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刘余莉教授:什么是因果?

在《尚书》上也有关于因果的教育。比如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自然的灾害你通过积德修善还可以避开,如果你自己作孽,自己做坏事不知道回头,不知道忏悔,灾难就不可以避开了。这也是在讲因果的教育。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宿命论。它并不是说有一个人或者有一个天主宰着你的命运,它恰恰认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你自己应该承担你行为的后果,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易经》上也有因果教育。例如我们经常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在《左传》和《国语》上记载着很多有学问、有道德的读书人,他们观察一个人现在的所作所为,观察一个家庭现在的状况,观察一个军队现在的作风,就能够推断出这个人以后有没有发展,这个家族以后的兴衰成败,这个军队能不能够打胜仗,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被他们说中。他们是根据什么来看的呢?其实,根据的就是这两句话。

中国人看问题都是以发展的眼光,看的是趋势。比如说这一家虽然很贫寒,但是兄弟姐妹团结互助,勤奋好学,孝敬父母,你看了之后,就能推断出过几年这个家庭就会兴盛起来。相反,另一个家庭,现在有钱、有势,过着......

刘余莉:为什么我们要不出恶言?

我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学中华文化,要精、要管用。我们在这个传统文化中,讲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最高的领导者到最底下的老百姓,都是以修养身心做为最根本的,这才是达到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也是取了白鹿洞书院的几句修身之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句话叫「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言忠信。言忠信就是告诉我们言语,忠,它是上面一个「中」字,下面是一个「心」字。什么叫忠?不偏不邪是为忠。如果你说话有了偏邪、有了差错,那它就不是忠言。「信」是人言为信,说话要守信用。用我们现代的话来翻译一下,就是不出恶言。什么属于恶言之类?那就包括了粗鲁骂人的话、挑剔抱怨的话、欺骗他人的话、不守信用的话、挑拨离间的话、勾引诱惑的话、讽刺指责的话。如果我们天天口里还出这些言语的话,那我们就是在出恶言。

为什么我们要不出恶言?在当代著名的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那里,做了一个水结晶的实验,在这个水实验中他告诉我们,他就是把这个水放在冰箱里结晶,然后再把它放在高倍的显微镜下来观察。结果他发现,在看过「爱」与「感谢」几个字这样的水所结成的......

刘余莉:深入《群书治要》认识中华文化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诸位来宾、诸位家人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特别感恩主办方给后学一个向大家汇报学习传统文化、学习《群书治要》的机会。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的题目是「深入《群书治要》认识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九问,也就是我们一般通常人对学习传统文化比较容易提出的九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化?何谓有知识没文化?这个文化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是两个字构成的。首先我们看什么是文?文就是文章、文字、礼乐、古乐、曲调,包括文艺、雕塑等等。这个化就是人受教而变化,它的本意是教行的意思。凡是以道业诲人为教,人接受此道业而变化气质,以远过迁善,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若干变革,这个变革就称为化。所以文化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以文字、文章、礼乐等文艺形式变化人的气质,以达到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目的。我们明白文化两个字的意思,我们就举一个例子,比如以文字来说,看到这个文字能够对我们有帮助,对我们的修为有提升。中国古代的汉字都是一个智慧的符号,比如说我们看这个耻字,它是一个耳朵的「耳」加一个「心」字,《说文解字》上解释说,「耻,辱也。从心耳声」。什么意思?告诉我们这个羞耻心,是每当我们闻听别......

刘余莉:英雄一定能过美人关

当然很多人说,我们现在人所受的诱惑,与古人相比不知高出多少倍。确实如此,为什么?因为在现代社会有很多的影视作品、视频、淫书的诱惑,这些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很多人看了之后,就沉湎于欲望的满足而不能自拔。实际上这些制作淫书、黄色录像、影视作品的人,他们也不明理,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得不偿失。所以英雄一定要过得了美人关,过不了美人关的人不配称得上是英雄。像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才是大英雄。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大英雄?大英雄不是能够战胜千军万马的人,而是能够战胜自己毛病、习气、欲望的人。像我们中国人历来尊关羽为武圣人,佛教也把关羽尊称为护法神,为什么?关羽在曹营十二年,一面是金钱、美女的诱惑,一面是奉嫂为兄的忠义。为了保护两位嫂嫂的安全,关羽每日都在两位嫂嫂居住的卧室外面下榻,夜读《春秋》。后来金圣叹评三国,阅到“千里保皇嫂,夜坐读春秋”这一段时,心意一动,怀疑关羽果能做到如此吗?结果正在怀疑之际,关公显灵,就听得空中有人断喝:金先生,笔下留情!结果金圣叹被吓得魂不附体,灵机一动,就郑重的写下四个字:“亘古一人”,称赞关公他的忠义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从此以后,所有的关帝庙的对联也都以这四个字作......

刘余莉:傲慢之心起来了,自己还意识不到

在中国传统童蒙教育经典《弟子规》上,有一句话说「揖深圆,拜恭敬」。大家看了这句话,可能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现代人活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我们受西方教育影响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应该平等相待,为什么我要给别人鞠躬?当时我学习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后来我学习了蔡老师的《弟子规》,蔡老师说,中国传统文化,你只有去力行,你才能够明白其中的深义。我想老师既然这样说,肯定有其中的道理。有一次,我也是应邀到人民大会堂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在这个发布会上,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我走上台去,先冲著台上的领导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又冲著台下的观众席也深深的鞠了一躬,结果怎么样?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还没有开始讲话,在台上、台下就响起了一片掌声。所以从那以后,我每次上课之前,特别喜欢给人鞠躬。当然这个鞠躬并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掌声,而是从这个鞠躬的力行过程中,让我们确实深刻的感受到,这个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我们这个躬鞠下去,从内心表达出对听众的尊敬,听众再听我们讲课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后来随著学习传统文化的深入,我们才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句经文都不是随意设计的,它都有著一定的内涵。为什......

刘余莉:鞠躬礼是折服心里的傲慢

我们这几天看到了很多的志愿者,很多的义工都在彬彬有礼的鞠躬,来迎接四方的嘉宾。最初我看到这个情形的时候,我也不是很习惯,我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要回到古代的那个礼节,太落后了,尽讲形式主义。后来我们看别人鞠躬,表现出来的那个态度,确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而我们很多的学者、很多的领导、很多的企业家,这个躬就很难鞠的下去。因为什么原因?长期以来这个傲慢心太重了,所以这个头很难低的下去,所以我们没有内心的恭敬,表现在外面,就没有那个礼仪。最初我们在学习这个礼的时候,我们的心态是什么样的?我看别人都能鞠躬,我们一向做得不比别人差,那我也能鞠躬,所以我们这个头,也是低得很低,鞠的是九十度的标准礼。但是我们抬起头来,这个眼神还带著轻视、带著不屑,意思是什么?你能鞠躬,我也能鞠躬,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看,最初那一念心,那个习气太严重了,还是傲慢,还是无礼,所以虽然表现出来了九十度鞠躬礼的形式,但是并没有折服心里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