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02

(第二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02

我们用的经本上面的题目简略,它具足的经题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上一次我们将经题一、二条介绍过,现在我们讲密因,密因讲过了,下面一段是「修证了义」。前面这个「如来密因」是讲理体,「修证了义」是讲修行的方法。怎么样才叫做了义?必须与如来密因相应的修法才叫做了义。在本经里面,阿难尊者是楞严会上的一个代表人物,也就是说我们要想修诸佛如来的楞严大定,怎么修法?阿难尊者就是一个代表人,我们学阿难就行了。尊者在这一会里面听了世尊的开导之后,经文要到第三卷的末了才示现大彻大悟,悟什么?就是悟密因,也就是说如来藏性原来是我们自己本具之物,并不要向外面去求,如来藏性就是密因。这一个理悟了之后,当然接着就要求证,如何将这个圆满周遍之理能够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这是非常要紧的事情。这种修行方法当然不同以往,以往的修行,理与事是分开的,理是理,事是事,理与事不能够相应,不能够圆融。现在回过头来就是要希望能够修证「理事圆融,事事无碍」的了义法。

世尊教给他的原则,第一个要「决定以因同果」。因果要不相同,你修的因,你所希求......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03

(第三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03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部经完整的经题,在前两次里面,「密因」、「了义」、「菩萨万行」讲过了。

「首楞严」是印度话,在这部经里面是说:诸佛如来所证大定的总名称叫首楞严。首楞严是什么意思?佛自己解释过,在中国意思说之为「一切事究竟坚固」。这句话我们听了只能得一个模煳的概念,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是什么?究竟坚固又是指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明了的,如果不晓得一切事指的是什么,那么楞严大定的含义我们就没有法子明了。一切事跟一切法是一样的意思,一切事究竟坚固,也就是常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凡是有生灭就是不坚固,不生不灭才是究竟真正的坚固。如来所证的大定叫首楞严定,换句话说,佛所证的境界就是一种不生不灭究竟坚固的境界。这个意思在本经里面,不但在理论上说得很透彻,在境界里面也有明显的表示,将来读到经里面诸位就能够看得到。

可是佛法最贵的是要能够契入,契入就是平常讲的要证得,为什么?证得,我们自己才有受用,不能证得,不但没有这个受用,再说实在的话,对这个理,我们讲开解,解这个理都解得不透彻。佛法自始至终都是讲求要证悟......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04

(第四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04

上一次我们将经题介绍出来了。同修当中许多都是老同修,因此我们这一次讲《楞严》把一般讲经的规矩就省掉,玄义我们就没讲,翻译的人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就可以入经文。

这部经翻来的时候也比较特别。诸位晓得,我们中国古代到印度去留学的人数不能说不多,年代不能说不久,可以说一切的经论我们中国的留学生都涉猎到,唯有这部《楞严经》没有人见到过。有听说这个名字,没有看到这部经,连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七年都没有看到过这部经,所以后来有人说《楞严》是伪造的,起了这种疑惑。实在讲绝不是伪造的,为什么?这部经在西藏藏文经典里面有。诸位要晓得,藏文的经典是从梵文直接翻译过去,不是从汉文翻译过去。其原因是印度人吝啬,别的经可以让外国人学,这部经是国宝,国家是高度的保密,不让外国人学。印度人吝法,所以印度的佛法灭掉了。虽然吝法,在当时般剌密帝法师真正发了慈悲心,他知道中国人的根性是大乘根性,有资格接受这个法门,所以就把它偷到中国来了。偷来相当不简单,偷了好几次才成功。前面几次偷渡的时候被关口(像现在海关一样)搜查搜出来,当然他是个出家人,又是位很有道行......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07

(第七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07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阿罗汉』是印度话,这一句这个名词是属于含多义。「比丘」含有三个意思,这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怖魔、破恶、乞士,是属于因地上;「阿罗汉」也有三个意思,是属于果地上的,这在一般讲座里面、经论里面我们常常讲到。这个地方所不同的就是上面冠一个『大』字,大阿罗汉,「大」在此地是拣别他不是小乘人。阿罗汉一般通常翻作无学,无学两个字就类似我们现在教育里面所谓毕业,毕业就无学了。小乘阿罗汉是在小乘里面毕业,大乘阿罗汉是在大乘法里面毕业了。大乘法里面毕业到底是什么地位?一般说是第十地「法云地」的菩萨称大乘阿罗汉,这个地位实实在在就很高很高。本经里面所赞叹的,千二百五十人皆是大阿罗汉,这是大阿罗汉一种标准的讲法,就是大乘的无学,是在法云地的地位。还有一种讲法说是回小向大的阿罗汉,这个意思给诸位说是引申的意思,也能讲得通。他本来是小乘阿罗汉,现在不做小乘,回小向大,修菩萨行,我们尊称他叫大阿罗汉,也能够讲得通。但是要晓得,法云地菩萨称大阿罗汉是正说。

释迦牟尼佛常随弟子,究竟是真正个个都是法云地的菩萨,还是一些小乘声闻回小向......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08

(第八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08

【从佛转轮。妙堪遗嘱。】

经文在此地一共是十二句叹德的话,就是赞叹与会这些大比丘们。在前面我们讲过四句,是说这些常随弟子们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都是诸大菩萨为了要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而示现为佛的弟子,示现声闻的身分。从这十二句里面来看,我们就晓得这些人不但是大菩萨,而且都是深位的大菩萨。因为严格从这十二句里面来看,必须要圆教里面十地、九地这样的地位才可以当之无愧。由此我们可以晓得这些人地位之高,我们千千万万不可以小看他们是声闻、是小乘,那就错了;不是小乘,外面现的是小乘相。

今天这两句是上助佛化,帮助佛推展佛教的教育,扩大佛法的功德利益,这是每一位菩萨都必须具有的责任。『从佛』并不是指一天到晚随侍在佛的身边,而是不违背佛陀的教诲,这就叫从佛。从这个意思来观察,纵然我们在三千年之后,我们在今天,假如我们闻到正法依教修行,不违背佛陀的教诲,那么我们现前也是「从佛」。不违背佛的教诲,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为什么说做起来不容易?因为我们不明了怎样才叫做不违背佛的教诲,这是属于学问。假如我们能够辨别我们的心行是不......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10

(第十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10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在上一次讲到法会的缘起,是在一次结夏安居圆满之日,也就是自恣法会圆满这一天,夏安居之中是不出去托钵的。自恣法会完了之后又恢乞食的制度,这个时候寺庙里面没有饮食供给。这是法会圆满第一天,波斯匿王在这一天斋僧,我们一般讲是盂兰盆会,这个地方所说的就是盂兰盆会,这一天是波斯匿王做斋主。正好这一天是他父亲的忌日,又遇到佛教团体里面自恣法会圆满的这一天,可以说这种因缘非常的殊胜。『波斯匿王』,波斯匿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有月光的意思。在当时一般人称佛,佛的智慧光明像太阳,波斯匿王的光明是像月亮,这是在星宿里面光明最显着的。波斯匿王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见到光明,晓得这个儿子后来一定有大福德,所以把他取的名字有月光这个意思。这个名字实在讲含多义,它还有一个意思叫胜军,也正是那个时候跟外国交战打了胜仗。打胜仗的时候这个老国王生了一个儿子,他非常欢喜,波斯匿它有这两种意思。

这位......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11

(第十一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11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在上一次讲到《楞严经》发起的一段因缘,是正巧遇到世尊一次的结夏安居圆满,也就是自恣法会之后,波斯匿王为纪念他的父亲,就在他父亲忌日的这天,正好遇到佛门里面自恣圆满,所以他发心来供斋。这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这是佛教盂兰盆会的来源,也是我们一般人讲到修福,可以说这是最殊胜的一个因缘,也就是我们修福的一个机会,而盂兰盆会它最重要的意义是报恩。

我们图书馆从今天起,我们举行一个冬至祭祖超荐法会,我们目的也是在报本反始,也是在提倡孝道。在法会期间,我们星期六晚上《楞严经》还照讲,明天早晨《六祖坛经》也照讲。下午我们念《地藏经》,晚上念《地藏经》,后天还有一天,白天念《地藏经》,晚上放大蒙山,法会圆满。像这样的法会,在我们图书馆建立的时候,我们同修们大家的意思一年举行两次,一次在冬至,一次在清明,我们有一年两次祭祖的法会,这是我们祭祖的法会。所以有很多同修看到我们这通知,晓得我们这里有法会,他到这里来超度历代祖先。历代祖先我们不必另外再写牌位,我们......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12

(第十二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12

【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这是经文入正宗分的第二个小段。在前面我们所看到的,是阿难尊者被文殊菩萨救回来之后,我们看到他的表情,也看到他非常的愤慨,启请十方如来他们是怎么样成菩提的,他们是如何修得的?求这个修学的方法,这段在上一次已经讲过。请法相当不容易,今天下午有台大晨曦社的四个同学来看我,他们现在也有许多的小组织,也请一些佛学家给他们讲演。今天来的目的是向我要书,要《大般若经纲要》,他们现在在研究,我一听就摇头,《般若经》很不容易懂,从来没有闻过佛法,一接触就要研究《大般若经》,真正是难得。我们想想世尊当年说法,由阿含而方等,由方等而般若。他们根性大利,阿含、方等可以不要,直接学般若,而且还告诉我,已经将永嘉大师的《证道歌》都研究过,许多同学也会背了。不错,很好,懂不懂?还有些地方不是很懂。懂了就成佛,就不是凡夫,这些都是不得其门而入。

阿难尊者的启请,一定要问「最初方便」,我们从最初方便当然晓得,还有初方便、还有方便,这个今天不再说。所以说请法不容易,学佛一定要有......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14

(第十四集)

1979/9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14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这是「七番破处」的第二段,也是古注判作「七处征心」,七处征心也好,七番破处也好,说法虽然不一样,大意都差不到什么地方去。最重要的我们是要懂得这七番问对,它的用意究竟在什么地方,这点特别的重要。因为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无论是哪宗、哪种法门,它的目的都是在见性。禅家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目的是在此地,这个七番问答的目的也就是在此地;换句话说,七番问答就是诱导我们见性的一种方法。要懂得这个意思,读这个七段经文,就晓得其目的是在什么地方。七段经文读了之后,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能够悟明心地?不能悟明也没有关系,慢慢来,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后面有「十番显见」,乃至于到本经终了,处处都是诱导。一遍不行就再来一遍,古人是一部经里面读几千遍开悟的,也不在少数。我们千万不要灰心,讲求的就是要一门深入;一遍不开悟,「这个经对我不契机,我再另外换一种」,换一种未必契机。什么叫契机?熟透就契机。自古以来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学者,在《楞严经》里面开悟的人数可以说是特别多。

这个七处,主要就......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15

(第十五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15

上一次讲到「七番破处」里面的第五段,将「心生法,法生心」做了个简略的介绍。今天我们接着读下面的经文: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这段是叙说阿难尊者因为错解经义,以为心是『随所合处』心就是在那个所在,心与法所合的处所便是心之所在。所以他说:也不是在内,也不是在外,也不是在中间。佛答复他的,是引用阿难所错解的两句话,『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因为阿难虽然引佛陀所讲的四句话,重点是在这两句。下面就是佛驳斥他的话,首先说假如心要是无体的话,无体用什么去合?凡是要讲到合,譬如坛与盖一样,它才能合得起来。像茶杯,茶杯有个盖,盖跟杯子大小是刚刚好,才能够合得起来。合起来就是两样东西都有实体,实实在在有;如果要是没有的话,我们讲这个合就谈不上合。首先佛就以这个来驳斥他,假如这个心要是没有体则无所合;如果说没有体要讲能够合,这是戏论,绝非事实。底下就举个比喻,『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假如你认为没有体可以合,佛就说『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