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慧律法师:开示录汇总21~35

开示录21

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减少我们生命无谓的浪费。

大智者恶不从口出,若一直仇视别人那只会痛苦自己。

“贪心”,你的嘴脸叫做贫穷相。

不要执著在你所看到的一些较神秘或不可思议的东西,就算看到也不要管他。

时间并没有所谓一定的定数,于每一个空间当中都可以讲现在。

只要你说实话,就不必常常发誓。

若于境界中强加分别即是业障。

人如果掩盖著良心说话,那就见不到真正的光明。

老实是一切圣贤的标志。

开示录22

⊙常赞叹三宝使众生有信心,就如同宏扬佛法一样。

⊙佛教为绝对的唯心论,一切都是心的问题。

⊙性识周遍法界,悟道者那里都是自在解脱。

⊙念佛在于专而不在于多。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著傲慢。

⊙给你最大痛苦的人,也是你最要感恩的人。

⊙若内心常怀著罪恶感,放不下,此乃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碍。

⊙时间是无常的代名词。

⊙如果你是个时常感觉自己很幸福的人,那么你的内心就会充满知足与愉悦,一个懂得知足的人是能够点石成金的,因为一切的奇迹都在你身旁。

开示录23

最高超的修养就是随顺众生。

学习著相信别人,日子就会很好过。

生命是一口气,快乐是一个念头。

境界若起现形时,我们要先以智慧××××观照,再舍掉习气、断种子。若还是没有办法的话,那么就要远离。

战胜者滋长仇恨,战败者于哀痛中倒下。胜败俱泯的人才是真正快乐而和平的。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仁爱才可以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具有灭一切苦的智识,才是绝对的圣智。

开示录24

⊙你是你自己最好的善知识,没有人可以帮你背负痛苦烦恼,也没有人可以取夺你智慧的光芒,唯有你可以改变自己。

⊙执著是生命中最大缺陷。

⊙生命的主宰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智慧,而内心深处的智慧是由放下开始做起。

⊙我们虽拥有××××但并不是拥有生命,真正的生命是来自那永恒的智慧。

⊙我们常常用自己的模式来过生活,起初我们制造了习惯,后来习惯却变成了我们的主人。

⊙幸福就是回归自然不假造作。

⊙和颜爱语的赞叹每一个众生,不出恶口恭敬至极点,将他们都当成菩萨示现,好好的保护我们这颗清净心。

开示录25

闻法要与心地相应,断除自己坏的习气,并保持秒秒安详。

当你什么事都用平常心看待之时,烦恼就会比较少。

不懂得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离开一切幻化的错误,当下就是觉悟。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万事不打紧,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悟道者纵横四海皆能通,随手拈来皆是慧。

自在、无碍才是学佛的目的。

若你能肯定自己,这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否定你。

开示录26

⊙透过本性,一切的造作皆是无量妙有、任运自如,完全是第一念的自然反应,一切随缘而不变,不变而随缘。

⊙虽然本性本自具足,但一样要听经闻法、解行并重。

⊙没有分别心和执著心才是真正的苦行(悟必依智)。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当你无所求时,任何事倩都不会让你失望。

⊙圣人无心亦无境,境界的产生只是为了方便度众。

⊙般若智慧的前提乃是大慈大悲之心,若只单修慧而没有悲心的话,你的智慧中就会夹杂著傲慢。

⊙无明乃是由于你没有体悟到真实的圆觉法所起的。

⊙若心不依法修行,名为佛门外道。

开示录27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学佛最重要正思惟,我们的念力就是决定业报的因,所以我们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念头,不让它起业因。

⊙无明来自于我们的念头、习气、烦恼。

⊙明明是恶念的习气却误认为洒脱自在,是最要不得的。

⊙执著若未从实相上去磨炼是难能成就的;一切法若是理论而未去实际磨炼、体会,也只是空谈而已,如何悟后起修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业力就是我们的生死,业从无明而来,无明从念头而来,念头从不知不觉而来,不知不觉从不懂得观照而来。

⊙于精神上加一层错觉就是执著。

⊙“变”是众生的本态,也是一种无明。

开示录28

一切的果报都离不开第六意识的思惟。

所有的论断都不是在外而是在心。

金钱是来让你运用的而不是让你死守的。

人情事故会误了你一生修行的大事。

不要浪费时间及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记住!并没有人束缚你,最大的束缚就是你自己。

赞叹虽然是个普通平常的名词,但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似乎皆充满著生命的魔力。

“闲人”非等闲人。

若落入数量、对立等观念,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业。

开示录29

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会相归性,无不融通。

包容异己的存在,生命才显得伟大。

文明带给我们无穷的方便,也带给我们无穷的后患。

原始虽然单纯,但也是最好的。

莫执于现在的享受而忘记了将来的因果。

佛因入慈心三昧,所以对一切众生皆可降伏。

如果你了无牵挂的活著,没有意识到私毫的自我,只有无我的觉醒便不会引发苦了。

吃苦是修行的助缘并不代表佛道,而是要以大智慧照破无明。

若能发清净心,不存我见,不起法见,知是空花,即得我法二空之理。

开示录30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在安详。

⊙一切法不受则妙用常现前。

⊙现在的理念思路,将影响到未来的空间。

⊙人由于无始劫以来受到业力的薰习,所以人性无量劫来的善种子、恶种子、无记种子皆具足。

⊙我们皆被无明的坟墓所埋没。

⊙功德智慧乃万行之初,功德智慧从无相而来。

⊙若你接受一切境界,境界就对你起不了作用。

⊙因为众生心境不同、功德力不同,所以在娑婆世界感应的东西也不同,福报不同,则业感也不同。

⊙清净的供养,就是尊重众生。

开示录31

修行之本就是平凡、平淡、平实。

能放下之人,处处皆是弥陀净土,时时皆是清净佛号。

学佛的第一理念就是要正知正见。

透过不可思议的智慧去××××一切法的虚妄不存在性即是妙观察。

修行要有志气,乃在于肯与不肯之间(放下即是)。

若总是不满东、不满西,著相而修,你如何修行?

发上品心,得上品戒;发惭愧心,得菩提道。

人在烦恼中过、在痛苦中挣扎,在无奈中结束生命。

复杂的宗教仪式,把佛教伟大的“觉性教育”变成一种形式,无益于知见的启发。

开示录32

当你还有一个众生不去原谅,就不能成佛。

我们要把生命化做功德,不要把生命拿来造恶。

佛陀说:“不要用对立的心态来面临这个世间”“对立将变成孤立”。

空性的极至就是一切法无生。

称念佛菩萨的名号可以感召佛菩萨的清净之体。

有因缘就要度众生,以不慈悲不度众生,只求自利。

欲入如来圆觉妙地,当处发生,当处寂灭。

心是念力,念念随心。

道是在心,而不是在外表。

无念乃是没有凡夫染著之念,而有圣人清净妙有之念。

开示录33

所有的工作若能配合觉性,则所有的工作皆是佛法。

人若不去面对自己的缺点,就如烂疮般的,永远无法根治。

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

人在大部分时间中,都希望别人给我们快乐,这是一种不懂得回光反照的人生观。

要多接近有智慧、善良的人,薰习的力量是很大的。

常常退一步想,就接近圆融。

菩萨道的精神就是无怨无悔。

菩萨的伟大就是能自我处理心中矛盾的问题。

若战胜习气成佛就有希望。

开示录34

⊙老实念佛即是通达本性。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一切障碍,无不是觉。

⊙念念无所住,念念即是真实性。

⊙菩萨常提起正念而不执著于正念。

⊙无论遇到甚么境界皆以无相待之。

⊙经典的教化只是方便令我们明心见性,不是要你对文字执著。

⊙戒为无相名究竟戒。

⊙戒是戒自己,不是要你拿戒律来衡量别人。

⊙心既清净,语默皆如,遇缘即施,缘散即寂。

⊙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开示录35

宇宙乃是业力所感召而来的,而业力即是无明的产物。

如果要解决一切的纷争,就必须要无限的容忍。

快乐并非靠别人的施舍而来的,真正的快乐是觉悟。

佛在心中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佛法不可思议处乃在于诚心与信心。

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脱。

百种多知,不如无求为最。

万法自如如,云何有动静,一切的影现皆是自心分别。

忍受逆境,欢喜接受,一切自有因果定律。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