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四章 积善 12~15

正文:推(41)多取少

译文:无论是物品,还是名声、地位、金钱,无论是面对兄弟,朋友、眷属,还是同事,都应辞多就少,让好取差,推高就低,把便宜让给别人,吃亏留给自己。

分析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贪则是一个大大的烦恼,由于贪则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钱财,更多的利益,更多的好处,更高的地位,这都是由于爱自己的缘故,如果能把爱自己,变成爱他人,就能做到推多取少了。

钱财是身外之物,骨肉之间、眷属、同事、朋友之间如果能推让,纷争就没有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钱财,则不能生存下去,而且天下没有不爱钱财的人,也没有不用钱的日子。所以钱财是人生必然不可缺少的东西。从因果上讲,每一个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那么钱财也是有一定数目的。如果命中没有,你想取多推少,多得一点,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贪官,他千方百计贪得的钱,也是他命中该得的。却因为他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拿了不该不拿的钱,而造下恶业。现实中,因为钱财父子上法庭,兄弟之间不顾手足之情,互相争斗,朋友之间见财忘义,甚至为钱财杀人放火,强取豪夺,都是一念自私造成的。所以,推多取少才是人们取财的正确方法。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在钱财面前能够辞多就少的人,则是真君子也。

在利益面前让好取差,是推多取少的引伸意义。做为孩子,七岁的孔融可以把大梨让给别人,自己吃小的。做为一个现代的有知识、有教养的人,难道就不能做到让好取差吗?只要平心公道处事的人,就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主动把好处、把方便让给别人,苍天绝不会因为你取了差了,而让你失去该得到的利益,反而因为你存心厚道,你该得到的利益会增大。

在地位上能推高就低,也是推多取少的引申意。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本来就拥挤的仕途更加复杂,大多数人会千方百计争取最高的地位,甚至踩别人自己往上爬。用牺牲别人的利益,自己获得利益。如果有人能够自愿的推高就低,则会少许多纷争。其实,你命中该得的钱财地位是推不掉,同样命中没有的钱财地位是争不来的。所以推高就低正是古道心肠,今天若有人能做到,确实要在心地上下一番苦功才行。

事例一

杨清在某市工作时,当时有一个副县的位置,组织上考核了两个人,其中有杨清,但另一个人年龄大了,若失去此机会,再提拔的可能性非常小,有可能终生没有机会了。另一方面,学历与工作能也比杨清低一些,杨清很占优势,杨清反复想了几天,他找另一个人谈心,说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是杨清主动退出,不再竞争这个岗位,确保那人顺利任职,那位同事为此感激不尽。不长时间,市里动干部,杨清顺利提拔为副县干部。接着到另一个市工作,任某区书记,几年后又提为市级领导,他当时没有争那一个位置,却得到更高的地位。

事例二

田英雄品德很好。一年论资排辈他当了一个正科级岗位的领导。但是这个岗位需要弄虚做假,弄一些不存在的数字和政绩,若不这样做,单位的所有人都不能得到年终奖,若那样做他感到自己的良心不安。考虑来考虑去,田英雄决定辞职。他想好后就向当时的领导提出,弄得单位哗然,说他没有能力的人有之,说他是傻子的人有之。因为在单位工作,就是论资历往上排,别人怎样做,咱们怎样做,工作干不好,也干不坏,都是那样干。不存在别人能干,他不能干的问题。再说别人想得到正科级都得不到,他得到了还辞职,人们不理解。

田英雄辞职后不久就换了新领导,他辞职那一事就算过去了,没有人再提。正赶上新领导过去对他印象很好,因此提为副县实职,尽管干什么干不太好,官却当得很稳。

正文:受辱(42)不怨

译文:无缘无故受到他人羞辱,要检查自身是否德行有亏,决不可以怨恨他人。

分析

受到别人侮辱的时候,是立即跳起来反击,还是安然忍受?这正是考验一个人境界深浅的关键时刻。一个有修养的人受到别人的侮辱,他会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做了错事情,如果做了错事,那么别人的侮辱是我应该承受的,不应该有任何的怨恨。如果自己没有做错事,是别人无理侵犯,要想到别人是因为被嗔恨迷乱了自己的本性,不得自在,所以才来侮辱我,我对他不应生嗔恨。要想到别人是来成就自己的德行,没有他来侮辱,则看不到自己的境界,应当感谢他才对。那么对方的伤害,就如用火烧虚空一样毫无用处,纵然看似侮辱到了自己,也仍然等于没有侮辱,又何必计较呢?

嗔恨是不善业中最坏的一种。一念嗔恨可摧毁千劫的善根。如若做到受辱不怨,则有许多利益。首先,我们无法知道我怨恨的对象中是否有菩萨,如果对菩萨生嗔,过失极为严重。并且嗔恚使自他双方都不得安宁,甚至于会让人结束生命,或者增加许多敌人。应当知道,忍辱波罗蜜是成就六度的基础,没有忍辱波罗蜜的成就,则无法成就正等正觉的佛陀的果位。

世尊在成佛前,有一世做忍辱仙人,他在一个花园中,歌利王带领其妃子进园游玩,歌利王由于嗔恨,而用刀节节肢解仙人的身体,忍辱仙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嗔恨,身体还复如初。世尊的忍辱,使释伽牟尼佛提前证得佛陀的果位。

我们不该对损害我们的人发怒,更不要去报复,因为你发怒和报复都将成为恶趣痛苦的因。我们应该设法对治自己的嗔恚,对境修忍辱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耐怨害忍只能对伤害我们的人修,伤害愈多,修忍辱的机会就愈多。为此,我们不但不应当怨恨伤害我们的人,而应该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圆满忍辱功德。

忍辱二字读来容易,实际做起来确实需要有大智大勇才行。心胸狭窄,见识浅薄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宋朝的名臣富弼,训诲他的子弟时说:“忍这个字,实在是微妙极了啊!一个人苦是能够清廉节俭之外,更加上这个忍字修持的功夫,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啊!”富弼在少年的时候,有人在骂他,旁边的人就跟富弼说:“喂!有人在骂你啊!”富弼回答说:“他恐怕是在骂别人吧!”旁人又说:“他是指名道姓的在骂你啊!”富弼则说:“天下之大,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他不是在骂我啊!”骂富弼的人听到后,感到十分的惭愧。

事例一

马加爵是一个大学生,他的家境贫穷,所以他自上学后很少回家,靠贷款读书。再过一年马加爵就要毕业了,这个假期他又没有回家,他在学校里住。因为是假期他与几个同学时常会打打牌,一天,一个同学输牌后侮辱他,说了许多伤他自尊心的话,并伤害了他与别的同学的感情。马加爵听后怒火中烧,不能忍受。于是,他制订出杀人计划,准备了凶器,又不动声色地把侮辱他的同学叫到他的宿舍,一个一个地杀死,把尸体放在衣柜里,然后他急忙出逃。他跑到海南伪装成乞丐。开学后,被杀同学的尸体被发现,公安部门侦察后,全国通辑马加爵。尽管马加爵伪装得非常像,最后还是被人发现并举报,在海南被捉。他到案后,人们发现,只是为了几句玩笑话,他觉得受到了侮辱,就杀了人。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忍辱的事例。

事例二

谷文在知识青年下乡的时到某林场青年点下乡,出于表现出色,被抽去当广播员兼电话员。一次,因为一件小事,一位田青年故意当众侮辱了她。做为女人,当时也生气。但是她并不因此记仇和嗔恨。后来有一天,那个男青年有急事要往家里挂电话找家长,事情紧急。谷文问是谁时,男青年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你的仇人某某。”谷文说:那天的事只是一个误会,我并不认为你是我的仇人。谷文及时给他要通了电话,找到了父亲。谷文的大度使那人深受感动,数年后,谷文在外地上学和工作,回家乡时,那位青年还特意去看她。称赞她大度,大人大量,才有大的发展。谷文后来走上领导岗位。

事例三

金全复在某单位当领导,他利用手中的权力谁都卡,谁都整,屁点小事在他那里都研究一年定不下来。其实就是他一句话的小事。如订报纸订的事情也是这样。为此,单位六十多人,五十多人厌烦他的为人。尽管民心不好,官照当。他见大家烦他,不检讨自己的行为,反而进一步整人。一次,一个干部在某活动支出一万多元,市里经费已经拨下来一年多了,金全复就不给他报销。那个干部把自己的钱垫进去一部分,还是有人不断地来要要债,外边来要债时他给不上,忍无可忍。在一次外来人要债,金全复还故意卡着不给时,那个干部一拳打得金全复鼻孔流血。事情出来后,没有人同情金全复,都说该打。但挥拳的人因此晚二年提职,这也是没有忍辱的祸患。后来金全复到外单位当一把手,单位有事请示他,他仍然是研究一年无结果,有时明明看到他进办分室,打电话不接,敲门不开,弄得部下没有办法,搬把椅子坐在他办公室门口堵人,即使下班也把他堵住,要他表态好干事情。气得部下骂他,说他在某单位挨揍真是活该,他们也想打他一顿。

正文;受宠(43)若惊

译文:若到升迁奖励和称赞时,应自愧德薄福浅,心中有所惊惧,怕不能长久保持。

分析:

凡是高考录取,升职加薪,做公务员提拔当官,做生意发财,享有荣华富贵,做了善事受到政府奖励,或者被媒体宣传,这都是得“宠”之时。虽然得到的是你命中固有的,但善人的心,是时刻敬畏的。因为太阳正处当中之后,就会开始偏斜;容器中的水满了,就会溢出来了;月亮圆了,就会渐渐的缺了;所以,有智慧的善人,在得意之时,知道危惧,深怕自己的德薄功浅,目前的荣华富贵不能持久。为此,借着有权势,有金钱之时大做功德,不敢狂妄,更不敢懈怠。范仲淹贵为宰相,一生韬光养晦,过着俭朴的生活,而他的子孙后代,八百年不衰败,代代有荣化,皆赖于范仲淹的功德。

事例一

赵方正原来是某市领导的开车司机,因为服务周到,被提为领导干部,担任一实权单位领导。荣升后赵方正家很快富了起来,奢侈品应有尽有,没有地方放,就放在屋地上。那时录放机刚出来,一般人买不起,赵方正家有一个质量相当好的录放机,就扔在地上。家里来客人时,赵方正的家人嫌东西碍路,伸腿就踢。恰巧被另一个干部看到到,那个干部事后感概地说,赵方正如此骄奢淫逸,恐怕要出事。果然没有几年,赵方正就因经济问题入狱,子女也受到牵连,妻子也在失意中退休,一个新兴的富贵之家转眼之间就败落了。

事例二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徐青海在北方农村当支部书记,官虽不大,也是一个人说了算。当时他亲哥哥在县城工作,他嫌哥哥穷,到县城很少去看哥哥,而是与朋友下饭店大吃二喝。他家中的孩子也被惯得饭来伸手,水来张口,新衣服穿脏了都不肯洗,扔在仓库中霉烂掉,然后再买新的。后来徐青海因为经济问题和乱搞男女关系问题被撤职查办。家中一没有收入,迅速败落,几年后竟然衣食不济,后半生相当贫困,无法生活。

正文:施恩(44)不求报,与人(45)不追悔

译文:若有能力布施给他人的恩惠,绝对不生求回报之念,赠送给他人的财物,也绝对不生懊恼之心。

分析

施恩与人,善人出于自愿,断然没有希求报答之心。送给别人的财物,是财布施,心里也绝不会懊悔。如果施恩求报,是用做生意的心态行善,所得的福报是有限的。送给贫穷人的东西,过后再后悔,则并非真心救济,这是一种只重眼前的钱财,而轻救济他人贫苦之事这种行为都是有智慧者所抛弃的。假如我们在布施时,能够做到内不见有布施的我,外不见有受布施的人,中不见布施的财物,这叫三轮体空。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布施,即使布施了一元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恶业了。如果有求回报的心,即使用了几十万元救一个血病人,所得到的福德也不会圆满深广。

我们做了错事,如果能够认识到错误并忏悔,以后绝不再做,我们就会越来越清净,越来越善良。如果做善事后悔并从此不再去做,是断了行善的种子了,人就会越来恶业越重。为此,行善是绝不可以后悔的。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没有钱是不行的。若想让自己的钱足够花销,那就要勤奋工作,不断地挣钱,不断地储蓄,这样一生才不会缺乏。如果你有一点钱就沾沾自喜,从此不再工作,坐吃山空,很快就会山穷水尽,把钱用光了。法里面道理也是一样,要以孝顺心、慈悲心、恭敬心做为种子;而以衣服、食物、钱财和自己的生命来当做牛犁,以自己的父母、贫穷疾病的人和佛法僧三宝来做为田地。若是佛弟子想要得到藏识中的百福庄严,生生世世没有穷尽的福报,就必须要用慈悲心、恭敬心、孝顺心,将衣服、食物、财帛,乃至于自己的生命恭恭敬敬的供养给父母与贫穷疾病的人和佛法僧三宝,这就叫做种福;若是不种福的话,就会贫穷,没有福报和智慧了。这里讲的种福的田,是一种比喻,就是说我们种植福报,就像农民种田一样,种下种子,就会有收成,所以叫它做福田。

布施可分为三种,有法布施、有财布施、有无畏布施。还有随喜。以种种的方便,来劝化教导别人,让别人知道佛法,明白佛法的道理,就叫做法布施。法布施的功德最大。财布施就是用钱财来布施救济他人;无畏布施,就是救有情的生命,或者在别人惊恐、危险时去帮助和安慰。比如买放生命,把鱼类,鸟类从人们的口食中解放出来,放归大自然,就是无畏布施。随喜,就是没有钱财布施去济助贫困的人,但是看到别人有钱,对贫困的人进行了帮助,贫因的人因此得到解脱痛苦,为此自己心中非常高兴。想他做的事情太好了,等我有能力的时候也象他一样救济贫困的人,这叫做随喜功德。

世上的人十分看重钱财,以为守住钱财就是有福,岂不知布施钱财才是真正的积福。就我们每一个来说,前世造的善业有限,今生的福报也有限,若想福报无穷,不断增长,则必须利用大好时光做利益他人之事,如此积福,则受福一分,便可积来十分、百分。所以,善人见到他人有急难、或遇到贫苦之人,定会难舍能舍,方便救济。如此,日日为善,时时为善,善人定会福寿绵长,今生后世都是光明的。

事例一

辽宁省某市董万忠,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时,一次同村的几个人出海遇到海难,船翻了正在下沉。当时正刮大风,见风大,别人的船都不敢出海营救,连救护海难的公船也不肯出海。董万忠听说后,驾驶着自家的船冒险出海,救了八个人的生命,把他们平安送到陆地。在这次救人之前,董万忠还救过三个落海渔民,他在出海时听到有呼救,驾船过去往上拉人时,原来此人身下还有一人紧抱着不放,再放上拉,还有一个跟着被拉上来,他一个人一次拉上三个人,为此董万忠伤几根肋骨。到了2006年,董万忠家遭难,家产损失贻尽,当时媒体报道过他救人的事迹,这次他遇难,一经媒体报道,许多人为他捐款,帮他度过了难关。

事例二

王金华在东北某县城工作,他为人极其厚道。因为他是从农村出来的,时常家里会来些屯亲,不论是谁,进屋王金华就当客人接待。由于他好客,全村人到县城几乎都到他家吃住。王金华家就他一个人有工作,工资不高,家里承不住,他妻子就想办法挣些钱来贴补家用。即使这样,家中还是入不敷出。别人都认为他太傻冒了,快四十岁了,孩子也快大了,家里没有存款,却乐此不彼地招待屯亲,在一般人眼中这些人一点用都没有,却弄得自己贫穷不堪。王金华不管别人如何说,一直无怨无悔地做下去,后来他受县领导的重视,提为科级领导干部,说起来,他一次没有给领导送过礼,也没有要过官,却提拔他当了一个局的领导。两个孩子也都考进很好的学校,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家境也富裕起来。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