色救苦 二、如何游化娑婆世界? (一)三十三身随类应化 1.四种圣人身: 2.天、人、鬼、神的凡夫身: (二)施无畏者 (三)为悯众生应受供养 重颂问答观音圣德 一、为何名为观世音? 二、观音无处不现身 三、赞叹观音圣德 结论 一、持地结赞观音 二、大会众生普得法益 附录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圣严法师

绪论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第二十五品,因为受到普遍的重视、流通和读诵,所以又以《观音菩萨经》为名单行成册。

这部经从高深的层面来看,极富有哲理,从其简易面看,又是非常易懂、人人都可接受的经典。

一、《法华经》与《普门品》

《法华经》全称为《妙法莲华经》,「妙法」意指是一切佛法之中最好的佛法;而将微妙的法句、法义贯串起来,便称为经。

佛法就像非常微妙的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莲藕营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