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蔡礼旭-汇总合集005

讲论得之最速,思虑得之最深,力行得之最实

康熙皇帝他学习的方法,给大家讲一下,其实跟这个学习次第完全一样。康熙皇帝讲到说,“讲论得之最速”。“讲论”,你从别人的演讲当中,可以很快的得到他学习的一些宝贵经验跟体会,“讲论得之最速”。所以去听人家已经积累得很好的这些心得报告,那真的是很有福气的,“讲论得之最速”。慎思明辨,就是“思虑得之最深”。你把听到的这些经验、道理,再把它跟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去思维怎么去用出来,“思虑得之最深”,你对这些理的体会就会愈来愈深刻了。最后,“力行得之最实”。最实在的,最后还是得要力行才对。

发现自己过失,别人提醒我过失,是高兴的事

我们假如知道修行就是改过,不自欺,一发现过失了,不是难过,不是没面子,是高兴:我发现了,我能改,我才能进步啊!发现自己过失,别人提醒我过失,是高兴的事啊,这个就是心态的问题了。“我今天没空过,我发现过失了,我能改”;“今天人家还告诉我过失了,我没有浑浑噩噩过一天,我感激他,他是我的贵人”。人会有烦恼,会有不愉快,那都是我们处世的心态不对了,没有照经典去做。我们在接受别人过失,感激欢喜,人家就愈肯提醒我们,这互相感应啊。“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这也是感应,“渐相亲”,感应包含了一切。

人要有信心,得先突破自己的懈怠

人要有信心,得先突破自己的懈怠,不然说要有信心也很难。所以“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我一讲到这里,心都发虚了。为什么?我记得我小时候读书,一考试考不好,马上很激动,“好,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列了一大堆计划,结果下一次还是没有用功,又懈怠了。所以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不妥的心态,不妥的做法,一定要把它对治。以前读书混日子,现在一定要改掉这个态度,要精进。

见贤思齐

“只有自己是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因为人要反省自己,其实并不容易,所以借由他人的行为,像一面镜子一样,提醒自己有没有同样的问题。而“见不贤”,还能够再以慈悲的心去对待。见到别人错误的行为,我们去想这个人也反映了当前社会问题。所以他的不对的行为,也告诉我们家庭出了什么情况,学校出了什么情况,社会出了什么情况。所以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在反映这个时代的需要在哪里。既然被我遇上了,就要见义勇为。

人和

人际关系非常好。勤劳的人、主动付出的人,人际关系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来,因为他懂得付出,历练最多,能力提升最高。“吃亏是福”。你的孩子假如要去上班了,你要告诉他,别人不肯做的扛起来做。修福报,因为你能为领导分忧。再来,能力又锻炼,没有吃亏的。斤斤计较,又不成长,心量又小。而勤劳的人,为人想,量大福大。心量感福报,付出感福报,这么多好处。应该不止这些,大家再回去好好自己想。

习劳知感恩

做过之后他能设身处地。比方他在厨房帮忙,他就知道人家厨房常常流很多的汗,煮一道菜出来是要花很多工夫的。他就“习劳知感恩”,感恩别人的付出,又能够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他在团体里对于每个人的付出,他都能感觉到,会主动的去肯定别人、感恩别人。这是无形、很强的团体凝聚力。假如每个人都不去欣赏对方、感谢对方,慢慢的大家都做起来都会感觉很不受肯定,没有动力,大家一冷漠了,就不会互相的支持、帮助。

善之真假

在“积善之方”一开始,中峰禅师这一段话就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了。“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所以不把自私自利放下,那都在造业。所以“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你不能做样子,那是虚伪,那是假的。“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发自真诚去做的,不是要求回报、不是要求人家赞叹的,这“无为而为”,刻意要做的,那是著名闻利养了,这也是假善。

恕道

“原谅对我行不义的人”。这些道理好像都是相通,“别人错的,也是对的”,他对我不义,因为他没有学,“人不学,不知义”。怎么没学我们都不原谅他,那我们不学成苛刻了吗?可能我们又说了,“他有学啊,学了十年了!”他学十年都学成这样,不是比没学更可怜?你看这念头一转不就天下太平。为什么转不了?因为我们执着,因为我们对立。因为我们一对立,就没有设身处地,没有想到他的家庭背景,没有想到他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想到他未来的凄惨可怜。你从过去看、从未来看,你对任何人不会对立、不会怨恨的。

忘忍

“忘忍”。人家恶意对我们,对我们不礼貌,不计较、包容,“算了算了,没事没事,不要计较了”,这是忘忍,不放在心上。有一句俗话叫“公侯顶上堪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那就是肚量很大。大家一提到肚量有没有想到哪一个景象?“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人能修养到这个境界,那就没有人能够让他生气了。诸位学长,希不希望过没有人能让我们生气的日子?什么时候开始过?(现在。)嗯,你们真是自求多福,不自讨苦吃,不自掘坟墓了。好,这个扩宽心量很重要,不要计较。

教育孩子要重视威严

“家人卦”里面的卦辞就讲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我们从整个卦相来讲,每一句话都很有味道的。家庭里面很重要的三个关系,父子、兄弟、夫妇。而每一个家又是整个社会国家的细胞、基础,所以每个细胞好了,天下就安定了。而且以前的家是指家族,都是几百人,一个小社会啊。而前面这里讲到“有严君焉”,就父母在家里面,也像严格的领导人,要有威严,要有原则才好。所以夫妻在教育孩子,那一定要重视威严。

柔远人

“柔远人”,这个在古代是说,连他国的人民、老百姓都懂得去关心。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国家有灾难的,其他的国家都赶紧去帮助,这人道主义这个就是“柔远人”。我们自己虽然是在某一个行业,但是对于整个社会大众的需要,我们还是懂得去关心,随分随力。比方汶川大地震,那是各行各业的人出钱出力,我们去看那个赈灾晚会的时候,都非常触动。很多企业还有捐上亿的都有,捐几千万的那不计其数了,这个就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存心了。

解行

学之人,在听经、在读经、在深入经义的时候,马上跟生活的处事待人接物,起观照,这个就是“解”中他就有“行”。甚至于在理解,在听经、读经的时候,马上能转变自己的心,那就“解”中有“行”。我们修学的路上,感觉境界提不上去,可能跟解行不相应有关了,有偏掉了,没走在中道上。“行”中有“解”:一个人在工作当中、处事当中,时时有一个很自然的警觉性,“我现在所说、所做,有没有跟经典相应?”善观己心,那这个也“行”中有“解”了。

遇事不能慌

我们面对家庭突然的一个状况,首先不能慌。再来,要理智处理,怎么样做才能对他好?甚至于才能对我好?你一慌了,自己也不好,谁也帮不上忙。所以人有没有定力,往往都是在情况出现的时候,才能勘验得出来。因为我们常常在处理事情当中都是乱烦恼,然后手忙脚乱,把事反而愈搞愈糟。第一个,她先生还能定她的心,这个就有定力,这个叫丈夫,能够依靠,任何状况,他绝对不会慌张。当然了,不是太太可以慌张。太太一不慌张,孩子的心也都定下来了。

恶勇而无礼者容易以下犯上

“恶勇而无礼者”,他很勇猛,但是不懂得分寸,不懂得君臣伦常之理,很容易以下犯上。今天我们在劝领导者,旁边有人的时候,我们就忍不住劈里啪啦一直讲,而且还带着情绪。看起来是说,我是劝他,我是为他好,实质上是自己在发脾气。真正是为领导好,怎么会顾及不到他的颜面?当下就有旁边的人在,我们都观察不到了,那智慧其实很有限。因为假如身边有同仁我们就这样去批评、去劝,这些同仁不一定了解情况,你又带着情绪,要不就他对你有看法,要不就变对领导有看法了,都不好,对这个同仁的内心都会造成一些误会,甚至是障碍。所以“归过于私室”,私底下再劝。

老者戒之在得

大家要了解,孔子有提醒我们:“老者戒之在得”。人假如没有不断提升灵性智慧、熏习圣教,他在整个成长过程,慢慢的会有很多的贪求产生,患得患失。你看老人有时候愁眉苦脸,“我儿子赚的钱没人家多”,“这个孙子读书怎么又不如人”,“怎么吃得这么瘦?”都在攀比这些。所以“老者戒之在得(得失)”,要把这个贪念放下。“烦恼轻,智慧才会长”,这样的人生才是正确。诸位伙伴们,面对父母的老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就是让他走入圣教,熏习圣人的教诲,智慧愈来愈高,这是大孝。很可能下辈子你们就不是父母、父子了,可是你这一生就成就他的智慧,就很圆满。

天下之行事都是循序渐进

“天下之行事都是循序渐进”。可是我们很冷静来看,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循序渐进的态度?为什么现在很多事都办不好?因为心态一开始就错了,“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夏莲居老师有段话非常好,叫“绳锯木断,檐滴石穿,瓜熟蒂落”,强摘的瓜不甜,“水到渠成”,下面这句是重点,“矜躁狐疑,欲速转迟”。很多事情渐渐形成,厚积薄发,假如不是这样的心态,反而矜,自以为是;躁,急躁;狐疑,这样做好吗?这些经典真的有用吗?真的是真理吗?一大堆怀疑,想要做得快,反而搞砸了都有。傲慢、急躁、怀疑,一定没有办法把事情办好。

不要将他人的过失放在心上

为什么会没有父母?因为我们的心里面记怨忘恩,把兄弟之间的不愉快放在心上,产生障碍,障住了你的真心。从这里再推演出去,我们对任何一个人提不起真诚,都是因为我们把他的过失放在心上,对人有成见。他有过失,你的道义是帮助他改,怎么会把他放在心上去批评他?所以我们刚刚一直讲,德要广,量要宏,只要你跟人谈话会把旧帐搬出来,就是肚量太有限。“既往不咎”,孔子讲的有道理。我们会一谈起来,人家以前哪里不对全部都搬出来,那个都是记怨,纯净纯善的心不能放这些东西。

提升孩子的道德学问要从哪里下手?

提升孩子的道德学问要从哪里下手? 蔡礼旭老师 提升一个孩子的道德学问,从哪里下手?从他的存心下手,直截了当。你不要看孩子毕恭毕敬跟你鞠躬,可能你走了之后,他就变了一个脸。所以,要抓住根本,要抓住真实的东西,心是根本。一个孩子有了孝心的时候,他的一切行为都是那样的孝顺,那样真心。一个孩子有了恭敬心之后,他所有的行为都会很恭敬。所以,不要小看那些礼仪,不要小看孩子对长者的礼貌,那都是外在的点点滴滴内化成为他内心的态度。当他的行为内化之后,言语举止皆不离恭敬之心。

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纶

“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纶”。人的德行、修养在哪里表现?能不能把家庭里面的矛盾冲突,用自己的真诚心化解掉。假如我们学传统文化学了五年、十年,我们家里面的冲突没有化解,甚至还更严重,那代表我们没有真实的涵养。因为有真实的涵养可以感化别人才对,怎么连自己最亲的人都感化不了?很多人在外面很热心,回到家,跟家里人不能沟通,所以他那个热心不是真的,夹杂着虚荣。他做做,人家就赞叹他、恭维他,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回到家里没有人肯定,也没有人拍手,真没意思。这个都要观照。

学习要有信心

我们之前也有讲到,不划地自限,要信任自己。我们也举到了冉求跟夫子的对话。冉求就说了:我不是不崇敬夫子的智慧,我的力量达不到,“力不足也”。孔子说:你不是力量不够,你是自己先预设立场。你都没开始就害怕了,这是预设立场。好,所以不要划地自限。就像那一天好像是我们许学长,怕自己对自己没信心,结果我给他派了一个作业,“圣与贤,可驯致”念五十遍是吧,念完了吗?哦,交作业了哦。另外一句,常常提醒自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有这种决心啊,“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发布: admin 分类: 蔡礼旭 评论: 0 浏览: 1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