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黄柏霖《太上感应篇汇编》220~250

同年同月同日生,享受惜福命不同

元朝有两位太学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同一年考中乡试,同一天派任官职。一位派任鄂州(今湖北武昌市)当教授,另一位派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县)也是当教授。过去府学的正教官叫「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跟现在的大学教授有一点不同,它是古代的学官。

『选官』就是听候吏部选任官职。『太学』是古代国学,古代京城里面最高学府。在西周就有「太学」,后来到明清的时候改成了国子监。

过了不久,当黄州的那位教授过世,鄂州的教授就非常害怕了。因为他们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一天考上,同一年考上乡试,同一天派任官职。所以鄂州的教授就非常害怕,把后事料理好以后,过了几天还没有死去。于是就准备祭礼前往黄州祭吊,哭着说了,我跟你出生的年月日时都相同,出身也相同,现在你先我过世了,我大概也快死了,最多也是晚你七天,如果你有灵感的话,应该来托梦给我。当天晚上,就梦见黄州的教授告诉他了,你凡事都知道节俭,所以能长寿。我却是享受过度,所以短命。所以享福就是等于消掉福报,节俭等于惜福,就会延寿。所以这个故事很值得我们警惕。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二四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妄语四大苦

《法苑珠林·恶报部第十一》卷七十,有关妄语的经句,「何故妄语堕于地狱?缘其妄语不实,使人虚尔生苦。是以身死受地狱苦。何故妄语出为畜生?以其欺妄,乖人诚信,所以出狱受畜生报。何故妄语复为饿鬼?缘其妄语,皆因贪欺。悭欺罪故,复为饿鬼。何故为人多被诽谤?以其妄语不诚实故。何故妄语为人所诳?以其妄语欺诱人故。当知妄语四大苦也。」

《法苑珠林》里面这样记载,妄语是堕地狱的,因「妄语不实」,使人家产生痛苦,因此身体死后要受地狱苦。妄语会堕畜生道,因「欺妄乖人诚信」,做人没有诚信,离开地狱以后要受畜生报。何故妄语堕为饿鬼呢?妄语都是因为贪心,欺骗别人,就像现在诈欺集团。「悭欺罪故,复为饿鬼」,因为悭贪,欺骗别人,造罪,所以坠为饿鬼。多被诽谤,因为「他妄语不诚实故」。因为他妄语,他也被别人欺骗,这是「妄语四大苦也」,「四大苦」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做人的时候他也是被诽谤、被欺骗。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二八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伤骨未戒女色致丧命

『恣情无度』,就是从新婚开始,『累妇孀苦』,害得妻子守寡。这个地方印祖举了一个民国初的公案,「民国初年」,有一位「钜商之子」,富家的子弟,「学西医于东洋」,到日本去学西医。有一次坐电车,「未驻而跳」,电车还没有靠站他就跳下去了,「跌断一臂」,结果断了一只手臂。「彼系此种医生」,这位钜商之子大概是学骨科的。「随即治好」,他自己马上就把自己治好了。

「凡伤骨者必须百数十日不近女色」,印祖也很懂得中医,凡是伤到骨头的,在一百天之内不能够靠近女色。这位富商之子,手臂好了没有多久,「以母寿回国」,因为他母亲寿诞,他回国祝寿。「夜与妇宿,次日即死」,当天晚上就跟一个妇女过夜,第二天就死掉了。「此子颇聪明,尚将医人」,这位富商的儿子,算是很聪明,准备要当医生救人,「何至此种忌讳,懵然不知」,为什么这种忌讳他自己不知道呢?「以俄倾之欢乐,殒至重之性命,可哀孰甚?」以短暂的快乐,乃至于把自己的性命,都丧失掉了,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呢?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四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乐极生悲,纵欲成患

这一段叫「乐极生悲」,重点是「乐极生悲,纵欲成患」,这八个字。这八个字里面,我引用印祖讲的一个故事,印祖在《印光大师文钞》开示里面有提过这个故事。他说,有一个商人,他正在走运,「走好运」,他前面做了一件生意,「获六七百元」,非常得意。第二天就由他的妾处,就是可能他有娶两个太太,有原配跟妾,第二天就由他小妾,他爱妾的地方回到他的原配的地方,妻子那边去住,「往其妻处」。他妻子就很高兴丈夫回来了,「其妻喜极」。刚好是五月份,天气很热,「时值五月,天甚热,开电扇」,那时候就有电扇了,「开电扇」。他妻子就很热心啦,丈夫好不容易回到原配这个地方,妻子这个地方,天气很热嘛,就赶快开电扇,准备洗澡水。「取冰水加蜜令饮」,要洗澡的时候,洗完澡以后,就给她先生喝一个冰水加蜜,喝下去。

「唯知解热得凉」,只知道说可以消暑解热,可以清凉,「不知彼行房事,不可受凉」。这个商人跟他妻子又行房了,不知道这样行房的事情是不可以马上喝冰凉的东西,「不可受凉」。结果他跟他太太行房以后,他太太赶快去倒一杯冰水加蜜给他喝,结果她先生受凉了。「未三句钟」,「三句钟」大概是什么?大概不到四十五分钟,「未三句钟,腹痛而死」,她丈夫「腹痛而死」,肚子非常地痛,最后死掉了。「是知世之由不知忌讳,冒昧从事,以至死亡者,初不知其有几千万亿也。」印祖说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忌讳,「是知世之由不知忌讳,冒昧从事」,以至于造成死亡。这一段就是这里面讲的,「乐极生悲,纵欲成患」,最佳写照,用印祖这个故事是非常适合这个「乐极生悲,纵欲成患」。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四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短尺买布,当牛还债

广陵有一位王老姥用短尺来量布帛卖给他人,她死后托梦给她的儿子说,我一生都用短尺来欺骗人,阴府处罚我投生到西溪浩氏家当牛,在腹部下方有一个王字。她的儿子就依梦中的指示找到浩家,果然生了一头牛,腹部下方有白毛长成的王字。她的儿子就将牠买回家去了,给牠好饲料喂它不吃,给牠草料吃,牠就吃。平时载重耕田就安定,如果闲着就到处跳跃碰触不停,好像很不安的样子。这个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头牛是来还债的。

印光大师说,人生是酬业而来的。牠造了诈欺的罪业,诈骗别人的钱财恶因,就必然感得这个果报,要做牛做马来还债务。牠投胎来当牛就必须要受这种果报。所以你给牠好饲料,牠不吃,因为牠没有福报吃好的饲料。给牠一般草料,牠就吃。耕种,载重耕田,牠就很乖顺安定的样子,因为什么?牠必须要来还债的。如果闲着就到处跳跃碰触不安了。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金石循环的典故

孙蜃川尚书是明朝人,嘉靖年间进士,担任工部尚书,其心与吕祖合矣。这是一个流传于民间八仙的故事,叫「金石循环」。在广州有一间道观叫纯阳观,建于清道光四年,道观的朝斗台上面有一个椭圆形的大石头斜放着,上面刻着「金石循环」四个大字,这一间道观里供奉着吕洞宾祖师。据里面的纯阳观的道长说,八仙里面的汉锺离和吕洞宾,有一天来到珠江南岸的万松岗(今漱珠岗)。汉锺离就想试一下吕洞宾对功名利禄是否有贪恋之心,就指着一块椭圆形的大石说了,你跟我学法,我教你把这个石头点成金。吕洞宾就问了,这块大石头变成金,还会再变回石头吗?汉锺离说,「金石循环」,这块大石变成金以后,会在五百年后还原为石头。吕洞宾说了,我把它变成金,不就害苦了五百年后的得到它的人吗?我不学了。这个在《了凡四训》里面也有讲,吕洞宾因为这一念心,后来就成道了。纯阳观里还有一副对联在说这个事,「点石成金虑及将来仍变石,学僊由圣就知此念是真僊。」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袁氏世范》讲贫富没有一定的情势,田宅没有固定的主人。有钱买田宅,没有钱变卖田宅,要知道这个道理。况且要出卖产业的人,有些人是因为缺钱吃饭,生活缺钱,或是为了欠债还钱,有些是疾病死亡,或是婚嫁争讼急需要钱。因有百千钱的花费,要卖掉价值百千钱的产业。有钱买下产业的人,务必要以宽厚的心去处置,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要考虑到他在转卖之后,已经一无所有了。要让他有足够圆满的处理一件事情,他卖掉房产以后、卖掉产业以后,他还有生活的依靠这个意思。

不要像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专门用谩蓦诈骗的方法,明知道人家急需用钱,表面上拒绝他,却在暗中派人勾引他,以便大大地杀价。就是表面上说我不买,事实上再派人去游说,然后再藉这个机会砍价钱,杀价。契约已经签订成立了,又故意延缓,不肯实时的全部付清这个货款。或者用稻谷啦、稻米啦等其他东西,以高价来抵除他的价款。或者约定时间要把价款付清,却分期零星的付给他。

那么卖出产业的人,他很快就把这个钱花掉了,又不能够完整的解决一件事情。而且再加上他往还的这样来索取费用,又加上人事的费用,如此已经扣掉一半了。这些买产业的富人正私下心中暗喜,暗自高兴,以为自己用了好计谋。殊不知天道的报应是很快的,有时候很快的就报应在他自己的身上,有的是报应在他的子孙身上。可是世间人大多数都是执迷不悟。这又为什么呢?这一段就是「谩蓦愚人」。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八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无私无我,成就道业

第十,佛菩萨之所以成为,能够成就道业,根本是在无私无我。《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成就道业的根本所在。在世间法里面,如果建立不朽的德行、不朽的功业,也是以这个做基础。有一丝毫为自己的心,你的成就不是真实的。为什么?这很容易理解,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事情没有不被揭穿的。纵然你在一生当中隐瞒得很好,没有被人揭穿,死了以后还是会被人家揭穿的,被人家揭穿以后,一文不值。

所以真实的事业、功德是要用真诚的心去做,决定不能用虚伪的心、虚假的心成不了实德,就是你用真诚的心去做,不能够用虚伪的心、虚假的心,那样是成不了实德的,真实功德是决定不能成就的。所以老和尚说,他读这两句经文,感触很深,各位要去看注解里面的这些注解,自己反省。特别在现在现实社会里面去观察,这些事情都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所以人无论是善人或是恶人不能不接触,学佛菩萨、学圣贤人,对待善人、对待恶人总是用一种真诚平等的心,决定没有「偏憎偏爱」,这样就对了。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四六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发布: admin 分类: 黄柏霖 评论: 0 浏览: 6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