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二十四史》以及古籍节选

政化清明,水质甘美

北齐时,乐陵有一位太守,姓房名豹。政治清明,政令简单,而且不侵扰百姓。

由于他所治理的县郡靠近海边,井水多半又咸又苦。房豹请人挖凿一口井,却获得甘美的泉水。大家都以为是房豹良好的政治和教化所导致的。奇怪的是当房豹罢官归隐后,那一口井水又变咸了。(《北齐书》循吏传)

黄雀衔环

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那年从华阴山北麓经过,看见一只黄雀被猫头鹰抓伤,跌落树下,被一群蚂蚁团团围住,动弹不得,十分痛苦。杨宝小心地将黄雀捧回家,养在箱中,用黄花喂它,悉心照料。

三个月后,黄雀伤愈飞走。

一天夜里,一个黄衣童子向杨宝跪拜,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感谢公子相救。这四枚白玉环不成敬意,祈愿你的子孙像这玉环一般洁白,位居三公。”(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朝中显赫的官职)

后来,杨宝生杨震,杨震生杨赐,杨赐生杨彪,四世三公,果应其言。([晋]干宝《搜神记》)

争相羞愧,风化大治

于义调任安武郡的太守后,专心推展教化的工作。

郡里的张善安和王叔儿,为了争夺财产而互相提出控诉。

于义说:「这是因为我当太守德行不好所造成的!」

......

周泳杉-孩子教育

孩子的命运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决定

我们孩子的命运怎么形成的?不是他是哪一所大学毕业的,不是他以后会得到几个博士学位,跟这个虽不能说无关,但是关系不大。为什么?那只是条件而已,那只是他成长的某一个条件而已,重要的是他的人格特质,是否能让这些条件活络起来。如果他的人格特质不健全,他即便有再多我们所谓好的条件,譬如他读的是名牌大学,他有很高的学历,可是他到职场去,他不受欢迎,他受到同僚的排挤,他受到上司的打压,他都没有办法发挥他的作用。而这个特质什么时候种进去的?他的人格特质,我们在他的人生过程当中,什么时候给他种进去的?真的,有时候你一点都不知道。

教育孩子我们要先健全自己

我父母那一代没有听过叛逆的,没有。为什么?虽然那一代他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熏陶,没有读过什么教育理论,可是社会纯朴。家长很辛苦,大家庭又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父母的辛苦,孩子看在眼里,这个重要!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各位家长,我们一定要问我们自己,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这一天的过程当中,陪了孩子多少时间?......

周泳杉:祭祖之意义

尊敬的系念主法和尚上悟下道法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安!学人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参与我们新马印祭祖大典,也很荣幸接受大会的邀请来跟大家谈一谈祭祖的意义。

祭祖主要的是连根,把我们跟我们的根联系起来。我们的根在哪里?在父母,父母还有父母,父母的父母还有父母。所以我们不是单独的存在这个世间,我们有源头。在这个世间所有的东西都有源头,我们看到一棵树,它为什么长得这么茂盛?因为它有根。我们看到河流,为什么能源源不绝的有水在那里流动?因为它有源头。我们看到一个人为什么在这个世间这么的有福报,事业为什么发展得这样的壮盛?是因为他有根。一个人不忘本,念念想著祖先,孝顺父母,他就有根了,这个根能够帮助他在这个世间长出好的枝叶花果。我们看了很羡慕!可是光是羡慕这个枝叶花果,这个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去找到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这么的有福报,他的花为什么开得这么的美,枝叶为什么这么的壮盛,结果为什么这么的丰硕。因为他有根,根就是孝道。所以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我们把孝敬这两个字能够抓到,我们人生就有根了。

刚刚说,木必有根,水必有源,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这个就是祭祖的意义。《......

周泳杉老师:入则孝

我们研究到这里,这里我们前面讲过,『入则孝』,这是什么?扎根,这是扎根。这是一个人学习的第一步,所以叫“首孝弟”,百行之首。所以末学在这里讲这乙一叫做“发蒙初基”,大家注意这个蒙字,我们就了解到,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教孝?启蒙的时候就开始教孝。什么时候启蒙?中国人聪明,中国人有智慧,中国人启蒙是从胎教开始,这是天下太平的根源,胎教开始。中国人是二、三千年前,就开始讲胎教,不像是现代的西方文化,现在有人在说胎教,可是他的胎教跟我们古人讲的胎教不一样。古人讲的胎教是什么?我们看到历史的记载就知道,文王的母亲在生产之前,她怎么样?她耳不听淫声,目不视恶色,口不出傲言,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什么叫割不正?这要给大家解释,刚刚讲眼睛不看不好的东西,耳朵不听不好的音声,嘴巴当然她不讲不好的言语。座位这个席,古人是席地而坐,所以席要摆得正正方方的,为什么?因为这是有关于心术,我们在后面会讲到“字不敬,心先病”,这是有关于心术正不正。

古代有一个人叫黔娄,黔娄家里非常的贫穷,穷到什么地步?穷到他过世的时候,因为过世,我们知道人过世要把他入殓,小殓要用白布把他盖起来。结果他们家仅有的一张被子,被单很短,因......

周泳杉:奉茶的故事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在台湾的社会里面还很注重家庭教育。而且我们在街头巷尾常常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街坊邻居有的他会在自己家门口摆一个水桶,这个水桶里面放了开水,在这个水桶的上面写了两个字叫「奉茶」。为什么会有奉茶?因为我们知道在七0年代(我是一九七0年后出生),在七0年代那个时候没有矿泉水,没有什么方便的饮料,所以在路上行走的行人口渴的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很多的人就想到,为谁著想?为赶路的人著想。他就想这些赶路的人,为了他们的方便,很多人就在家门口摆了免费的茶水,方便这些过往的人们。

我记得在一个乡下,新竹的乡下流传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到,有个地主,这个地主他有很多的田地,这个田地要租给佃农去耕作;我们知道佃农都很辛苦,可是这个地主他有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他很仁慈,是一个很仁慈的地主。他就告诉这个佃农,就是来租他这个田地的佃农,他告诉他说,我不要你的租金,我的田可以让你白耕,让你耕作,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件事情。什么事情?他说你只要在我们那个田的田埂,行人来往比较频繁的地方,你每天烧一壸开水放在那里,让来往的行人,奉茶,可以喝那个茶水。你只要做这件事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只要每天都做,我......

周泳杉老师: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

“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个是养父母之志,志向,养父母的志向,这是专门指德行来讲的。什么叫养父母的志向?你看,德有伤,贻亲羞。真的,我们有些朋友在监狱里面做教诲师的服务工作,义工。末学有一个朋友就来告诉末学,他说真的,一个人到了监狱里面,你看他坐的是有形的牢狱,他的父母坐的是无形的牢狱。我们相信。你看怎么忍心?再来,有一位教诲师他是在烟毒勒戒中心做教诲师,他看到很多吸毒的朋友们,在毒瘾发作的时候,他就说到,那个毒瘾发作大小便都不能控制。他说你有看过粪屎地狱吗?那个就是粪屎地狱,大小便不能控制,整个房间污秽不堪,所以人都不敢接近他的时候,他说这个时候还有两个人对他始终不离不弃,那就是他的老父母。我们想想看,一个为人子的不把自己的德行照顾好能对得起父母吗?养父母之志。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了解到,你看养志我们从谁身上来学?大禹治水,他的父亲治水失败了,没有关系,儿子继续干,儿子治水成功了,把父亲的耻辱给洗刷掉,你看养父母之志。再来,我们读《史记》,司马迁在他的序文当中他就讲到,他说他为什么写《史记》?你看他的人生遭遇到这么大的困境的时候,他为什么还有那么样的力量来写《......

周泳杉:原来扫厕所可以扫到这样的境界

在日本,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日本女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她到一个饭店去实习,在实习的时候她被分配到扫厕所,到厕所里面去刷马桶。她第一天去刷马桶非常的抱怨,她说我是什么身分,我是大学生,怎么可以让我来扫这个?应该让我去当什么文书,坐在冷气房里面的工作才对,这个应该是给其他比较知识水平没有这么高的人去干才对,怎么让我来干这个?她非常的抱怨。而且她每次进到厕所里面去,都想要呕吐,闻到哪个味道都反胃,因为这个女学生的家境非常的好。她在这个饭店里面待了一个礼拜之后,终于做了决定,我一定要辞职,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不干了,今天我一定要把这份工给辞掉。当她起了这个念头的时候,她在厕所里面,突然看到旁边有个打扫厕所比较资深的一个清洁工,看到他做什么动作?拿了一个杯子,从马桶里面舀了一口水,然后喝进去。

看到这个景象的时候她吓呆了,她心里面在想,再怎么可能也不至于这样!然后她就上前去要去阻止,这个时候他已经把水给喝下去了。她觉得很诧异,非常的诧异,她说你怎么做这样的事情?这个清洁工就告诉她:我扫厕所扫了这么久,让我非常有信心的事,只要我扫过的厕所,里面的水一定干净到我可以喝下去的程度,我有这样的信心。这......

周泳杉老师:格物就是管理自己

中国文化讲“格物”,格物怎么来理解?格物就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什么?管理自己不当的欲望。革除物欲,你看把东西拿掉,革除,它是把东西拿掉的过程。但即便是如此,在宋朝宋儒还有不一样的认识,我们就了解到其实我们现在所学到的这些经典来得很宝贵,为什么?因为有师承。没有师承,我们看到格物可能会一百八十度的看错。宋儒把格物还有人认识成什么?分析物质,格物,把东西怎么样格一格,把它分析一番。我以前所念的科学就是在分析物质,分析什么?我们在分析DNA,把基因拿出来,DNA抽出来然后分析那个东西。

各位朋友,我们分析这些东西有没有止境?我们思考一下,今天要来分析这张桌子,我们拿一把斧头来开始把这张桌子砍得一小片一小片的来分析它,砍到最后你看桌子变成什么?木屑。再把木屑再砍变成什么?砍到最后叫碳水化合物,有碳和水。再把碳跟水拿来,再拿那个很细的刀片继续切割,能不能切?可以。再把它切变成什么?变成原子,变成电子,变成质子、中子。能不能再砍?可以再砍,只要刀子够细的话你还可以砍。砍到最后怎么样?不是因为不能砍,是因为找不到刀子了,我们找不到再砍的刀子,砍不了了,变成这个样子。就是拿我们一生在追求这个东西,这叫......

周泳杉:作恶,果报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应该怎样减轻痛苦?

怎么减轻痛苦?还债。也就是这个痛苦就是还债,我应该还的。所以因果的道理是什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有没有杀人不用偿命的?不可能,国家的法律可以逃得过,因果决定逃不过。所以杀人一定要偿命,欠债一定要还钱。金钱债好还,什么债难还?感情债最难还。说要跟人家搏感情,这个国语怎么讲?纠缠感情,那个不好。我们跟人以法来做什么?来做媒介,结法缘,把家亲眷属都转成法眷属,这就吉祥,非常吉祥。恩爱夫妻怎么办?我告诉大家,约他去极乐世界相会。恩爱夫妻,我们一定要离开,没关系,我去那里等你;或者你先去,你到那里等我,我们在极乐世界再继续约会。这有没有出路?这就有出路了。不然没有出路,人在爱欲之中会怎么样?「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真的就没有出路。所以有极乐世界真好,对!就有出路了。你看家亲眷属都可以到极乐世界团圆,不是很好吗?对!

所以很多人说迷信什么等等的,我告诉大家,如果就很简单的道理去讲,很简单,我们每个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死。是不是死?好,如果没有方案,对一个老人来讲,他的生命叫什么?叫黄昏事业。黄昏,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有没有?因为黄昏了。所以他的心会不会觉得很沉重?会。因为我......

周泳杉老师:企业领导人要有辨惑的智慧

什么叫辨惑?辨惑告诉我们不能情绪化。孔老夫子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我们今天一生气不但自己的身体忘记了,还忘记有亲人的存在。孔老夫子告诉我们,他说这样子愤怒的态度,让我们的人生走得很迷惑,让我们的人生非常的迷惑。而这个迷惑让我们得不到幸福,跟幸福违背了。什么叫做一朝之忿?脾气上来了,脾气上来就想要跟人家争个高下,要去争个道理。各位朋友,古人告诉我们“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明的人是争谁错了,我错,是争罪;愚蠢的人是争什么?争个道理,争道理的人是愚蠢的人。那不就是辨惑吗?那就是辨惑。现在经营企业的人,就是这三点非常的重要,这是作之君不能够没有的态度。

我们看到《大学》里面讲的四不正就是在讲辨惑,“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忿懥是什么?只要一发脾气,哪怕心里面有个念头,岂有此理,那叫忿懥。不得其正,就是我们任何的决策就有所偏颇。一个人做企业,只要有一点点的愤怒,有一点点的情绪,他的决策就有偏颇。能不能有情绪?不能有情绪,一个人有情绪再对都是错的。再来“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为什么会恐惧?我们早上看的片子告诉我们什么?人为什么有恐惧?许浚是跟那两个人讲,人要是在正道上面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