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慧律法师:开示录41~50

最愚蠢的人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烦恼自己。

因地心当下即是果地觉,果地觉亦不离因地心。

意识若不停止,境界将会一直现前。

生命的本质乃是喜悦———欢喜自在。

悟道之人,唯心无境。任何六根的作用,皆无执著。

在一切差别相中,当下一切平等。

多闻并不一定能够增长道力,而是要善于观照,观照即行,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人不要落入对立的观念,若你做个批判者,总有一天你也会被批判。

境界乃是自心或业力所变化出来的假相。

要离开文字的执著,就要将文字当成一种真理的观照。

若透过文字,则会产生执著文字的假相,而加层揣测、便偏离了真如。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自性本是空性,若一直强加讨论即永不得见性。

十方三世无一处不是菩萨布施的地方。

善于观心,必能入道。

不要让今日的无知变成明日的后悔。

众生受苦,正是菩萨发心的时候。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凡是从经验妄想去推测分别的皆是无明。

凡是从自性清净心中体悟出来的才是真如本性。

执著有如生命的休止符。

当我们动了个念头要去伤害众生,就已经破坏了我们清净安详的内在。

无量亿劫来皆因我们意识形态的改变而形成了六道的洪流。

六道轮回乃于念头中,一念放不下即是六道轮回

当你内心起烦恼时,当处,当下就要叫它消灭。

“法”是一切善行的来源,是一切德行的矿脉。

不分别、不颠倒、不执著即是本性作用。

行蕴皆是苦,涅槃是极乐。认得此真理,踏上安详道。

我们要调伏自己心里的起心动念,将其化为功德。

要将执著化为柔软心,才能显出清净的境界。

无明与业识幻化所产生的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

若了知因果,则会欢喜的安住于我们当下的每一分秒。

佛陀说:“要用一颗宇宙的心,来过你现实的生活”。

调伏了我们的心,就等同调伏了整个世界。

了了见,无所见,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我们要掌握因缘,但是要接受果报。

行住坐卧总是禅,万般计较皆是空。

有智慧之人,乃真富贵之人。

不能将一切皆归咎于因缘,人为因素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自转因缘。

时空的架构上,一切现象皆是自己的心所影现,造恶业,则离佛十万八千里,一念清净即如来。

无量的喜悦及感恩,即近佛。

菩提之法,非可修相—悟(了幻即离、离幻即觉)。

本性自有觉悟,若强迫自己加层执著想去明白觉悟,你所觉悟的即不是本性本自具足的觉性了。

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立场,调整自己的身心。

无牵无挂、得大自在;依法解脱,是名修行。

摘取“法”的花朵,让佛法的芳香,息灭你的一切痛苦烦恼。

不要由于别人的是非善恶来影响自己。

有时生命所呈现的是一种无奈,若你懂得因缘的生灭,则随时无不解脱自在。

愿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

如来———如如不动来度众生。

我们要以不惜生命的精神受持真理、求法不懈,并护持正法,让佛陀教化的甘露能普洒一切众生。

我们要常提起正念,于正念中磨炼。就如航海员一样,他方向理论虽然很清楚,但若没有磨炼的经验,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感恩逆境,人的修行要逆境中才会更进步。

开悟的人并不否认生灭而是当下将这一分生灭,转变为不生不灭的本性。

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我们的本性是真的、永恒的、慈悲喜舍的;而凡夫的心却永远在变化,虚妄不实在,因此我们要从不断地观照中修正我们的心,回复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为“悟”是一个心部再加上一个吾字,这代表是用我们的心去悟,而非用身体去悟。

众生的思想是瞬息万变的,每天都在增加或减少,改进或懊恼,因此强烈的对抗,恶缘的对立,变成一种的习惯性的错觉,时间一久,这种错觉产生了很强而有力的批判力量,就会扭曲了事实的真相。

修行念佛是很重要的,但是“放下”更是第一首要的功夫。

忍辱是拥有希望的技术。

人类于诞生的时候哭泣,活著的时候抱怨,死亡的时候绝望。

我们如果能在每一个刹那之间,存有安详的心态;休息的时候,存养智慧与安详,内心充满智慧,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私欲,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就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就已经在你的内心生根。

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能观照无常,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

心,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名词。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一个恶就是恶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上烦恼又成了烦恼心。

“魔心”,叫你看什么都不顺眼;“佛心”,叫你看什么都顺眼。

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躲避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利害的“念头”抛开。

前夜喜悦的杯子,往往会给第二天早上带来悲伤。

唯有彻底的经验苦恼,才能治好苦恼。

我们在别人的痛苦中出生,在我们本身的痛苦中死去。

受苦比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

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扭曲的事相转正,随时观照内心,使我们的心每天都有进步。

合理的生活欲望不是罪恶,但超出范围的私欲就是罪恶。

我们所有的感觉、知觉、思念、行动都是燥热的烦恼之火,也因而受著种种苦恼的困扰。

果报并不能论断你现在的善恶,好好的安住于你现在的生活,无善不为,并欢喜的接受果报。

自尊有时会蒙蔽理性的。

儒家谓———一日三省吾身。

佛家云———真观照,保持秒秒安详。

只要你知足就没有什么境界可以难倒你了。

我们若把执著于男女感情的力量用在念佛上,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要能掌握现在,才有永恒可言。

成佛道的要件是“柔软心”,柔软心就是无恨心、慈悲心、吃亏的心、处处忍耐的心、知足的心、不执著的心。

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的修行,如果它的心灵并未远离贪欲与执著的话,就像想要在湿润的木头上起火一般,绝对无法达成目的。

气质乃是发自于内心的修养。

一切事得成于忍,能忍方名为大丈夫。

再大的境界抵不过一个观照。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