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二十四史》以及古籍节选

政化清明,水质甘美

北齐时,乐陵有一位太守,姓房名豹。政治清明,政令简单,而且不侵扰百姓。

由于他所治理的县郡靠近海边,井水多半又咸又苦。房豹请人挖凿一口井,却获得甘美的泉水。大家都以为是房豹良好的政治和教化所导致的。奇怪的是当房豹罢官归隐后,那一口井水又变咸了。(《北齐书》循吏传)

黄雀衔环

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那年从华阴山北麓经过,看见一只黄雀被猫头鹰抓伤,跌落树下,被一群蚂蚁团团围住,动弹不得,十分痛苦。杨宝小心地将黄雀捧回家,养在箱中,用黄花喂它,悉心照料。

三个月后,黄雀伤愈飞走。

一天夜里,一个黄衣童子向杨宝跪拜,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感谢公子相救。这四枚白玉环不成敬意,祈愿你的子孙像这玉环一般洁白,位居三公。”(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朝中显赫的官职)

后来,杨宝生杨震,杨震生杨赐,杨赐生杨彪,四世三公,果应其言。([晋]干宝《搜神记》)

争相羞愧,风化大治

于义调任安武郡的太守后,专心推展教化的工作。

郡里的张善安和王叔儿,为了争夺财产而互相提出控诉。

于义说:「这是因为我当太守德行不好所造成的!」

于是,于义便把家中的钱财拿出来,分送给他们两人,并且向他们说了一番道理。

张善安和王叔儿觉得十分惭愧,移到别的州郡居住。

从此,安武郡的风俗和教化变得非常淳厚、融洽。(《北史》于栗传)

听闻哭声,妨乱其心

南北朝时,有一个人姓颜名恶头,非常精通易经和卜卦。

有一天,某甲来问卜,颜恶头告诉他:「你卜令尊,令尊已经逝世了。他的神识本来要升天,由于听到家属的哭声,忽然活醒过来,而且会说话!」

某甲答道:「家父躺在病床上长达三年之久,断气时,我们全家人大哭,家父忽然活醒过来,说:『我死了以后,有人来迎接我上天,我因为听到哭声而堕落地面!』」

颜恶头说:「再过三天,令尊就会永别了!」

后来,他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北史》艺术传)

赠民一牛,百姓敬让

南北朝时,张苌年出任汝南太守。郡里的刘宗之兄弟分财产。由于他们家境贫困,只剩下一头牛,兄弟两个人都想争到那一头牛,所以就向衙门提出诉讼。

张苌年很感慨地说:「你们两兄弟因为一头牛而互相争讼,如果有两头牛,那就不必再争了!」

于是,张太守便把自己的一头牛送给他们。

从此,汝南郡内百姓相互告诫和约束,大家都变得敦厚而且礼让。(《北史》张衮传)

见利思义

甄彬,梁朝人,困苦时曾以一束苎(zhu4,可以织布)做抵押,向长沙寺借钱。赎回苎时,发现束内藏有五两金子。甄彬心想:这不是我分内该得的,不能无故吞没。于是送还寺库。 梁武帝做平民时就听说此事,对甄彬的人格非常赞赏,即位后便任用他,派他去带郫pi2郡做县令。 同时就任县令的还有四人,临走时,武帝一一告诫他们:“身为地方长官,应以廉洁谨慎为重。”唯独对甄彬说:“卿往日有还金的高尚美德,寡人就不必再用这些话相嘱了。”(《南史·甄法崇传》)

人言己过,益见忠直

王旦当宋朝的宰相时,寇准经常批评王旦的缺失,王旦却一直称赞寇准。

皇上说:「你称道寇准的长处,他却专谈你的缺点!」

王旦答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由于我在宰相的职位较久,缺失必然比较多。寇准讲话毫无隐瞒,愈可以看出他的忠直,这是我敬重寇准的理由!」(《宋史》王旦传)

对己不吉,岂可给人

庾亮骑一匹马,精通相马经的人告诉他:「那匹马会妨害主人,你最好把它卖掉!」 庾亮回答:「如果我把这匹不好的马卖掉,一定会有买主。那里有人把对自己不吉利的东西,移交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埋两头蛇,以免后人遭殃,古人传为美谈,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吗?」(《世说新语》第一篇第二一则)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孔子的学生闵子骞母亲早逝。后母虐待他,冬天为了御寒,给他的衣服里装着芦花,而自己的两个儿子却穿着暖和的棉衣。

一次,闵子骞驾车的时候,身上寒冷,失去控制。父亲要打他,发现他身上穿的是芦花衣,非常气愤,决定把后母赶走。闵子骞劝父亲说: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后母感动得流下眼泪。(《太平御览》)

无鬼论者

阮瞻,字千里,素执无鬼论,没有人能辩得过他。 一天,忽然有位客人慕名前来拜访,寒暄之后,谈起名理。客人甚有才辩。阮瞻与他谈了很久,谈及鬼神之事,两人展开辩论,最后客人没能辩得过他,就生气地说:“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我便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灭。 阮瞻默然,意色大恶。岁余,病卒。(《晋书·阮瞻传》)

人不借用,留物何益

晋朝的阮光禄,字思旷,是陈留人。

他住在剡县(今浙江省嵊县西南)时,曾经有一辆好马车。只要有人借用,他没有不出借的。

有一次,某人为了埋葬母亲,想要向阮光禄借车子,却不敢开口。

后来阮光禄听到这件消息,感慨地说:「我有了车子却让人不敢借用,我还要这辆车子干什么?」

于是,他便把车子烧掉了。(《世说新语》第一篇第二十二则)

与物无争,人我两忘

刘直以纯孝闻于乡里,有人偷了他的衣裳,他不加追究。州里有一位将军姓廉名知,故意叫人偷走他的衣裳,他也不诉苦或理会。于是廉知便叫偷窃者将衣服还给刘直。

刘直笑着说:「那些衣服是我自己送他,不是他偷的!」

那位将军认为刘直很有义气,赐他金子和衣帛,刘直却不接受。

刘直的儿子仁罕,做到都校的官职。他的孙子刘谦,出任节度使。(《宋史》刘谦传)

程门立雪

宋朝的程颢hao4、程颐yi2兄弟很有学问。当时有个进士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官职,跑到河南颖昌(许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学。杨时学成归家时,程颢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说:“我的理学思想由他带往南方去了。”

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到噩耗,在家中设了灵位哭祭。不久,他又到洛阳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仍立志于学问。

一天,天降大雪,他和朋友游酢zuo4一起去拜见程颐。程老先生向他们稍作教诫之后,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两人虽然心里很急切,但为了不惊动程老先生,还是恭恭敬敬地站着不动。

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了,慢慢睁开眼睛,见他们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啊!你们两位还没走啊!”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没有一丝的倦怠。(《宋史·杨时传》)

兄弟分家

汉代的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分家。堂屋前有一棵紫荆树,枝叶繁茂。分到这棵树的时候,兄弟三人决定次日将它锯成三截。

第二天,他们发现紫荆树竟然枯死了,像被火烧过一样。田真对弟弟们说:“紫荆树听说要分家,要被锯为三截,所以枯死了。真是人不如木啊!”

兄弟三人深受震惊,决定不分家了。

不久,紫荆树竟奇迹般地复活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

国家的光彩

季文子是鲁国的两朝宰相,但家中妻妾没有丝绸美服,厩jiu1中没有粮食喂马。公子仲孙规劝他说:“你是鲁国的上卿,但你的妻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别人会以为你吝啬,而且国家也无光彩。” 季文子说:“我也希望妾穿绸、马食粮,但我看到老百姓吃得粗、穿得差,因此不敢那样做。我只听说以德行、荣誉给国家增添光彩,没听说能用妻妾和马匹来为国争光的。”(《国语·鲁语》)

心有杂念,物不感通

有一个人非常喜欢海鸥,他每天清晨就到海上(边),与海鸥一起游戏。飞来的海鸥不下百只。

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跟你一齐游戏,你何不抓几只回来,让我玩一下?」

翌日早晨,他又到海上(边),海鸥却只在天空飞舞而不下来。

所以说:最高的语言是摒弃话语,最好的行动是没有刻意的行为。想要运用各种分别心来了解智慧,那实在太肤浅了。(译自《列子》黄帝篇第十一则)

母亲的忧虑

东晋名将陶侃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人只靠母亲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陶侃十六岁时在浔阳县谋到一个职位。刚上任不久,就差人给母亲送去一坛腌鱼。 母亲把腌鱼封起来,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在外面当监官,虽然低微,却利用职位上的便利把公家的东西拿回来送给我,这不仅对我毫无益处,反而会增加我的忧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心性柔软,与人无诤

直不疑任职郎官(掌管宿卫侍从的官职)时,同寝室有人请假返乡,误拿走另一位室友的金子。金子的主人以为是直不疑拿的。直不疑立即向他道歉,并且买金子偿还他。

等到请假的室友回来,将金子归还原主,主人感到非常惭愧。

直不疑因此被尊称为「长者」,后来官拜御史大夫(职掌上奏、监察及弹劾的最高行政首长,兼副丞相,是三公之一,官位极为显赫),皇上封他为「塞侯」。(《史记》直不疑传)

商纣王的象牙筷子

商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大臣箕ji1子见状十分担忧,他认为,用上象牙筷子,就必须用犀角与美玉的杯盘才能配套,而这样高级的器皿就绝不能盛普通的饮食,必须盛珍禽异兽;吃上了山珍海味,就不能穿布衣短衫,必须有锦绣绸缎;接着,又得有华屋大厦,这样下去,难道不是很危险的事吗? 然而,纣王根本不听劝谏。果然,过不了五年,纣王就建起了酒池肉林,设立炮烙之刑,终至灭国亡身。(《韩非子》)

张知白的俭朴生活

张知白,宋朝人,官至宰相,生活却很简朴,住房、衣服、饮食与拜相以前基本一样。 有人劝他说:“大人月俸很高,但生活却这么清苦,这又何必呢?” 张知白感叹道:“凭我的俸禄,即使按王侯的标准生活也是足够的。但是如果家人习惯了奢侈的生活,一旦失去了我的俸禄,他们就不能马上适应简朴的生活了。还不如一直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这样,即使我去世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宋史·张知白传》)

瞠心净尽,不道人过

王旦的家属从来没有见过王旦发脾气。

有一天,他们尝试让王旦发怒,以少许尘埃和墨水投入菜羹中。王旦只有吃饭。

家属问王旦:「您为什么不吃菜羹呢?」

王旦答道:「我偶而不爱吃肉!」

后他们又把米饭弄脏了。

王旦说:「今天我不想吃饭,可否另外弄一些稀饭来?」

他从来不买田地和房宅。王旦说:「子孙会各自独立,何必购置田宅呢?它只使人因为争夺财产而得到不义的声名!」(《宋史》王旦传)

甄宇牵羊

东汉时期的甄宇曾在京城太学里担任博士。一年年底,皇帝赐给太学博士们每人一只羊。然而这群羊的个头相差悬殊,大家不知如何分发是好。有的说把羊杀掉,按斤两平均分肉;有的说抓阄定夺,听天由命。最后甄宇站出来说:“还是一人牵一只吧,我先牵。”说完从羊群中牵出最瘦小的一只。 博士们不再争执了,纷纷效仿他的行为,从小羊牵起,肥大的羊反而剩在最后。 分羊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后汉书·甄宇传》)

冤狱平反,降及时雨

唐朝的颜真卿,以监察御史的身分,出任河西陇右军使。五原一带有冤狱,久而不决。颜真卿到了以后,立刻得到公正的判决。

当地的干旱,因为冤狱平反后才开始下雨。大家把这一场雨称为御史雨。(《唐书》颜真卿传)

房玄龄孝敬继母

唐代宰相房玄龄是位孝子。他父亲曾卧病一百多天,在这期间,他每天都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吃药,睡觉时连衣服都不脱。 他对继母的恭敬更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继母生病,他含着眼泪把医生请到家里;继母去世,他竟伤心得不思茶饭。(《旧唐书·列传第十六》)

一字师

李相,唐朝人,曾在朝廷做官,最喜欢读《春秋》。有一段时间,他误把鲁国大夫叔孙婼chuo4的“婼”字读成“若”,书童几经周折委婉指出了李相的错处。李相听了,满脸通红,十分惭愧,于是把太师椅放在北墙边,请书童坐。在他的执意要求下,书童只好坐在太师椅上,接受他的礼拜。礼毕,李相诚恳地说:“我身居高位,却常读错字,实不应该。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一字师’,我要再读错字,请毫不留情,千万要给我指出来!”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

父子清廉

三国时,胡质任荆州刺史。他的儿子胡威来看他,临别时,胡质拿出一筐绢来,给儿子作路上的盘缠。

胡威问:“爹爹为官清正,这筐绢从何而来?”

胡质说:“你不必怀疑,这是我俸禄的积余。”

胡威谢过父亲,辞别上路。一路上都是自己喂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当了刺史,也像父亲一样清廉。

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的清廉同你父亲比起来如何?”

胡威回答:“我父亲清廉惟恐人知,我清廉惟恐人不知,我同父亲比起来相差很远啊!”(《晋书·胡威传》)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州之北界有水,名曰「贪泉」。父老云:「饮此水者,使廉士变节。」隐之始践境,先至水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①怀千金。试使夷齐②饮,终当不易心!」(卷三十 晋书下)

【注释】①歃:音sha/ㄕㄚˋ,饮。②夷齐:伯夷和叔齐的并称,两人曾互相礼让王位。武王伐纣时,伯夷与叔齐曾叩马而谏,认为这样做是以暴易暴,不可取。后天下归周,二人以为耻,义不食周粟,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直至饿死。

【白话】广州的北部有一处泉水,名叫「贪泉」。当地父老传说:「饮了这个泉的水,清廉的官员就会改变节操而贪污。」吴隐之刚踏入广州地界,便先到贪泉去,舀水来喝,并赋诗一首说:「古人说这里的泉水,喝一口就会变成贪婪的小人。假如让伯夷、叔齐这样的廉洁之士喝下,他们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初心!」

善待下人,遇救免难

晋朝的顾荣,字彦先,是吴郡人。

有一天,他在洛阳,朋友邀他出席宴会。他发现端菜的仆人脸上露出渴望吃的表情,立即放下碗筷,把自己的菜分给那位仆人吃。

同座的人都笑顾荣,但是他说:「那有整天端送菜肴,而却不知其中味道的人呢?」

后来赵王伦叛乱(注),顾荣渡过长江逃难。每当顾荣遇到危急时,身旁时常出现一个人保护顾荣。顾荣问他原因,发现对方就是从前接受赠食的那位仆人。(《世说新语》第一篇第十八则)

注:《晋书》的文士传记载:「赵王伦篡位时,他的儿子担任中领军,逼迫顾荣充当长史。等到赵王被杀后,顾荣也被捕了。」《晋书》的顾荣传也记载:「赵王伦事败后,顾荣被抓。当他即将被砍头时,那位传递膳馐的仆人正好担任督率(监督领班),拯救顾荣,他才幸免于难。」

李勣煮粥

唐朝初年,有个将军名叫李?ji1,早年立过大功,后来被封为英国公。

李?的姐姐年老体弱,经常住在他家。他对姐姐问寒问暖,照顾得非常周到。

有一次,他姐姐患病,吃不下饭。李?知道了,立刻亲自到厨房为她淘米煮粥。家中的婢女抢着做,李?却不让她们动手。

李?胡须很长,煮粥时不留心,胡须拖到火炉上,竟烧了起来。

姐姐说:“家中那么多人手,何必亲自动手呢?”

李绩回答:“姐姐现在老了,我也老了,就是想为姐姐煮粥,还能煮几回呢?”([唐]刘肃《大唐新语·友悌》)

范仲淹苦读

范仲淹小时候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一人住进一间僧房,昼夜攻读,家里粮食不够吃,就每天煮一锅粥,分成四份儿,早晚各吃两份儿,就着盐浸的野菜充饥。

别人给他送去好的饭菜,范仲淹却不吃,解释道:“我平时吃粥已经习惯了,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突然享受这么好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

后来,范仲淹家穷得连一天两顿粥也吃不上了,但他仍然埋头苦读,五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范仲淹长期坚持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宋史·范仲淹传》)

身无长物,以免牵累

晋朝的王恭,字孝伯,是太原晋阳人。

当他从会稽回到家里,王忱去拜访他。王忱看到王恭坐在一张六尺长的竹席,便对王恭说:「你从东部回来,应该会有这种席子,送一张给我!」

王恭听了,没有说话。

等王忱回去以后,王恭立即把自己所坐的竹席送去给王忱。因为没有多余的竹席,王恭只好坐在草席上。

王忱知道这件事,非常惊讶,说:「我原先以为你有许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啊!」

王恭答道:「老先生!您不了解:我做人的原则是不储存多余的物品!」(《世说新语》第一篇第二十九则)

唾面自干

娄师德,唐朝高宗年间进士,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应诏从军,参加对吐蕃的战争。武则天欣赏他的才能,委以重任,管理朝政。这时,他已经六十三岁,待人接物都很宽宏大量,因此很得武则天的信任。

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提拔到代州去做刺史。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和你都蒙受皇上的恩宠,待遇十分优厚。这是很容易招惹别人妒忌的,一定有人想找我们的过错。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你将怎样应对呢?”

他弟弟想了想,说:“假如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绝不和他计较,揩干净就是了。”

没想到娄师德却说:“人家既然把口水吐到你脸上,表示心中在怨恨你,揩干净一定会增加他的怒意。所以,你应该让口水自己干掉,含笑承受,这样他的怒气才会消失。”([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娄师德传》)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