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讲稿(14集全)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讲稿(14集全)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讲稿(1---3)

第一集、谁来拯救笨小孩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那么,是谁成就了这个笨小孩的非凡人生?曾国藩和他的《曾国藩家书》会给我们现代的家庭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敬请收看《曾国藩家训》第一集《谁来拯救笨小孩》。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正在点灯苦读。此时这户人家的房梁上趴着一个贼,他就打算等这户人家的灯都熄了,趁着黑灯瞎火他好下来偷东西。这应该是富人家,也少有吃苦的后......

浅谈曾国藩的戒色绝学

前言:

最近看到一位戒友戒了70天左右,然后又开始想适度无害了,他从一开始戒色就没有认清适度无害论,心里还在认同适度无害论,这样心魔就会用适度无害来拼命怂恿他,到时破戒也就势在必然了。还有一位戒友戒了300天破戒了,原因就是看了禁欲有害的文章,他对禁欲是否有害认识不清,脑中还存有不少思想误区,当看了那类文章,戒色立场马上就开始动摇了,于是就破戒了。这两位戒友之所以破戒,就是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这样戒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破戒,这是必然的。关于适度无害论我之前的文章已经驳斥过多次,要戒色成功,必须认清适度无害论,如果在这点上认识不清,那肯定无法戒色成功,因为戒到一定程度就会想搞适度,心存侥幸,对于手淫的高度成瘾性认识不足,对于邪淫的危害认识不足。懂得修心的禁欲是完全无害的,反而还有很多益处,戒色的益处相信很多戒友都体会到了。禁欲是否有害的问题我很早的文章就专门论述过,这方面的认识一定要正确,只有认识正确了,戒色的立场才会像钢铁般坚定,毫不动摇。禁欲有害的文章不要去看,那类文章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既然戒色了,就不要看那类文章了,以免自己动摇,很多资深戒友都懂得远离那类文章,因为有时明知......

再谈曾国藩修身戒色

再谈曾国藩修身戒色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二月。陈源衮新纳了小妾,人称貌若桃花。曾国藩得知朋友纳妾,并且非常漂亮,心中艳羡不已,便登门一睹芳颜。到朋友家后曾国藩先聊了点学问,接着就夸朋友艳福不浅。这还不算,曾国藩还要一睹芳颜,朋友心中万般不愿,但耐不住曾国藩强说,便将新过门的小妾呼之而出。曾国藩见了大赞其美貌,还说了些挑逗的话,令人很难堪。当晚回家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到:“猥亵大不敬。”

回家后他又在日记当中写到:“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

曾国藩的妻子身体不是很好,时常患病。一次曾国藩参加进士同学的团拜,由于所拜之家钟鸣鼎食、姬妾如云,这使曾国藩“大开眼界”,使得曾国藩“喜色”之心油然而生,东张西望,颇失大雅。后来他又在日记中写到:“是日,目屡邪视,真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

从以上看,刚过而立之年的曾国藩也有七情六欲,但是曾国藩很懂得克制自己,每每在日记中反省自己。曾国藩的这种反复好比“手淫心理”,想那事时心里痒痒的,手淫完毕后又觉得无耻,深深的自责。这个心瘾是十分难......

曾国藩的戒色经历:欲成功者当如斯!

曾国藩的戒色经历——欲成功者当如斯!

一、孟子曰:“食色欲也”,好色,是人的天性。但是儒家又讲“克己复礼”,在妨碍我们成功的私欲面前,要学会克制,故在“色”方面又有了“戒之在色”之说;道家在这个问题上,说:“顺则人,逆则仙”,倘若顺从自己的欲望,就成为凡人,反之,则能得道成仙;而在佛门中,戒邪淫更是诸大戒之一。“万恶淫为首”,古圣先贤们苦口婆心谆谆教诲,目的就是要我们子孙后代学会“戒色”—节欲,或是戒欲,因为它事关身心健康,人生成败,这点在此不必赘言。而我们也应该明白,好多圣贤们也曾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在七情六欲中头出头没,而他们最终超凡入圣,在于他们能严格自律,勤于修身,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

曾文正公国藩,晚清中兴名臣,堪称时代人物。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有“千古完人”之美誉。毛泽东年轻时,曾有“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感慨。而其实,曾国藩也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圣贤,就如,在情欲上,他也自认自己“喜色”,那么,这位“千古完人”又是怎样通过“自我修炼”最终超凡脱俗,走向成功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下面的资料,一同去感受这位圣贤的心路历程,并从中有所感悟。曾公有言:【人苟能立志,则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