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永海法师《增一阿含经》节选

犯戒的后患

《增一阿含经》一○○~一○八经 白话:

佛陀驻锡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告诉比丘们 :「如果有人出生在世间,然而寿命短促,这是杀生害命的果报。

如果有人在世间讨生活,极为贫匮,衣不蔽体,食不充口,这是犯了盗取他财的窃盗罪。

有人居家邪淫,身口意没有清净的行为,常为街坊邻居讥笑毁谤,这是淫无度,犯他妻妾的邪淫果报。

如果口气臭恶,为旁人厌憎,是犯妄言、绮语、斗乱是非的果报。

做人狂愚痴惑,不辨是非,不识真伪,所生之处,常怀愚痴,这是因为常常饮酒的果报。

因此,不要有杀生的行为,不要有杀生的念头,不侵扰众生性命,就能延年益寿。

不可悭心偷盗,进而广行布施,就能在现世中得到富足饱满,威德普遍十方,食福无量。

经常保持正念,不作淫欲想,便可得到身体香洁,受生天上人间的果报。

对人至诚不妄言,就能口气氛芳,名德远闻。不饮酒、不吸毒,就能常保清晰的头脑,意念不错乱,自然常生智慧。」

启示:

佛陀曾说过 :「宁以利剑断手足,不以无戒受人供养; 宁以热铁碟缠身,不以无戒受人衣裳; 吞热铁丸,不以无戒受人信施; 宁卧热铁床,不以无戒受人床敷; 宁受须臾痛苦,不以此罪入地狱中,受无量苦。」因此,受持戒法,是多么的重要。

正见的种子

《增一阿含经》一三四、一三五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 :「邪见众生身口意所作、所说、所念的一切行为,没有一样是可贵的,是世间的人所厌恶的。譬如苦果、苦参子、毕地盘特子等苦种子,虽种植于良田,只有使苦果更加的苦,因为种子本身是苦,怎能长出甜美的果实呢 ? 而邪见的人就是这样。」

正见众生身口意所作、所说、所念的一切行为,是尊贵而可敬,为世间的人所欢喜,这是因为正见的关系。譬如甜果、甘蔗、葡萄等一切甘美的东西,植种于良田,会使果实更加甘美,因为种子本身是甜,出生的果实当然会更甜; 正见的众生也是如此,身口意的行为,为世间人民所喜欢。所以,比丘! 你们应该修习正见。」

启示:

华严经说 :「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成菩提,愚学为犯罪。」

同样是水,为什么牛与蛇饮用后,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同样的法门,智者学了成为菩提,愚者运用之后反而成为犯罪的方法,这就是正见与邪见差别的地方。即所谓 :「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成正; 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成邪。」因此,正见与否,是决定圣与凡的重要关键。

难遭难遇

《增一阿含经》一六○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 :「有两种人出现世间为一般人难以得遇。一种是懂得佛法,能讲说佛法的人; 另一种是听闻佛法之后,能受持的人。所以,比丘! 你们应当学习说法,应当随时听闻佛法。」

启示:

生活在边地的人,不曾听闻过佛法,即使有缘听闻,也不一定能够相信接受,因为他们身处蛮荒,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再加上本身善根福德因缘不具备,学道可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佛经记载 : 不得遇佛,不能听闻正法者有八种障难。

一、地狱难。

二、饿鬼难。

三、畜牲难。

四、长寿天难。

五、边地难。

六、盲聋瘖哑难。

七、世智辨聪难。

八、生在佛前佛后难。

因此,我们能听闻佛法,这是多么稀有尊贵。我们听闻佛法,受持佛法,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能讲说佛法。

怎样才能算是法师? 说法的人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这是有一定资格限制的。能引导众生修行的人称作说法师,关于法师的资格,据《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载,必须具备十种德行,即 : 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等十法,才能成就众相圆满。

思报父母恩

《增一阿含经》一七一、一七二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告诉比丘们 :「有两种法门,可以让人得到很大的功德和果报。第一是供养父母; 第二是供养一生补处的菩萨。」

「比丘! 如果有人以左肩担父,右肩担母,以衣服、饭食、卧具、医药等四事供养直到百千万岁,甚至照顾父母的屎尿等排泄物,都无法报答父母对我们养育、教导以及保护的恩德。

因此,比丘! 我们应该深刻了解父母对我们养育的恩德是难以报答的,我们应该要供养父母、孝顺父母。如果父母没有信仰,应该要劝导父母具足正信。如果父母悭吝,要劝导父母欢喜施舍。如果父母邪见没有智慧,要引导父母具足正见智慧。至少要能做到这样,才算是对父母尽了赡养的责任。比丘! 你们应该这样学习。

启示:

《佛说孝子经》云 : 「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若不能以三宝之道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 : 初品的孝顺,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中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第三是上品的孝顺,也就是引导父母具足道德、慈悲、宗教信仰,不但此生可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的去处,这才是最上品的孝顺。

女人之法

《增一阿含经》一九三经:

佛陀在舍卫国时,告诉比丘们:“就好像风和日丽的春天,竟然下起大雨一样,假如佛陀不出现在世间,众生犹如进入黑暗的地狱。

比丘,你们应当知道,女人堕落地狱的机缘多于男人。为什么呢?众生大多喜好以贪欲、睡眠、调戏三件事情,缠着心意,所以身坏命终就会堕入三恶道中。

女人也是的,从早晨起床之后,心灵就被嫉妒的烦恼缠绕。到了日政党中,昏昏欲睡,又以睡眠而自缠。乃至到了夜晚十分,又以贪欲调戏而自娱了。女人竟日习嫉妒、睡眠、贪欲调戏,将来身坏命终,必定堕入三恶道。

所以,比丘!你们应当舍离嫉妒、睡眠、贪欲调戏三恶法。”

启示:

《玉耶女经》云:“女人之法,不当倚端正而生骄慢,形象端正,非真端正也;唯心行端正,人所爱敬,是实端正也。”《法句经》亦云:“所谓端正,非色如花,悭嫉虚饰,言行有违;谓能舍恶,根源已断,慧而无恚,是谓端正。”

适当的布施

《增一阿含经》二八七经:

佛陀曾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对比丘们开示,在适当的时候,广行布施,才是最有意义的布施。

佛陀说:“一、布施给远来他乡的人,因为他们人生地不熟,需要我们的协助,给予方便;二、布施给即将出远门办事的人,因为他们或许是去谋职、创业,需要资金盘缠,或他人的指导迷津;三、布施给病人,因为病人除了需要汤药、卧具,更需要人们的暖言安危,鼓励和启发;四、布施给灾害中的人民,在饥馑、水、火、风灾当中,灾民居无定所,穷极潦倒,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物资救济,更需要佛法的开示;五、如果我们得到新鲜的谷食、蔬果等上妙饮食,应该先要供养佛法僧三宝,以及持戒精进的人,然后再食用。

有智慧的人广行布施的时候,信心不会断绝,当生受乐无穷,将来升天,众德具备;随时念惠施,所生常富贵,布施为众多修行法门当中最为第一,布施之时不起施想,能增加欢喜心。所以不论男人女人,都应该要常行此五种布施。

启示:

弹琴要弹给知音听,宝剑要致赠英雄,都是在说明东西要送给需要的人,才是适当的布施。

布施轮椅给残废者,使其免于地上爬行;布施眼角膜给盲者,使其重见光明,都能充分发挥大爱胸襟。布施若能达到施者、受者都感到欢喜,感到需要,这就是最上乘的布施了。

医疗得法

《增一阿含经》二八四经:

佛陀在舍卫国时,向比丘们说道:“担任看护工作的医护人员,有五种情况无法让病患痊愈,得到身体健康。一、医护人员无法拣择那一种医药为良药;二、医护人员懈怠,喜好睡眠,不以精进勤劳照顾病人;三、医护人员没有耐心;四、医护人员看护病人的时候,不给病人最好的饮食,反而贪吃病人的良好食物;五、医护人员不仅对病人欠缺照顾问候,也不懂得以佛法引导病人放宽身心。

比丘!照顾病人的医护人员不注意这五件事情,病人的疾病就不容易痊愈。

另一方面,如果医护人员能够做到以下五点,病人就会很快痊愈:一、医护人员善于分别什么为良药,什么为劣等的医药,并且给予病人最好的医药;二、医护人员照顾病人勤劳不懈怠,总是在病人睡着之后,他才卧眠,在病人醒来之前,他就已经准备好了医护的工作;三、在病人情绪低落时,给予病人问候安慰;四、病人精神良好的时候,为病人讲说佛法;五、不贪饮食,并且将每位营养的东西供养病人。

假如担任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能够舍弃前面五种不当行为,成就应有的道德,就能使病人早日痊愈。诸比丘!你们应当要这样学习,这样的实践。

启示:

佛陀重视医护,鼓励大众看护病人,并且说道:“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为第一福田”。佛陀还亲自照顾比丘,为病比丘洗涤身体,以佛法为良药,为病患开示,令得解脱忧苦。

修行如战斗

《增一阿含经》二九○经: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说五种战斗人譬如五种比丘 :「第一种战斗人,着铠持杖,在踏入军阵战场的时候,遥见战马奔腾,风尘滚滚,飞沙走石,就已经心怀恐怖,手脚发软了。譬如比丘着衣持钵进入村落乞食,舍戒俗而做在家人。

第二种战斗人,遥见战马奔腾,风尘飞沙,不会感到恐怖,但是见到敌军高幢扬起,便心怀恐怖,不敢前进。譬如比丘着衣持钵进入村落乞食,看到妇女容貌端正,内心不起欲想,但是如果与女人言语往来时,因言语调戏的因缘,就舍去法服,而还俗为白衣。

第三种战斗人,入军阵中,遥见风尘、高幢,不会恐怖,但是看到弓箭时,就害怕恐怖,无法作战了。譬如比丘着衣持钵入村乞食,看到妇女容貌端正,乃至与女人言语往来时,内心都不生起欲想,候是如果与女人的手接触时,心中的欲望就会生起而卸下三衣钵具,还俗习于家业。

第四种战斗人,入军阵中,遥见风尘、高幢、弓箭,不会害怕恐惧,但是才刚要与敌军厮杀时,就被俘虏,或被砍杀而亡。譬如比丘着衣持钵入村乞食,看到村落中有妇女容貌端正,乃至与女人言语往来时,心中都不起欲想,但却在与妇女的身体接触时,心中的欲望就生成了,然后这种比丘不舍法服,习于家业,就好像入阵被捉,不得逃脱。

第五种战斗人,入军阵中,遥见风尘、高幢、弓箭,不会害怕恐,与敌军厮杀时,纵使被俘,也不心生恐惧,甚至还能深入敌军境内,领导人民作战。譬如比丘着衣持钵入村乞食,看到村落中有妇女容貌端正,心中不起欲想,如果必要时非得要与女人谈话或接触时,心中也不起欲想,反而能引度妇女。

因为比丘的警觉性很高,他仔细观察到自己和美丽女人的身体,都是由秽恶不净的三十六物所组合而成的。是谁在贪着这个身体? 欲望是从何生起的? 难道欲望从头顶生出的吗? 还是从形体生出的呢? 仔细观察此身了无一物,从头到脚都是一样。五脏所属,无有想像,没有来处。再观此身缘本,不知所从来处,皆是因缘而生。

比丘作此观想,欲漏心得解脱,有漏心得解脱,无明漏心得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从此不再来人间投胎受生。这就好像第五种战斗人,不但能降伏敌人,还能自在游化。所以,我说这种修道的比丘能舍于爱欲,进入无所恐惧安稳的涅槃城。

诸比丘! 你们应当观察此身充满秽恶不净,除去色欲。比丘们,你们应当这样学习!」

启示:

处于二十一世纪快速多变的社会,人间比丘所要面对的修行境界又更加复杂了。比丘降伏欲念不仅要有不净观,更要扩大心胸,视一切老者为慈母,一切年少者为姊妹,以大乘佛教的慈悲平等,才能发挥菩萨道的精神。

沙门有五毁辱

《增一阿含经》三○一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 :「沙门出家有五种毁辱佛门的行为。一、不按时剃除须发,任发毛长散,不具威仪;二、不修剪指甲,任爪长垢秽,使人生厌;三、满身尘坌,衣裳污秽,让人不敢靠近;四、不能认识时空因缘,以至于不知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五、喜欢谈论是非,或与人诉讼。」

佛陀又说 :「时常诤论是非的人,所说的话,他人不敢相信,为众人所远离。多所诤论的人,容易妄言欺骗,犯下挑拨离间、斗乱彼此的过失。比丘! 你们应当要断除这些坏习气才是!」

启示:

本篇虽是佛陀对比丘的开示,但也适用于一般大众。如果一个人不按时修剪须发、指甲,任身体垢秽,满身尘坌,也会让人吓着,误以为是妖魔鬼怪,更何况是重视律仪的出家人。

然而现代有些人,自称在深山闭关修行,任发长指垢。出了关,不但不修剪,还一再向人标榜,实在有失佛弟子的威仪。

不可救药的人

《增一阿含经》三○四经: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对比丘们说道 :「世间有五种人不可救药,

第一是,谀谄的人;

第二是,奸邪的人;

第三是,恶口的人;

第四是,嫉妒的人;

第五是,没有感恩心的人。

这五种人行为是智者所厌离舍弃。

因此,比丘! 你们应当学习正当的思想观念,去除嫉妒,修行威仪,言谈举止如法。你们应当知道感恩图报,即使是小小的恩德都不应该忘记,更何况是大恩大德。不要心怀悭贪,不可自赞毁他。比丘,你们应当这样学习!」

启示: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 :「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故牛马驼驴,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可见谀谄、奸邪、恶口、嫉妒、不知感恩的业报有多重。

五时不应礼

《增一阿含经》三一三经:

佛陀在祗树孤独园对比丘们说:“有五个时间、空间不应该向人礼拜:一、礼拜的对象在高显的塔庙处;二、礼拜的对象在大众聚会的时候;三、礼拜的对象正在道路上行走;四、礼拜的对象,正生病躺卧在床榻上;五、礼拜的对象正在饮食用餐的时候。比丘!如果有人在这个时间、空间之内向人礼拜,是没有礼仪和规矩的。”

启示:

过去中国人有所谓的“礼多人不怪”的习俗,但时至今日,许多不当的礼拜,不但不能达到恭敬的效果,反而破坏佛教的形象,让第三者觉得反感。

比方说,信徒见到一位法师,要向法师顶礼三拜,法师说一拜就好,信徒不肯听话,坚持要三拜,既然是恭敬三宝,又为什么不肯依教奉行,听从法师的指导呢?如果不听从指导,就算礼拜又有什么意义呢?

信徒带亲朋好友到寺院来,不知亲朋的信仰如何,坚持在亲友的面前顶礼膜拜,给不了解的人认为,原来信徒到寺院都是趴在地上的,可能从此让亲友们断了信仰佛教的意愿。所以要谨慎,如礼如仪才是正信的佛教徒。

何时何地才是礼拜的恰当时空?佛陀教导我们,除了佛殿以外,其他地方不适合师长法师礼拜。每逢新年要拜年或为人祝寿、顶礼长老,都要请到佛殿里,才可如法的礼拜。

比丘九德

《增一阿含经》三九三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告诉比丘们 :「高贵的孔雀有颜貌端正、音响清澈、行步庠序、知时而行、饮食知节、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知足感恩等九种德行。而贤善比丘也有上述九种德行。何以说贤善比丘有九种德行?

比丘出入行来,进止得宜,不失礼节分寸,是为贤善比丘颜貌端正。

比丘善别义理,从不错乱,是为比丘音响清澈。

比丘,可诵知诵、可习知习、可默知默、可起知起,不失次第,是为比丘行步庠序,知于时节。

比丘应往即往,应住即住,随顺听法,是为比丘知时而行。

比丘所得供养,与人共分共享,不惜所有,是为比丘饮食知节。

比丘初夜习于警寤,恒以经行、卧觉而净其意。中夜思惟佛法奥义。后夜脚脚相累,右脇而卧,作光明想,复起经行而净其意,是为比丘少于睡眠。

比丘承事三宝,敬奉师长,是为比丘少欲,知足感恩。

以上是贤善比丘所成就的九种功德,你们应当这样学习。」

启示:

比丘是出家受具足戒,学习佛法的成年男子,是佛教五众弟子之一。据《大智度论》卷三载,比丘有五种意义: 一、乞士; 二、破烦恼; 三、出家; 四、持净戒; 五、怖魔。

比丘、比丘尼所受持的戒条,依律仪而有差别。四分戒本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之说。可见得做一个比丘实在很不容易,岂只是前面的九种德行?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全部都要一一增长学习。

善知识

《增一阿含经》三九九经 白话:

一时,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阿难心有所感的对佛陀说 :「所谓善知识,就是已经具备一半的梵行了,他将随顺善法,走向正道以到达清净无为的解脱境界。」

佛陀说 :「阿难! 你不能这样说。善知识不仅具备一半梵行,善知识应该是一个全梵行的人。因为与善知识学习,将可一起走上正道。我过去也是因善知识的引导,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道果。

还有,阿难! 与善知识亲近共事,可以增益信仰、多闻、喜舍、智慧。譬如天上的月亮在接近满月的时候,光明渐增,倍于平常。因为善知识有种种的方便可以说是全梵行人。

假如我过去世不跟随善知识学习,也不会为燃灯佛所授记。阿难! 世间如果没有善知识,就没有尊卑,没有父母、师长、兄弟、宗亲的伦理。没有伦理,就与猪、狗之类的畜牲是同一类。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就容易造诸恶缘,种地狱罪。所以说,善知识是我们最需要亲近、尊敬的人。」

启示:

《大般涅槃经》云:「善知识者,有善法故 。何等为善法? 所作之事,不求自乐,常为众生求安乐; 见他有过,不说其短,口常宣说纯善之事; 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即如《华严经》云 :「善知识教,让诸佛世尊悉皆欢喜,随善知识语,得近于一切智地,值遇一切善友,常不离善知识语,得具足一切义利。」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