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1)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十一【原文】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讲 记

这里讲了很多的概念,我们来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段经文是在十善的基础之上讲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也就是修行佛法的三十七种道路、三十七种方法。还附带讲了一下止观和方便,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我们这里讲具体的修行方法。

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呀?解脱烦恼,超越生死,超越六道轮回。三十七道品就是通往解脱的道路。当然也是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所以叫解脱道,是成就解脱的根本原因。你要想解脱,就必须要修行这三十七道,走这三十七条道路。不过三十七道品的修行必须要以十善业为基础,这也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你修什么宗派,都不能离开十善。所以说,不能离开十善而修三十七道品。

一、四念处

我们先讲其中的四念处。念就是念头、心念的念。经文讲:“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念处指的就是四念处。一个修行解脱道的人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该如何安住自己的心念、安住自己的念头呢?佛陀在临涅槃的时候告诉弟子们要依四念处而住。住,安住。佛陀涅槃了,弟子们众生没有依靠啦,那怎么办?要住在哪里?依四念处而住。这四念处也就是四种认识,这四种认识非常重要。

这四种认识跟我们普通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第一是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体。你看你干一切事情,每天忙东忙西,忙这忙那,是为谁服务啊?为这个臭皮囊,是臭皮囊怎么会为它服务呢?唉,你把它当香皮囊了。

首先第一观,怎么样认识自己的身体?观身不净。观察自己的身体,不净就是不干净、不清净——观身不净。我们凡人最执著的就是这个身体,我们一切都为了它:冷了啊,给它添衣服;怕它丑,打扮漂亮一点,搞化妆品,想让它有面子;想让它有好的荣誉,细心地呵护它,给它擦种种油;要是它稍微出一点问题,马上把大笔大笔的钱交给医院,希望把它弄好……正确的认识——正念是什么?观身不净。人生时间非常宝贵,但是我们把最宝贵的时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放在这个臭皮囊上。我印象中的广德就是吃,一天在吃的方面时间超过八个钟头,差不多跟上班时间差不多啦。你们在家准备早饭一般要用多少时间?一般要半小时是吧?吃过早饭就开始准备中饭了,你到菜场买菜的时间得算上吧,洗、涮,中午恐怕得十几个菜吧?又两三个小时。晚餐那可重要了,准备晚餐要多长时间?最少一个多小时。四个小时用在吃饭时间上吧。睡觉要花多长时间?五六个小时呀,你算算睡觉前的准备工作,洗洗涮涮,化化妆,睡个午觉,八小时要不要?再算上洗澡那不止八个小时了。吃和睡占一半去了。然后一天打妄想、消磨时间、无所事事、说闲话多少时间?仔细去算我们真正有意义的时间极少,干正事的时间极少。人生多宝贵,人一天清醒的时间只有一半,十二个小时,花去了三分之一用在做饭上去了,不说其他啦,都是在为自己这个臭皮囊服务。忙忙碌碌吃那么多苦,然后还伤害很多人,甚至搞贪污腐败,甚至杀生害命,杀盗邪淫都是为这个臭皮囊服务、忙碌着。

看看我们这个身体真的那么宝贝吗?佛经讲“九孔长流不净”,我们身上有九孔,不管是上面还是下面没有一处流出来的是干净的。人一旦死了就更加可怕了。大街上大家会看见有人拉着车,上边一排猪排骨,或者是一整个、半个狗或者是什么动物,经常能见到吧?看到之后什么感觉啊?流哈拉子,哎呀,回去有的吃啦,哇!生活老好了!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要看到一个死人你会有啥感觉呀?吓死了!其实都是尸体,那动物的尸体为什么你就不怕呢?看看流口水。我们每天最喜欢的就是把动物的尸体切呀、剁呀、细细地弄啊、加点作料啊,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这个。你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自然。杀鱼,拿那个刀背在鱼头上一敲晕过去,然后就杀……是不是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呢?你有感觉吗?我们要谈起杀人,都觉得很可怕,我们每天都在杀这些生命啊,你觉得有任何不妥吗?甚至还有什么水煮活鱼,还要活生生地吃。还有吃醉虾,活着吃,把虾从酒里泡醉了生吃……事实上你看我们多么残忍呀,我们比豺狼虎豹要狠得多,豺狼虎豹它要吃饱了就不吃了,是有节制的。我们点一堆菜,吃两口完了,有面子,你菜点少了不好意思的,你到饭馆里看看,吃剩的有多少?有些菜还没动。尤其是什么结婚、满月啊,筷子都没动……

你想想看,我们这个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你把动物的肚子剖开,有些内脏可能不要了,其实人的身体是一样的,这叫不净观。为什么说观身不净是正念呢?如果你认识到观身不净,你还会不会为了这个臭皮囊去干一些杀生害命的事情呢?还会不会为了它每天去浪费很多的时间呢?所以要观身不净,因为我们都没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之所以会轮回,之所以会有烦恼,就是因为这个“我”,或者具体点都是为了我们这个虚假的身体而造的业。你去贪污腐败,你去干一些抢劫偷盗也是为这个身体,想让它得到更多的享受。所以说,给我们带来种种的痛苦和烦恼的原因都来自于这个身体,就是因为我们没认识到这个身体本质上是不干净的,都贪著这个身体,所以九孔长流不净啊。人活着的时候大家觉得没有什么,都是好的朋友,但人死了之后你还愿意靠近他吗?为什么呢?因为害怕。对呀,同样是一个身体,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所以人们常常被假相所迷惑,当人活着的时候,大家觉得跟他交往怎么都很好,但是突然死了,就把他当成一个可怕的东西,甚至怕他来找你,晚上梦见他,都会感到害怕。你看人多么虚伪啊,所以人们常常被假相所迷惑,才会贪著这个身体。我们要通过身体的这种表象来认识它的实质,认识到它的不净,才能减少对身体的贪著,就会少造业。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把这个身体看成是一个工具,修行的工具,种福田的工具,做好事的工具。要把这个身体看成是一艘船,我们可以乘着这个船从烦恼的此岸到达极乐的彼岸。而不是把它看成是我们的主人,看成我们服务的对象,这才是正念。所以要趁我们活着的时候,利用这个身体多做一点好事、多做一些善业啊!好好去修行啊!没有这个身体我们就没有修行的工具,我们要借着这个虚假的身体来种福报,用它来学习智慧,学习佛法,护持佛法,这才是正念。可是我们却反过来,把这个身体当作我们的主人,把自己变成它的奴隶。为了这个身体,我们造下了种种的恶业,使我们永远轮回在六道当中。等我们命终之后,我们所贪著的身体会臭了、烂了,变成一股灰——这就是我们一直所贪著的这个身体的真相。你知道观身不净了,你知道这个身体是无常的,你知道这个身体终究会坏灭的,你还会为了它去贪污吗?还会为了它去伤害别人、为了它去杀生吗?

第二、观受是苦。我们所认识的全部是颠倒的。正念,观受是苦。观察这些感受都是苦。这个观察是看待的意思。看待这些感受都是苦,受就是对环境的感受。我们讲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爽是什么感受?是一种快乐的感受。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被别人委屈的时候、心情不愉快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痛苦的感受。还有一种感受是什么?就是不苦不乐,不那么苦也不那么乐,很一般,这就是说我们平时也没有多么大的乐,也没有多么大的苦,就是很自然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什么事也没有干,也没有特别的快乐,也没有特别的痛苦,或者在路上走,也没有什么苦,也没有什么乐,不苦不乐的感受。人的感受除了这三种就没有再其他的了。如果我们用佛法的智慧来透视、来观察的话,这三种感受全是苦,没有一个不是苦。“哎呀,佛法那么悲观啊。”不是佛法悲观,认识到它是苦,你就不会被这些苦所缠绕,你就要想办法脱离这种苦。

我们首先讲这三种感受。第一,苦受。生病、冷、热,或者是被人委屈、不高兴,这种苦受是苦。那如果是现在有人夸我,或者吃一顿美餐,这是乐受,对不对?乐受为什么也是苦呢?佛教把乐受、快乐也叫苦。把前面这种苦受叫做苦苦,就是苦本来就是苦。把快乐的感受叫坏苦。坏是什么?就是毁坏的坏,快乐毁坏了,不就是苦吗?打个比方来讲,吃好吃的是乐吧?那你吃饱了吃撑了还乐吗?再严重还得得胃病,这就不是快乐了,这就变成痛苦了,快乐的消失就是痛苦,这个快乐能永远存在下去吗?你能不断地一直吃,能吃一辈子吗?快乐消失了,是不是感到一种怅然若失,好像快乐没了,有点空荡荡,有点……这时候苦就来了,快乐消失了、毁坏了就是苦,这叫坏苦。所以,就这个乐受的本质而言,也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我们在感受快乐的当下,出于某一种贪欲的需要,我们觉得快乐,所以快乐的实质就是人们在某种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快感,所以快乐并没有一个实体,快乐是很无常的。比如说打麻将快乐吧?可是你一直打,三天三夜、四天四夜、五天五夜,还快乐吗?真有这样的,打麻将把人打死的都有,乐极生悲呀!这就是欲望,所以这种快乐是无常的,事实上也是一种苦啊。升官了乐不乐?可是你升官时间一长了,你的乐还有吗?没有了。再等到你退休呢?哎呀,退休啦。我原来当官在职的时候大家都围着我,我不当官了,连老婆都不听我话了。你看,这是不是苦啊?这种快乐能够长久吗?所以这种快乐从本质上来讲还是苦,这叫坏苦。

所以说快乐是非常无常的,无论是苦受还是乐的感受,其实都是一种散乱、动荡的心态。怎样是苦啊?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苦,我们的欲望得到满足了就乐,这都是由欲望所导致的,欲望的满足或者不满足所导致的苦或者是乐。所以这两种感受,它的本质都是苦,都是一种不安的心态,都是一种执著、自私自利的心态。就像一个人痛苦的时候睡不着觉,可是你特别兴奋的时候也睡不着,也苦啊!

《范进中举》读过吧?过去科举制度,考上举人比我们考上大学可要厉害多了,中了举人之后就可以当官了。范进本来没有料到自己能中举人,他的家庭环境很不好,年纪已经不小了,一辈子考试,不断地考,使劲考,都一直没有中上什么功名。后来他老婆也嫌弃他啦,说你这么没用呢,你看,跟你在一起学习的,现在人家都已经功成名就了,比你年轻的甚至你的学生现在都中了什么秀才、举人的。他一点功名都没有,你说人活得窝囊不窝囊?他可能已经四五十岁了,还继续参加高考,你想想看这人窝囊不窝囊?发榜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他能考中,还是灰心丧气的,然后他老婆一天到晚尖酸刻薄地数落他,他觉得特别窝囊。突然就宣布他中举啦,金榜题名是大喜事,结果他大喜过望,喜气攻心,他一下子疯掉了,跳啊,蹦啊……好事变成了坏事。

所以佛陀告诫我们要观受是苦,既然观受是苦,是不是说佛教很消极呀?不是佛法消极,佛法只是告诉你不要停留在那些不真实的、虚假的东西身上。这些不真实的虚假的东西就是欲望,不要执著这些欲望,要超越这个欲望。我们的苦和乐都是站在自私自利的欲望是否得到了满足的基础之上,才有苦和乐。所以凡夫的一切感受都是苦。

再打一个比方来讲,你是不是喜欢吃好吃的呀?那么吃好吃的是不是就乐呀?可是你能天天吃好吃的吗?如果说不给你吃好吃的,你还乐不乐?不乐就是苦啊。比如今天吃一个好吃的,明天没了,心里老遗憾了,哎呀,什么时候能再吃点呢?苦不苦啊?所以说只要有乐就有苦,当你得不到这种乐的时候就是苦。乐能老得到吗?是不是还是苦啊?所以说从本质上来讲,假如说你不以这种欲望的满足为乐的话,你得不到这种欲望的苦也就消失了。这个有一点深奥,事实上已经讲了无我空性了。所以说诸受是苦,只要你有贪著都是苦。

下面我们讲第三念处——观心无常。观就是观察的观,心就是心念的心。我们的心念定不定得住啊?刹那的变化,能不动吗?一会儿想到这儿,一会儿想到那儿,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地球,一会儿月亮……这个心非常无常,无常是什么?就是变化,常就是不动,不变嘛,就是不可能不变,老是在变化就叫无常。所以,快乐能永远快乐吗?痛苦会永远痛苦吗?不会。都是无常变化的,都是因缘和合才会有种种的事物,包括快乐与痛苦。比如说我碰到我喜欢的东西就乐了,那喜欢的东西没了,我不就不乐了吗?碰到我不喜欢的东西就苦了,这一切都是无常的。心情好不会永远好,心情坏也不会永远坏下去,我们的心念总是变化不定的。我们认识到心境的变化是种种因缘而生,你就认识到其实它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这就叫空——这个苦和乐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存在。因缘聚合,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做梦看见好吃的,会流口水,你醒了之后你还流口水吗?“哎呦,刚做了个梦。”虽然说你看那个梦中东西流口水,那梦中东西是假的呀,是空的呀。所谓的空,就是它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自性。我们认识到这种心境的变化都是因缘而生,缘起性空,既然是因缘和合而有,因缘不存在了,也就没了,这说明它是空的,不是一个真实存在。所以说要经常观心无常,不要执于著某一种感受。我们经常把心当作一种常,比如说,我觉得他是坏人,看见他就不好受,老对他不好,这是不懂得观心无常。因为一切都是无常,这个心念是无常变化的,这个才是真实的。但是我们现在起这一念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一念是无常的?都没有想过。当起这一念的时候,我就认为这一念是真的,我们就以为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其实心念都是无常的。

所以前面我们讲的这些具有可操作性,为什么要欣赏啊?为什么别不平呢?就是告诉你,这个所谓的不平是无常的,所以叫别不平。为什么叫莫抱怨呢?因为你抱怨的这个对象是无常的,所以叫别抱怨。为什么会欣赏呢?这个丑陋的东西它是无常的,所以你要会欣赏。为什么莫强求啊?因为你要强求它这个东西是无常的,所以要莫强求。当然这个道理很深,要深入理解它,必须要把前面十善业的基础打牢靠了。

第四念处——观法无我。法就是佛法的法。宇宙间万事万物,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都属于这个法。法就是规则。我们要认识到宇宙人生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任何一种主宰不变的实体,没有一样东西是能够有一个所谓的我。什么叫无我呀?所谓的我就是不变的,才叫我。你看我们在说“我”的时候,是指自己,那自己包括什么?包括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事实上,这个我刹那刹那在变化呀。什么叫无我呢?如果真正有个我的话,我就不应该变。原先的年轻小伙子,现在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头了;年轻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是老太婆了。有一个真正的我存在吗?哪个是我呢?年轻的那个我是我,还是现在这个我是我呢?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这就叫无我。

我们要对自己好一点,每天吃下很多东西,人的细胞每天都在代谢,按照医学上来讲,人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东西三年之内就整个更新过一遍啦,三年之后你这个身体跟物质全都换过了,三年前的那个我跟这个不是一回事啊,整个都换过啦。又吃了动物的尸体,它又变成你身体一部分,吃的那个青菜又变成你身体一部分,你现在这个我其实就是以前的那些青菜、动物之类的东西。那你说哪个是我呀?这就是说所谓的我,是一个幻觉,只是暂时存在的现象,一瞬间就没有了。前一秒钟和后一秒钟细胞会代谢,我已经变化了,不一样啦。或者说,后一秒钟比前一秒钟老一点、变化一些啦,能认识到吗?你说哪个是我呢?你所谓的我已经少了一部分了,又多了一点东西又少了一点东西,哪个是我呢?过了三年整个都换过一次啦,哪个是我呢?我们一般人都认为有我,我这,我那,我长,我短,我是谁,我做过什么什么事情,其实很搞笑。你说我做过什么事情?我是谁?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叫诸法无我。

不但人是这样,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你看桌子、山河大地、地球……一切都是如此,诸法无我。一般人认为,地球永远不会变化的,实际上地球不断地在变化,这就是诸法无我。你要观法无我,你还会不会贪著呀?你贪著的东西老在变化着,你还会贪著它吗?它一直在变变变,你要贪,你就重视一个不变的东西,你老是贪那个变化的东西,有什么用啊?比如说你吹肥皂泡,你贪著那个肥皂泡,这个肥皂泡是我的,你会不会这么想?一般人不会。为什么我们不会贪著这个肥皂泡呢?因为它一哈就破了,所以它是无常的,你贪它有么用啊?你贪一块金子放在这多好啊?肥皂泡你会贪它吗?因为它的存在极为短暂,稍微有一点风就破掉了。其实宇宙当中万事万物都像这个肥皂泡一样,你要贪,你贪一个实在的东西呀,你贪个不变的东西呀,你贪个会变的东西、会坏的东西,有什么用啊!

我们喜欢的东西有哪些?吃的、睡的、玩的。我们讲具体的对象吧,好吃的、房子、钞票,你看我们喜欢的这些东西,有哪一样东西会永远存在?我们一辈子都在为这个时间长一点的肥皂泡而努力,而烦恼,而执著、痛苦、快乐,值得吗?我们这个身体也是个肥皂泡,这个肥皂泡最多可以到达一百年才破。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肥皂泡,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或者说其实它刹那刹那都在变坏。这个肥皂泡,你看它有一点变,它就已经破掉了,其实它不断在破,只不过换了一个新的肥皂泡。我们一辈子在为这个肥皂泡而醉生梦死、痛并快乐,是不是非常可怜呢?

人在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由于对于宇宙人生缺乏正确的理解,所以出现了与之相反的观念。什么叫观心无常?正念是无常,不正念是常。观受是苦,我们却看成是乐。观法无我,我们却看成有我。观身不净,我们却看成是净。所以说这四种颠倒妄想就是由于我们没有生起正确的认识。常就是经常的常,与无常相反就是常,与苦相反就是乐,与无我相反就是我,与不净相反就是净,常乐我净就是四种颠倒的认识。我们修行解脱道、修学佛法的人,就要通过听闻佛菩萨的教导,通过听经闻法,树立起正见,以智慧来观照宇宙人生。也就是生起四念处——这四种正念,时时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而解脱无名烦恼。

为什么说有些学佛人是迷信呢?他都是在搞自私自利,这就是迷信,不是真正的佛法。符合这四种正念的,那就属于佛法。不符合这四种正念就属于邪法。真正的佛法一定符合这四个标准,这就属于四法印,或者是三法印、四念处。不信你看其他的外道、邪教,肯定跟这不一样。但是我们确实有些学佛人也在搞迷信,搞迷信就要改变,变成正信。

我们现在讲的稍微就深入了一点,深入一点就不太好明白。十善业道是基础,在十善业道基础之上,再继续进行这些,那就是我们要修行的法门。有人讲:“哎呀,太麻烦了,念佛不就好了嘛。”是的,但是念佛一定会包容它们,念佛不会跟它相违反,要明白这一点。

所以念佛一定要智慧地念,也要符合这四念处,你明白之后再念佛那就不会出偏差。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修行,而不是仙道,跟你讲佛法,不是其他,这才是我们修学佛法的真正目的——改造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心从染污变得清净,使我们从种种的欲望当中摆脱出来,而不是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欲望。为什么要学佛呀?为得到名啊、利啊、财啊之类的?不是这样的。我们学佛是为了使我们摆脱欲望的束缚。

二、四正勤

经文:“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这段也是三十七道品当中的内容。

“勤”就是勤奋的意思。勤奋的反面是懒惰、懈怠。勤就能对治懈怠和懒惰,有这样的意义。正勤,这不是一般的“勤”。这个“正勤”是指正确的努力,正确的精进。有些人干坏事也很积极,这不算正勤。正勤就是正确、合理、正当的勤奋、精进、努力。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做世间的事情,或者做一个工作,或者做一门生意,或者是上学,需要勤奋和努力,学佛、修行更需要勤奋。学佛者的精进是四正勤——四种正确的勤奋。

第一、已生恶,令断除。也就是努力断除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恶行。因为我们过去不懂佛法,干了一些恶事,那么现在就要马上断除它。

第二、未生恶,令不生。努力使还没有开始做的恶行包括恶念,不要去做或生起。有些恶事我们还没有做,但是准备去做或者想要去做,要赶紧使它不要生起来。生就是出生。也就是严守戒律、威仪,不令这种恶行生起来。

第三、未生善,令生。还没有生起的善行,要赶紧让它生起来。我们学佛以后知道这属于善行,但我们过去从来没有这样做过,那么现在就要赶紧要开始做了。努力使没有生起来的善法,使它生起来,也就是通过听经闻法,依教奉行,依照佛法也就是佛陀所开示的道理来观察这个世间,闻思修行。

第四、已生善,令增长。就是已经生起来的善行,使它不断地增长,不断地持续,不断地加强,不断地努力。依这四种正勤来修行就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不做坏事是不是就算一个好人了呢?不算,那还要做善事。所以说我们学习佛法还要止恶修善,也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止恶,就是停止恶行。第二个是修行善法。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四正勤——四种正确的努力。我们应朝着这四个方向去努力。

所以我们的行为要细化,若以此四正勤来庄严自己,则能够断除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能够得到如此的大利益。那么这四种正勤能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和命运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因会得善报,止恶则恶报就停止了,所以我们的命运就改变了。

三、四神足

经文:“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神足是产生神通的基础,也就是禅定。修习禅定能引发神通,所以佛教以禅定为神足,四神足是成就禅定的四种因缘。

一是欲神足。欲指欲望。是不是欲望都是坏的呢?有好的欲望吗?什么是好的欲望?比如想要学习佛法,想要去行善,这种欲望属于善法欲,在初学佛的时候是鼓励的,当然这种善法欲到最后也必须要去掉,因为这种欲望还有“我”在,但是刚开始必须要以此为基础,叫欲神足。欲望在佛法里不认为绝对是坏的。

欲望有三种,一种是善法欲,一种是恶法欲,一种是无记欲。善法欲就是想要去行善的欲望,恶法欲是想要去作恶的欲望,无记欲就是非善非恶的欲望叫无记。我们如果想要去干坏事,这是恶法欲;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布施,想要持戒,这是善法欲;无记欲就是介于善和恶的中间,也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比如说我们想喝水,谈不上善恶,你没有伤害众生,也没有去利益众生。

修禅定首先要有修禅定的意欲,也就是修禅定的想法和欲望。对禅定有希求,才能修禅定,这叫欲神足。或者讲通俗一点,想要修行善法的这种欲望非常足,想要修行善法的这种精神非常充足,叫欲神足。

第二、勤神足。勤就是勤奋的意思,就是努力、精进。仔细了解禅定是怎么回事,努力按照经书当中所讲,或者师父所传授的禅定的方法去修行,这就属于勤神足,也就是精进地去行善,这种精神非常足,叫勤神足。

第三、心神足。依照从心而起修,属于专一至境。心非常地专注,禅定就是训练我们心的专注。把心停止在一个地方,这叫心一境性,也叫心住一处,也叫专一至境。因此需要在心念上去修,叫心神足。有些人的心非常散乱,没有这种精神气,要去训练我们的心,这就是属于心神不足了。

第四、观神足。观就是观察的观。通过听经闻法,闻思经典和教理,来树立佛法的正知正见,来观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观身不净”,就是观察佛所讲的这些道理,比如四念处等等,这就属于正思维。由正思维引发正念、正定,使我们的身心经常保持在轻松、和谐与安乐的轻安状态当中。如果这欲、勤、心、观这几个方面都得到了神足的话,则能使身心轻安快乐。如果说我们每天想做坏事,还能轻安快乐吗?如果每天我们都愿意去修行善法,身心能不能得到轻安快乐?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勤奋地修习佛陀所讲的这些方法,不管是四圣谛、八正道乃至八关斋戒,能不能得到神足啊?能不能得到轻安快乐啊?如果我们的心能够每天专注在佛号上,或者专注在善法上,我们能不能得到身心轻安快乐啊?如果我们每天能够思维佛法的道理,思维佛法所讲的这些正知正见,能不能得到身体的轻安快乐啊?所以,以神足来庄严我们自己,就能得到身心轻安快乐,这样我们的人生命运就能得到改变。

四、五根

我们读《阿弥陀经》有没有听到五根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都属于三十七道品里面修行的内容。先讲五根。

经文:“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五根也就是五种趋向解脱的增上的力量,五种根本是我们解脱的力量。

一是信根。对佛、法、僧三宝这种敬信、信仰,对佛所讲的这些道理,要深信坚固,也就是深信不疑,不能有丝毫的怀疑,这就是信根。信为道源功德母。我们讲信佛信佛,你要不信佛,能够得到佛法的利益吗?能学习到佛法吗?打个比方来讲,小孩子上学是不是为了学知识啊?可是如果说他不信老师,能学到知识吗?信根非常重要,我们往往讲根器的大小,首先要谈信根,没有信,一切都谈不上,所以叫信佛。要是佛讲的不信,或者说有怀疑,那么我们很难产生真实的受用。佛是大智慧的人,而我们是智慧非常小的生命,那么,佛所讲的道理经常是我们看不到的。看不到了你还信不信呢?比如佛法讲有六道轮回,你看得见吗?那为什么还要信呢?你又没有做过实验。虽然说我们看不见,但是一定要信,因为这是三界至尊佛陀所讲的。为什么要我信佛讲的呀?因为佛是大智慧、福报智慧圆满的圣人。有些人说:“啊,你说佛什么都知道,那基督教还说上帝什么都知道哩,那法轮功还说李洪志什么都知道哩……那我到底信哪一个呀?”首先,佛教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流传了两千五百多年了,而且历朝历代的最优秀的人大部分都信仰佛法,可以说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那其他的宗教也经过很多年了,也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基督教也有两千年了,为什么佛教和基督教比起来要信佛呢?有人说,你说基督教不全面,基督教还讲你不全面呢。如果我们以后慢慢比较就会知道,佛法它包容性强。而且佛教从来讲究慈悲,他不以武力来伤害众生,所以他不会有侵略,不会有战争,其他宗教的包容性,比起佛教确实要小得多。而且佛教对一切众生都要慈悲,包括不信佛的人,但是其他的宗教它也讲慈悲,它也讲博爱,但是它不能够爱不信他们宗教的人。作为我们个人来讲,要信佛所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能闻佛法是多生多劫的福报啊,你看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闻不到佛法?所以首先是信根,信根极为重要。如果离开了信,一切都谈不上。

第二是精进根。佛法强调的是正知、正见、正信。在正信的佛法指导之下,我们生起正精进,也就是正勤,就是生起了正确的努力,这就叫精进根。有了信根非常重要,那么还应当有精进根,如果光信,比如说我信老师,但是我就是不想好好学,这样可以学到知识吗?所以叫精勤不懈,正精进——正确的精进,不要按照邪知邪见去精进,否则就会出偏。你看有一些练气功的人,包括学佛的人,由于学得不好,学歪了,就会出偏,所谓走火入魔,就是出偏差。出偏差说明什么?不正,不正不就偏了嘛。一味地追求神通啊,追求自私自利啊,就容易出偏。只有无我,你把自己看得不重要,就不会出偏。这很重要的啊,勇猛精进不懈怠,正确努力,这是精进根。

第三是念根。念就是正念的念,念根就是保持正念,不要被那些妄想、烦恼、习气拉着跑,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要把握好自己的念头,使它常常处于觉悟、常无迷妄、深信因果以及佛法的这些道理的状态中,这就是属于正念根。怎么样才能改变这个世界和我们的人生命运呢?改变我们的心念,这个世界就改变了。所以要保持正念,训练念头不要进入贪、嗔、痴,随时地训练自己,所以这叫念。不要被烦恼习气拉着跑,比如说,哎,过来打麻将噢!那边说,我们这儿有一种东西吃了像上天堂一样,叫你吃白粉,去不去啊?一会儿酒瘾上来了想喝酒,一会儿烟瘾上来了想抽烟,一会儿毒瘾上来了想吸毒,一会儿脾气上来了就想打人、骂人……这些都是不能保持正念。所以要常训练这些念头,使自己常常处于安静、安详、平静、觉悟的状态当中。

第四是定根。念能专注了,正念就能引发正定——正确的禅定,也叫正确的专注。定能使我们的心态宁静、安详、和谐,到达寂然调顺的效果。寂也就是烦恼的消失。当然,静是声音的消失。调是可以控制,就是调理。我们管做菜叫烹调,调就是控制。顺是理顺、顺畅。顺的反面是不通,顺也就是畅,畅通无阻,这是寂然调顺。我们的心里头没有障碍,非常顺,这是定根。

第五是慧,慧根。说你很有慧根,这个慧就是指智慧,由禅定能引发智慧,智慧有什么样的功用啊?经文讲:“断诸烦恼。”我们怎么样才能断除自己的烦恼啊?要依靠智慧,因为我们智慧不足,所以说生起了种种的烦恼。

这是五根,也就是五种根本。为什么叫根呢?因为一切都从根出生出来。树没有根不能生长。我们这种修行、修习佛法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没有了这五根我们修行不能结果。

五、五力

经文:“力庄严故,众怨消灭,无能坏者。”

力就是指五力,这是以五力来作为庄严,用五力来做装饰。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化妆品是什么?不是法国香水,而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慈、悲、喜、舍,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念处庄严,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然后四正勤,欲、勤、心、定,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五根,信、精进、念、定、慧。

五力跟五根差不多,也就是五种力量,五根是五种根本,从这五根可以发出五种力量,它的内容和五根是一样的,也就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它的名字跟前面一样,是从五根发出的五种力量,力也就是增上的意思,不断增长的意思。力就是作用,有这五根才能发出五种作用,也是一种强烈的、摧毁的力量。它的功用比根要强大,它是由根生出来的,先靠五根来修行,五根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五种作用,也就转化成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能够降伏我们的妄想、烦恼,而不被妄想和烦恼所降伏,能打败这些妄想和烦恼,又不会被妄想和烦恼所打败。这是五力。

经文里讲,以五力来做庄严,信力的力量是很厉害的,所以说我们真正深信因果的话,能够解决我们人生大部分的烦恼。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以这五力能够庄严,则能众怨尽灭,就是全能够消灭,无能坏者。坏是毁坏,不会被毁坏,不会被摧毁,这是五力。

六、七菩提分

经文:“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觉是觉悟,也就是菩提。支就是支分,就是树枝。觉支也就是成就智慧觉悟圣道的原因。共有七支,也就是七条,所以称为“七觉支”。

第一、念觉支。念是心念的念,觉悟的觉,支就是分支的意思。常常念缘起性空,诸法无常、无我,能够保持正念,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没有自性,这样的话就不会被妄念所转。念觉支,因为念念能保持觉悟,所以就不会被妄念所转。不觉就是妄。

第二、择法觉支。择是选择的择,法是佛法的法。闻思经典,通过对经典的听闻和思维,能树立起正知正见,就能抉择诸法,也就能判断是非对错。这个择就是抉择的意思,我们现在不明白佛法,普通人没有学过佛法,能不能判断是非对错,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世界上诱惑人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人都跟你讲:“哎,我这个好啊!跟我来吧,干我们这个可有前途了。”或者“买我这个东西可好了”。如果我们不具备专业知识,就会上当受骗。比如说我们要去买衣服,衣服跟衣服差别很大呀,如果说你对衣服不内行,然后你去买东西,就会被别人欺骗。有的衣服看起来很漂亮,其实它不值钱,有些看起来好像很普通,但其实非常值钱。任何一种商品都有它的专业知识,你要不懂这个专业知识,你去挑选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可是这些都还不重要,精神领域也有假冒伪劣,也有优质的,也有假冒伪劣,要是在精神领域上当受骗,在信仰领域上当受骗更加可怕。你看我们广德,一般大家家里有什么不顺的就去算命、卜卦、抽签,然后解签,还有找过阴的,看看我这个怎么回事啊?哇,好灵!也有到寺院里来拜一拜,听说寺院里烧这个香可灵了。还有就是信邪教的……这就是属于不懂得抉择,不懂得判断是非美丑,没有判断的智慧,没有慧眼,容易上当受骗。

如果我们只是买一个东西上当受骗了,这还是小事。要是我们的精神上当受骗,那是大事了。比如说,你欺骗了我的感情,这个伤害厉不厉害啊?可是还有,你欺骗了我的信仰,这种伤害大不大?太大了。所以说择法必须要有智慧。这是第二觉支,有了这样的智慧则能抉择诸法,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会再上当受骗了。包括我们进寺院,如果我们没有正法的师父来教导的话,也很容易走入迷信,现在真正懂得正法的人很少了,到寺院教你拜拜,然后抽签,给你解解签,只要你交钱什么都OK。这不是正法,真正的正法一定教会你佛法当中宇宙人生的真理,怎么样看待这个世界,怎么样来看待人生,怎么样才能改变世界、改变人生;一定要教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教会你佛陀所传授的这些方法——正知正见,而不是教给你一些迷信的东西。

大多数人对佛法的理解是烧烧香,或者说还愿。烧烧香,然后心满意足地回来,敬过菩萨了,菩萨不怪我了,保佑我发财啦。我们很多人在信佛之前对佛法的所谓理解就这样,佛法远远不是这样,皮毛都没有挨到啊。真正信佛是深信因果,按照因果的道理去实践,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通过行善、断恶这样来改变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烧烧香。“我最近不顺,赶紧烧烧香,可能是菩萨惩罚我,烧烧香可能菩萨就不怪我了。”把菩萨当成是一个小心眼的人来看待。菩萨跟我们一样小心眼啊?然后我想求财或者求什么,又给菩萨烧烧香,以为菩萨是个贪财的人,贪你的香,你给菩萨烧了香了,菩萨给你钱、给你官、给你儿子吗?这可是亵渎佛菩萨啊,差得太远了。但是我们大多数所谓信佛的人,不就局限于这个吗?佛菩萨是大慈大悲大智慧的圆满的圣人,所以我们要重新去学习和认识佛法,但是你不听经闻法,不听师父开示,你是不会认识到这一点的。

第三、精进觉支。精进,就是努力。依法去修行,精进不懈,从不懈怠。知道了佛所讲的方法之后,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做,精进去做,不要懈怠。

第四、喜觉支。“喜”就是欢喜的喜。从对佛法的学习、体验、领悟当中,我们就能得到法喜与禅悦,得到欢喜,法喜充满。你真正按照正法去修行了,一定会得到欢喜。有人说:“我怎么越学越痛苦啊?我是不是学差啦?”前几天有人给我打电话,他说到宣城去,打了个佛七。回来之后干什么什么不顺。他说:“哎呀,我是不是得罪佛菩萨啦?”事实上,我们还不明白佛法的真理啊,你真正是依法修行,一定会越来越喜悦。如果我们学习佛法不是越来越喜悦,而是越来越愁眉苦脸,越来越痛苦,你说还要不要学呀?因为学习佛法能让我们越来越欢喜,生活中的烦恼越来越少,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我们才需要去学习,对不对?那有些人就说了:“那为什么我就不这样?我一学佛之后怎么越来越痛苦,越来越烦恼,还不如不学佛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佛法错了,说明我们没有学到真正的佛法,没有听到真正的正法,如果听到了真正的正法,一定会让我们越来越欢喜,越来越健康,而不是越来越病怏怏的,健康是包括身心的健康。有些人你一看,阴森森的,那肯定是学佛没学好;还有人一看就像个受气包,里面装了好多的气,一碰就要爆炸,离他远一点,这说明没有学到真正的佛法。

第五、轻安觉支。轻快安乐,我们如果觉得身体舒服、心情很平静,就会感觉身体很轻,心也很细,观察东西也很细。当我们很烦恼的时候,我们发现身体很粗、很浊、很重,观察东西也就不细了,很粗了,观察不清楚了。轻安觉支,通过我们修行佛法得到了这种法喜,这样身心慢慢地就远离粗重,进入一种寂静、安详的状态。寂静是什么?就是烦恼消灭了。

第六、定觉支。定就是禅定,也就是心很定,觉就是觉悟的觉,定觉支也就是远离昏沉掉举。昏沉是一坐在那里就昏昏沉沉,就想瞌睡,啥也听不到了。什么叫掉举呢?手里的东西掉了,也就是抓不住了,抓不住正念,把正念给掉了。刚念佛,念念就掉了,这叫掉举。掉举跟散乱有点像,心里面一会想这儿、一会想那儿,念头老不集中。定觉支则能远离昏沉和掉举,能够专一至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第七、舍觉支。舍就是舍弃自我,也就是内心平等,没有偏颇,不取不舍。舍也就是放下,放下就是平等了,保持平衡。经文里讲:“常善觉悟一切善法。”舍的这种境界在最后,所以舍是最难的。把我给舍掉了,就到达了平等,叫舍觉支。这个舍不是说给你,是指放下,也就是平等。

也就是通过这七个方面的修行,则能够使我们开发智慧,成就圣果,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能够觉悟一切善法,这是七觉支。

七、八圣道

经文:“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八正道,也就是八种正确的道路。正道这个词来自于佛教,你要走正道,别走邪道啊。八正道是修学佛法的要领,也就是趋向解脱的八条正道,也就是不二中道,属于中道。我们从修学佛法一开始,一直到最终成佛,都离不开八正道,如果偏离了八正道,片面地修某一个法门,这种修行就难以相应。八正道的内容是:

第一、正见。就是正确的认识,正确的知见,能够正确地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这叫正见。正确地见到,见到了真实,这叫正见。

第二、正思维。就是正确地思维、思考。看你思考什么,如果每天思考怎么骗人、怎么样才能够害人,怎么样才能自私自利,不是正思维。那什么是正思维呢?我们思维前面讲的六度啊、四摄呀、七菩提分、五根、五力、四正勤、四念处,思维因果啊……这都属于正思维。面对一切人生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和态度,只有正思维才行。所以大家回去之后一定要思维,你们今天听了课之后做了笔记,回去之后要干什么?要思维。你说我不用,我上课时听一下就行了。这样思维是非常不够的,只有通过对佛法的深入了解,正确地去按照佛菩萨所讲的步骤去思维,这才是正思维。你泛泛地这样讲,不属于思维,这只是大道理。正思维就能把大道理细化,变成可以落实的,这叫正思维,思维过后,我们知道,我们原先哪里错了,以后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

第三、正语。也就是正确的语言,说真实语、利益语。正语的反面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我们讲不要造口业,再严格来讲,不要用嘴巴造恶业。但要用嘴巴造善业,欢喜、赞叹,我们去安慰别人,就属于造善业。所以要正语,说正确的语言。要说真实语、利益语和团结的语言。与妄语相对的是真实语。与两舌相对的就是团结的语言。与恶口相对的语言是爱语,也就是柔和的语言。与绮语相对的也就是说一些有意义的、能利益众生的语言。

第四、正业。业也就是行为。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身口意三方面要正确的这种行为,如法如理正业。

第五、正命。远离邪命,不做违反国家法律和佛教戒律的事情。正命也就是有一个正当的养活自己生命的工作。做小偷、屠宰算不算正命啊?所以我们选择职业,要正确地选择,有些行业不能去选择的。渔夫算不算正业啊?这些杀生害命、与五戒十善相违背的都属于邪命。抽签、算卦也属于邪命。所以说一定不能抽签算卦,这是我们佛教所不允许的。

2005年,当时灵山非常困难,有一个弟子给我建议说,师父啊,我们山上设抽签怎么样啊?这个来钱快,广德人都爱抽签,这样子我们解决经济困难啊。我跟他讲:饿死也不抽签。不抽签饿死了,因果啊,你没有犯这种罪恶,将来你不会受恶报啊。但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我们心里应该明白,这不是佛法的正命,所以我们要远离邪命,这是违反佛教规定的。

第六、正精进。也就是正确的努力,依照正见的指导下,在断恶、修善的过程当中,勇猛精进。勇猛精进也就是去努力地断恶、修善。这就叫正精进。

第七、正念。正念就是把我们正确的念头安住在佛法上,或者安住于佛所教导的内容上面去。比如说,念缘起性空、念无常、念无我、念苦、念不净。保持正念,念念契入真实,这就是正念。我们不要以为嘴巴念就叫念佛,其实这是狭隘的。真正念佛是指正念佛所教导的这些真实相,这才是真正的念。

第八、正定。定就是禅定的定,由于正念不断地相续,就能够产生正定。只有通过八正道的修行,才能够成就智慧。

就像经文里所讲的一样,“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以正道来庄严,我们就能够得到正确的智慧经常现前的果报。什么叫没有智慧呢?我们这些烦恼、习气、贪嗔痴、我知我见,这些都属于不信因果,都属于没有智慧。

八、止和观

经文:“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止就是停止,也就是安住不动,我们的心能够止于一处,安住在一个地方。止能够使我们的妄念停止,能够降伏我们的烦恼。我们头脑里有很多妄念,它动来动去,飞来飞去,不得停止,这就是一种烦恼。所以我们修行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使妄念停止,不再纷扰。妄念怎么样才能停止啊?前面所学习的内容,都是能够使妄念止息的方法。我们的福德具足,智慧具足,那么妄念越容易止息。止就能够降伏我们的烦恼,当然要彻底解决烦恼,光是止还不能做到,还需要有观。

观是什么呢?观察,观照,一清二楚。如果光有止没有观,就成了木头、石头。木头、石头没有妄念,但是它也就没有作用了。像人喝醉了,昏昏大睡,那看起来已经止息了,但是这没有作用。所以真正学佛之后,光止还不够,要能生起观照的智慧,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它的前因后果,也知道它的正邪,完全了悟明白,这是观的智慧。

那么,观也就是正观、观照,即是如实观照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看观自在菩萨,心生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就有这种作用,能够如实观照宇宙人生的真相。有了这种正观之后,就能够引发般若智慧,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时候就能彻底断除人生的烦恼。因为把宇宙人生的一切都看透了,这个看透了不是我们说的看透了,这里是指完全清楚,把宇宙人生运转的种种规律完全看明白了。所以经文里讲:“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诸法自性是什么?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就是你还没起分别心以前的那个东西,但这个必须修行才能知道。你看有个杯子放在这儿,你能看见它的自性吗?它的自性是什么?空,你还没有起分别心之前的东西,它的本来面目,那么这是什么?大家可以悟一下,这就是止观。

其实禅定一般就是指止观,止和观必须同时具足才是正定,光有止没有观,或者光有观没有止都不行。光有观没有止就成了妄想,光有止没有观就成了昏沉。这是止庄严和观庄严。一个人的内心妄念能够停止,能够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透彻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种人有一种力量。

我们为什么没有力量?为什么我们的内心非常虚浮?因为我们的妄念不能停歇,妄念纷扰。妄念已经止息的人,深沉如大海一般,慈祥也是无量无边,他的力量不可思议,不可捉摸,而我们普通人的力量非常渺小,因为妄念是无序、混乱的,所以没有力量。

当我们的心能够止于一处的时候,力量就非常大,就好像拔河一样,很多根绳子,大家拉的方向不一样,你拉这,他拉那,甚至反着拉,总的力量不大,因为它是乱的。当大家都集中力量往一个方向拉,力量才大。如果当大家都乱哄哄的时候,你会感觉有力量吗?当大家行动都化一,思维都是一致的时候,这时候这个团体就有力量了。所以说我们要训练这种素质和修养,这一方面我们还非常缺乏,都应该训练啊。

九、方便庄严

经文:“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我们都想修行,都想度众生,可是要想度众生必须有善巧方便,有了这种善巧方便才能够成办一切。佛法所说的智慧,除了根本智以外还有方便智,除了实智还有权智,学佛修行不但要成就根本智,更需要有方便智。根本智慧就是无分别智,不再打妄想。方便智就是能如实照见一切。因为只有方便庄严故,才能够成就为无为乐。“成满”,成是成就,满就是圆满,圆满成就,圆满成功。也就是说世出世间的成就都离不开方便智,方也就是方法,便就是便利。我们虽然想度众生,可是我们缺乏方便善巧,我们想度众生,反而引得众生烦恼,引得众生讨厌,这样的话就不能真实地利益众生。所以要懂得方便善巧。

方便的圆满也是我们修行智慧的圆满,因为要想有方便善巧必须具足智慧,我们之所以不能方便善巧,就是因为智慧缺乏。

有一个故事,有一家小孩子满月,请大家吃饭,这时候宾客来了,大家都祝贺小孩子满月,宾客都说一些吉利的话、祝福的话,可是有一个人来了,他就说了一句真话,他说这个孩子迟早得死啊。这话有错吗?一点不错,主人把他撵出来了。这话场合不对,别人办满月请吃饭,他说一句真话,但缺乏方便善巧。当然我讲的是极端。

我们经常好心办坏事,想做好事最后还惹了一身骚,最后还遭别人讨厌。这往往就是方便善巧不够,所以这个方便善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利益众生,不能不具备方便善巧,方便善巧就要善解人意,善于学习,善于了解别人、理解别人。如果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就不能具足善巧方便。为什么佛菩萨能够具足善巧方便呢?因为他智慧圆满了,因为他的慈悲心尽虚空遍法界,能够包容一切众生,他能把一切众生都放到自己的心里头,所以说他能够完全了解众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们能了解每一个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吗?不可以。我们包容心太差,你只有能够包容他,你才能够知道他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佛能够包容一切的众生,所以他能够知道一切众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有的人我们能够了解他的需要,有些人我们就不能了解,有些人我就知道他心里头想什么,他需要什么,有些人我完全不能理解。那么大家想想看,什么样的人我们容易了解他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亲近的人,就是你喜欢的人,你的仇人你就不一定了解他喜欢什么。只有把他放在心里的人,你才会了解,只有你心中有他,你才能了解他。有人说我把他放在心里头了,可是就是没法了解他,那说明你没有把他放在心里头。

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了解他?比如说有一人初次见面,陌生人我们为什么不容易了解他呀?因为我们没有把他放到我们的心里。有一种人我们根本不能了解他,就是我们的敌人,他的想法总是跟我们的想法拧着,总想不到一块去啊,这说明其实你心里头没有真正包容他。所以“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他就会走到你的心里头。我们不断抱怨,从来也不欣赏他,有时候夫妻之间都互相不理解,就是你不能够真正包容他,走到他的心里头。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方便善巧就是,一定要发大慈悲心,把众生要包容进去,能够原谅他的错误。

我曾经在我的博客里有做过一首对子:允许任何人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我,不允许我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任何人。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普通人都是允许我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任何人,为什么?我又不是故意的,我是凡夫嘛,错了,你原谅嘛。然后,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我,你不能说错一句话,说错一句话恨你一辈子。尤其有些人特别敏感,心眼小,你很小心了,万一说错一个字,他也恨你。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千万不要伤人啊,有时你一不小心说错一句话,恨你一辈子。一句话让人上天堂,一句话也让人下地狱,小心呐。但心眼大的人就不会受伤害了,心眼小的人很容易受伤害。

所以说要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只有这样子对待任何人,慢慢地你就智慧具足了,你把众生包容进去了,你心里有他了,他在想什么不就知道了嘛。这也是方便善巧,不但要具足智慧,还要具足慈悲,方便善巧其实是果位上的东西,真正在方便上的圆满只有成佛才能圆满。度化众生圆满了,方便善巧可以度化众生。那怎样度化众生就到达圆满?只有佛陀才行,佛陀已经圆满了一切的智慧福报,所以佛陀能够圆满地度化一切有情。这是佛陀果位上的智德、功用。我们修行也要如此,你的慈悲心越大,你就越能理解众生,不会伤害众生,更容易度化众生,具足种种方便。

修行当中有一句话,以大悲为根,就是以大悲心为根本,以菩提为因,以菩提心为因,以方便为究竟。这是修行的几个层次——大悲、菩提心和方便。方便具足了,就是你修行的究竟。有些人光懂得理论,但是不会去运用,所以这不叫究竟。什么叫究竟呢?就是到达了圆满,究竟一定是能够具足种种方便,以方便的程度来表现成就的大小,成就越大,方便越多,他能有很多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如果只会一招,这招不灵,就不灵了。就好像做菜一样,只会做一样菜,喜欢吃的碰对了,就真好吃,不喜欢吃这道菜,就碰不对了。只会一招,方便善巧太少。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速得成满,成就、圆满。无为就是不造作,就是无分别乐,这种乐是我们现在无法思议的。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是造作,什么叫造作?带着强烈的功利心、目的心、分别心去做的。那么佛陀是怎样利益众生的呢?他是无造作的。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要用分别心,比如说我要想帮你,帮你有什么好处、值不值得帮呢?佛陀不一样,普施大悲。大家看到太阳没有,普照万物,万物的生长靠太阳。太阳有没有造作?说:“我得给你们温暖呀,你们要没有我就死掉了。所以我得很努力给你们温暖,给你们阳光呀。”没有。你看,它日出日落,日复一日,从无改变,它没有任何的疲劳,我们光享乐都累死了,可是太阳从来都没有更改过,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太阳普照大地是不造作的,只有不造作才能永恒。

为无为乐,佛菩萨这种境界我们难以体会,难以言传,不可思议。当我们利益众生成了一种习惯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想过要任何回报的时候,这种快乐也难以言传。由于我们的心眼都极为狭小,做一丁点的事情都希望得到天大的回报,如果这种回报没有实现,抱怨马上就起来了,所以说我们的快乐都极为短暂,即使做好事,快乐也是大打折扣,因为我们都是有为,不是无为,不能体会无为法是圣者的境界。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