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

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

前言 地藏的意思 地藏菩萨是谁? 地藏法门的三部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 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修行占察法当发种种愿 《占察经》的基本法门是十善 《占察经》的离怯弱法 空无自性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记 地藏菩萨的功德 地藏无尽誓愿 地藏菩萨循声救苦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佛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 地藏誓愿与称名功德 度尽众生方成佛道 孝女度母因缘 光目女发大愿度脱其母 一王发愿永度众生 病亡读经利益 结论

前言

中国的农历七月民间称之为「鬼月」,流行普渡。以佛教来讲,七月是地藏菩萨的涅槃日、成道日。所以今天我要介绍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内容包含了信、愿、行。

在信仰方面,首先我们要相信地藏菩萨发的愿是真的;然后也学习他那样发大愿。在修行的实践上,一方面要学习地藏菩萨广度众生,另一方面则可诵持地藏菩萨的名号、研读相关的经典,并且修持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忏悔、如何消除业障的法门。

这些也正是我们法鼓山正在推行的,法鼓山一直非常重视修行佛法,而不仅仅是研究佛法。当然,研究是有用的,但若只是停留在研究的层面上,不能落实成为修行的方法,那不是佛法的目的,只是一种学问而已。

地藏的意思

地藏有「堪」和「住......

圣严法师:《心经》导读:人的三世因果观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乃说明十二因缘的流转和还灭也是离不了空性。

从无明到老死一共有十二个阶段,显示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过程,这是佛法里很重要的理论和观念。佛法讲众生,是包括六道中的一切众生,而十二因缘则是专从人的立场来看的。因为诸佛世尊皆出人间,只有人才能信佛学佛,才能得解脱自在。

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无明”和“行”属于过去世。“识”属于过去到现世的主体,故跨越过去世与现在世,乃至未来世。“名色”到“有”属于现在世,最后的“生”和“老死”属于未来世。“老死”以后又再“生”,“生”一定又从“无明、行、识”流转不已。

《心经》导读:人的三世因果观(资料图)

“无明”为生死的根本,它从无始以来就有,不是上帝给的,也不是因为自己曾经做了什么坏事。众生一开始就是众生,唯其本质可以成佛。如金矿里的金子,本来夹杂在矿石之中,只要将石头洗炼,金子就会显现。无明如矿中之石,故有无明就不是佛,而是烦恼的众生。何谓烦恼呢?烦恼就是由贪欲、嗔恚、愚痴所衍生的种种心理现......

圣严法师:虔心学佛深信因果,为善去恶消灾延寿

深信因果发愿忏悔,为善去恶延寿消灾。

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危。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着转变。这好像犯罪的人在受审之时,若承认犯行而有悔意并和法官合作的话,法庭对他的判罪量刑会减轻。古有戴罪立功、将功赎罪,今有判缓刑而不收监执行,有不起诉处分,还有庭外和解等,都是虽有罪行的因而能转变犯罪果报的例子。

祈求消灾、延生的人,不会一边祈求,一边继续造恶,这即是忏悔。而且以做佛事的诵经、拜忏、布施、供养来求消灾、延生,便是对沦于鬼神道中的宿世冤家债主用佛法开导,使之心开意解、脱离苦趣,不再索还旧债。再者,由于发愿的力量而将未发事件的因素改变:若继续做恶,便和灾难的原因相应;若弃恶向善,便消弭了灾难的因素而远离灾难。所以,发愿、学佛、修善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当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经中说,皈依三宝即有三十六位大善神来做护持,求愿消灾、延生的人既皈敬三宝,当......

圣严法师:忏悔要忏在心里

有位女居士因为吸毒被关,出狱后来向我学禅,她边哭边向佛发誓说,如在吸毒就不是人。

结果她后来就把禅堂当成烟毒勒戒所,只要毒瘾一犯就来打禅七。看她几次这样来来去去不是办法,我于是劝她,忏悔应该是每天要做的事,这样才能断除坏习惯,如果只在犯错后才忏悔,不过是求安心罢了。

刚开始她天天忏悔,可是不过半年光景,却自觉得忏悔够了,心一松懈后就又开始吸毒。

后来她又来找我忏悔说,如果再犯,她要拿刀剁掉手指头,已此表示她的决心。

我说:“忏悔是忏在心理的,不是忏在手指上的。不然伤口缝合后不久,就会又忘了。”

遇到像这样身不由己情况,明知不应再犯,却无法戒除坏习惯时,一定要继续忏悔。毕竟凡夫的习性无法立刻说改就改,需要持之以恒。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习惯好坏大不同”

圣严法师:忏悔与负责任

“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径。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这才是忏悔的功能。

根据佛经,忏悔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对自己的良心忏悔;第二是对我们所亏欠的人忏悔;第三则是当众忏悔。在当下承认错误的同时,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佛教徒通常是在佛前忏悔,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或是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所以会在佛前求忏悔,请佛菩萨为我们作证明。佛经指出,凡夫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因此,无论我们如何客观持平,都不免会犯错。尤其我们的记忆总是很快就把错的、坏的事情忘掉,或是不愿想起,甚至于把错误合理化;但是对自己得意的事、对别人的贡献,却又记得牢牢的,而变得自傲自大,不懂得谦虚。所以,无论知不知道、有没有发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我们都应该忏悔。

其实在我们一生之中,无意间对不起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很可能就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等最亲近的亲人;我们伤他们的心,让他们受苦受难,而自己并不知道,甚至有时候让人家受苦受难,心中还在幸灾乐祸,说:“活该!希望他再更苦一点,这样才能发泄我心中的不满。”像这样的心理,都应该要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