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智敏上师:善巧利用因果四大规律,实现我们的目标

业果里边有四个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乐果;造了恶业的话,感的果决定是苦果,不会错的。不会说我造了很多善业结果受苦了,造了好多的恶业反而受快乐了,这个是没有的。

世间上眼光短浅,喜欢冒险,看见有人做了好事却受苦,做了坏事却发了大财嘛,他搞错了,以为业果是没有的。你看,他做了坏事还不是发财了,这个发财是他过去的业果,过去他是布施供养,所以他现在发财了,但是今生所造的业,将来是要受的。

所以说,我们第一个要认识因果是不虚的。造了善业感到乐果,我们不能说造了善业感了善果,这是不行的,果是无记的,不分善恶,只能说是苦乐。所以,善有善报这个话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佛教的原则的。只能说是善有乐报,恶有苦报,造了善业决定是得乐报,造了恶业决定是得苦报,这是决定的,这是第一个,业果是决定的。

第二个,业果是增长的。虽然你造的业很小,将来的果也不会受很大的果吧?小时候做点小偷小摸的,不会受大苦的,这个错了。业虽然很小,但是感的果报可以很大。就像我们世间上来说,种树的时候,树的种子很小,将来发了芽,长了枝,成了很大的树,就会结很多的果子,这就是说,因虽然很小,将来发展会无限地扩大......

智敏上师:善巧利用因果四大规律,改造我们的生命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要出三界,就阿罗汉来说,出三界,他也不是说把业搞完了就解脱了。业是搞不完的,消不完的。

印度六师外道里边有一些苦行外道,他们也知道过去作了很多业,该受苦,他们就妄想把业消完,就拼命地受苦。自己受些苦事来干。他的意思就是说,苦受完了,就解脱了。

这个是没有智慧的一种很愚蠢的方法,就在你修苦行的时候,也不断地在造业。

尤其是意业,就不断地生,身、口也在造。你什么时候,过去无始以来那么多业,你怎么消得完?

只有把烦恼断掉了,烦恼的水不去滋润那个业的种子了,这个种子也就枯死了,也不感果了,这是《俱舍》里讲得很清楚。

所以真正出生死,是断烦恼,业是消不完的。所以说,佛呢,说要离一切苦的根本,就要把烦恼断掉就对了。

本文选自敏公上师《广论讲记》第36讲。

智敏法师:因果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

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乐果;造了恶业的话,感的果决定是苦果,不会错的。不可能说我造了很多善业结果受苦了,造了好多的恶业反而受乐了,这个是没有的。

世间人眼光短浅,贪着眼前的小利,心存翘幸、所以喜欢冒险。看见有部分人做了好事却受苦,做了坏事却发了大财,他疑惑了,以为因果是没有的。你看,某人现在做了坏事还不是发财了?

某人现在发的财,是他过去的善业现在成熟了,过去他曾经做过布施供养,所以他现在才会发财。并不是因为他现在做了坏事所以发了财。善因决定得乐果,恶因反之。所以他现在所做的坏事,将来因缘成熟后是要受苦报的。

我们第一个要认识因果是不虚的。造了善业感到乐果,我们不能说造了善业感了善果,这是不准确的,果是无记的,不分善恶,只能说是苦乐。所以,善有善报这句话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佛教的原则的。只能说是善有乐报,恶有苦报,造了善业决定是得乐报,造了恶业决定是得苦报,这是决定的,这是第一个,业果是决定的。

第二个,业果是增长的。

有些人想,我现在造的业很小,将来的果也不会受很大的苦吧?小时候做点小偷小摸的,不会受大苦的。这个错了!现在的业虽然很小,但是将来感受的果报可以很大。......

智敏上师:不重视因果是假的佛教徒

归依三宝之后,一定要先把业果搞清楚,否则归依三宝是空话。佛固然有加持力,但是真正的核心在法宝。最扼要的法宝,就是因果。把因果的事情搞清楚,就是明业果。

果有五种: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和离系果。为什么要说五果?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知道,造什么样的业会感得什么样的果。从十善十恶来说,就是要清楚,造十善业感什么报,造十恶业又会感什么报。这个弄清楚了,就知道取舍了:好的、安乐的就要取;受苦的、不好的就要舍。

害怕苦,就要从因上舍,不造恶业。人都想离苦得乐。就人天乘而言,最起码要离开三恶道的苦,得人天的乐。到了中士道,就要离开流转生死的苦,得涅槃的乐。再到上士道,就要离开只求个人解脱的声闻缘觉的果,而得到佛的无上的乐——无住涅槃的大乐。每一层都是离苦得乐,逐层深入。在下士道,最可怕的是三恶道的苦,最迫切的就是离开这个苦。

感受到恶道的苦之后,就要赶快求佛救助,依他的法药来治疗自己。这个法药最极扼要的就是因果。一个人真正明白了因果,他一定不会做坏事了,因为他知道,业果是决定的,无可逃避,“已做业不失”。经上说:“假使千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要么不造业;一旦造了业,要逃避果报是......

智敏上师:忏悔

这一次讨论的方式里边呢,每一个人的思想检查,我感觉到还不够深入,最好再深化一下。

我们这个讨论学习的目的就是改变思想,使我们的思想如何能跟佛的经论,能够配合起来,那么如果说,我们讨论的时候是讨论,思想行动还是另外一套,这个讨论就是意义不太大了。

我们继续学习了之后,又讨论了,功夫下了很多,那就希望收到一定效果,这个效果就是说,我们的思想行动能够跟起经论方面转过去,怎么转过去呢?就要挖掘自己的思想了!

深刻的挖掘,把自己过去为什么要犯错的根子找出来,根子找出来了,然后再看到底对不对,是不对的,那把它断掉,生死(根子)一断永断了。

如果表面上,肤浅的,说书上怎么说该怎么做,过一会呢,或者是你碰到一些事情呢,把书忘掉了,老的习气出来了,那就是经上说的话怎么作用都没有了。

所以说我们希望学习呢,要把经论的精神深入到自己的思想里头去,要深入(到)思想里去的话,决定要产生一种触动,就把思想里边的脏东西,挖出来,然后把新的拿进去。

我们将来修的《忏悔品》的意思要知道,那里边我记得有个比喻,一张、一块很脏的布,你如果要去画图的话,决不能画一个好图案出来的,那么你要画图,要用脏布画,要洗的干干净净的,然后你画出来,......

智敏上师:发露忏悔要有勇气

“不行覆藏勇露罪”,这更不容易了,一般自己有点名望之后,总不愿意把自己缺点暴露给人家看。没有名的人,还比较不大在乎了,有点名望地位了,自己缺点要包得好好的,就怕人家知道,知道后自己威信要没有了,那这样子佛教里是不对的,有什么过失马上要发露。“当下弃恶不再取”,要勇敢露罪,这个勇要有,我们说跟人家吵架的勇不要,自己发露罪的勇气要有。罪如果不发露的话,那么这个气味藏在里边,越藏越厉害。

海公上师也经常打这个话啊,他说猫,猫疴的屎了,它总欢喜拿个灰什么盖起来。这个盖起来之后,表面上好像不太臭,但是你把灰打开,臭得不得了。如果像牛了马了它们的疴在山上了,大太阳,风吹了,时间久了,臭气没有了。我们在五台山的时候,冬天烧炕用什么烧的,牛屎烧的。恐怕北方人都知道,牛屎烧起来,一点也不臭。为什么原因?太阳晒,雨淋,风吹什么东西,臭气都走完了。

那就是说你有罪的话,你好好发露,慢慢忏悔,这个气味,罪就会减下去甚至于消灭。如果你盖起来的话,罪不但不消灭,还越藏越厉害。所以说发露罪一定要有勇气,这个就是不要怕失面子。你做坏事的勇气倒有,发露的勇气没有,这是颠倒了啊。发露是好事,为什么不敢?做坏事是坏事,为什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