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净空法师:袁了凡家庭四训讲记

净土法门法师讲述

献给——勇于改造命运的人。“命中注定”,大家耳熟能详。

但是真有一个操纵命运的主宰吗?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自己”!

人虽是命运的主人翁,却常为命运所戏弄!

愿您看完此书后,能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

成为一个勇于创造命运的人!

届时

求富贵得富贵

求升迁得升迁

求健康得健康

求子女得子女

………………

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您不是命运的奴隶,而是命运的主人——

真正掌握、操纵命运的勇者。

献给——勇于改造命运的人

前言…………………………………………(007)

一、利根直探心源——顿修………………(011)

诚明是圣贤之道/格除物欲.提起觉照/守心如守城.对境如临阵

二、钝根断恶修善——渐修………………(034)

赵阅道无愧于天/袁了凡命自己造

三、格物致知之真义………………………(054)

去妄克欲/防邪存诚

四、深明因果.止恶修善…………………(064)

一、立命之学

(一)孔公算准宿命………………………(090)

(二)云谷劝导改造命运…………………(101)

⑴改造命运的原理……………………(101)

⑵改造命运的方法……………………(110)

①知过/确实反省.寻出薄禄.无子.短命之因……………………………………(110)

②针对缺失彻底改过……………………(121)

......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第1讲)

为什么要讲《了凡四训》呢?可能有的人知道这本书,有的人没看过,不过不要紧,我用一句话把它说明白:《了凡四训》就是一个叫袁了凡的人给自己的儿子写的告诫书,因为有四个章节,于是就叫《了凡四训》了,跟我们现代讲的家书,是一个概念,只是没经过邮政局而已。

既然是一个小小的告诫书,为什么要讲它呢?说实话,我跟各位网友聊聊这本书,真不是因为多少学者重视这本书,也不是因为这本书多有名气。要说学者重视,名气度高,那古代典籍没有哪一本能够跟得上《论语》。既然要开讲了凡四训,原因是这本书里面包含了儒家、佛家、命理三家学说,这在古代典籍中是极为少见的,如果是用采用活生生的个人经历来说明这三家学说,那就只有《了凡四训》一本。

在这本书中,袁了凡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完完整整地写了出来,谆谆告诫儿子,我就是这样把命运给改了的,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你的命也就改了。这太震撼了!说得很简单,但是仔细一想,把“命”改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中国人的骨子里,始终存在一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袁了凡平怎么就把命改了?怎么改?连《论语》中都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怎么就把命改了?注定的事情,改不了,我想大......

道能知命,佛能改命—读了凡四训众善书有感

初窥了凡四训,乃为文中所意者惊。起先或有不信,而后诸事所明,原来万般如此,真是道能知命,佛能改命。

未信之前,余曾一载无所事,乃至食宿,皆老所予。亦尝遍寻工事,或嫌之脏累、或弃之薪少。终有少劳而多薪者,却厌之无欲。无果。

闲末之余,突发善心。寻人佛法,以见闻之。偶阅了凡四训,为其中立命之学所惊不小。是道能知命,然非佛可改命。知立命、方改过、行积善、多谦德,则福报不求自来。中语虽重,然余意乃轻,不甚全信。

虽如此,亦有仿心验之。去岁季夏,乃购鲤子数尾,持回向偈于河中放生,以证之虚实。

其实本为偶兴之举,心道即一无所得,亦多善事一件。总归无所事强乎!

然是年仲秋,放生两月有余。再求工事,未料竟有贵人相询,为其所工。薪不菲而少劳正对兴!怡然前往。若数月前,不敢作此想矣!

工事之时,每月亦不忘放生功德。偶有忘时,次月补上。如此半载,本善渐萌,而天性渐发。时迷于影视。竭力而索其法,自资其本,上下皆学,非是科班,竟通之皮毛,乐此不疲。

至今岁县赛,得其二,奖金三千。得报数月所投,尚且有盈。劣绩如此,虽不过尔尔,但细想之下,此前种种,非是福报所照,何也?

至此始信道能知命,然非佛可改命。于是一心向善,竭诚学佛,本愿......

学习了凡四训后,3700人考试第一

以前的自己并不是好人,极其自私自利,还犯过很多错误,两年内参加过很多次考试,都没有考中,幸好有佛菩萨保佑,接触到了凡四训,经过5个月的改正,这次参加考试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无尽感恩,希望大家也坚持学习改正,一定能改变命运!

学习了凡四训后,人缘也变得非常好,家庭也更和睦了,最主要的是自私自利的心没有了,心胸变得宽广,身体舒畅,不得病,有了慈悲心,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我的改正方法:孝顺父母,以前不做家务,现在主动做,不和父母顶嘴,凡事先想着父母;戒除杀盗淫妄,一直吃素,淫念、贪念、妄语一定要时时警惕,身口意上都要戒除,有妄念起时常念阿弥陀佛;多进行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多多的去放生,平时多做义工,多接触善良的人,多布施穷苦人、困难人,自己学习了新的知识也要热心去教他人,这也是法布施的一种,我经常免费为他人授课,很多知识不用复习就记得很牢固,增长了自己的智慧;多看善书,以前自己不懂事爱看乱七八糟的书,现在很后悔,觉得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弟子规里讲“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智”,对于不好的书,一律摒弃,我现在只看关于传统文化和佛教的书,还有看一些净空法师和陈大惠老师的教授视频;每......

再学净空法师了凡四训有感

两年来虽然已经不为自己求了,唯一就放不下为孩子求,而且焦头烂额,美曰其名我是为了给学佛对外有个好交代让人家相信佛法。还是因为不肯放下为孩子有所求,很精进修三大布施,大放生、天天流通法宝、供养寺院、斯里兰卡佛教大学、三时系念,跑了大悲古寺、天目山。拜见了齐老菩萨、悟道法师、谭林长。

效果:

1、孩子快速摆脱了叛逆期,性格心情大好,食欲恢复。

2、全家在家里全吃素了,家里断买一切三净肉。

3、家庭关系大转好。

4、只是孩子快中考了,成绩似乎如入禅定,如如不动。我也从以前不解怀疑、焦急、无奈、接受,随喜儿孙自有儿孙福,欢喜。

5、自己福报现前不上班有工资5000元。心安理得了,尽量都闭门关机,社会来往简单,孩子学习不去瞎操心,白天一个人在家,买菜做饭变得简单厨艺却大好吃,神奇!

现在再看到老法师如是说:(理解更深了)

1、任何一个人都有命运,都有定数。世间人往往像了凡先生一样,许一万桩善事做得很辛苦,这是小善,因为没有脱离妄想、分别、执著。

2、凡人只要有妄念在,就被数拘住被定有命。

3、真正做到无争无求没有妄念才能超越突破命运(做命运主人)。

4、了凡先生有求所以只能改造命运,但是并没有超越命运。

5、我们动一个......

《了凡四训》六句话,改变你的命运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为教育子孙后代所写的四篇家训。文理俱畅,豁人心目。清末民初,印光大师竭力提倡,因而流传甚广,成为后人积善累德,改造命运的经典。

明朝时期的了凡先生,家境并不富有,但却非常喜欢布施。平时常常诵经持咒、参禅打坐、修习止观、每日有一定的课程。不管公私事务多么匆忙、繁重,也不曾暂时废止。他曾写下四篇【戒子文】,在民间广为流传,就是如今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一书。

文中自叙了早年命运被孔老先生算定,丝毫都无法跳脱“命数”的范畴,无论是考试名次,还是官位升迁,都一一应验了,因而相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对于世上的一切,心灰意冷,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进取之心了。直到云谷相会,由云谷禅师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精辟开示,彻底改变其宇宙观。此后,袁了凡(原名袁黄,字坤仪)认识到自己宿命论的错误,从追求不堕落是凡夫的理想出发,改号为“了凡”,在于由此“悟立命之说”。

以下是由《了凡四训》里精选的改命警句,还望各位读者细细品读,立命改过,从而改变命运。

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译:一切的福田,都离不开我们的心地,只要从心地上下功夫去寻求,绝对不会得不到感应的

省悟:福......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谈了凡四训

稻盛和夫: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为“圣”的。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

稻盛和夫谈宿命人生和美化心灵

主持人权静:所以我们经常会说大的成功背后一定会有大的智慧,大家都会觉得每个人都有私心,真正能做稻香稻盛和夫这样完全利他的人可能真得不多,这要从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经历当中寻找答案,稻盛和夫先生一生充满坎坷,在小的时候曾经得到肺结核病,16岁还在读高中时就开始做纸袋生意以贴补家用;19岁报考医学失败;22岁参加帝国石油就职考试也失败了;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因为与上司发生矛盾冲突而下决心自己开创公司;

在开创公司也经历了日本经济中种种坎坷,之前说的石油危机、日元升值,企业高成本运营的挑战,稻盛和夫先生大家认为您是日本经济界的传奇,现在是77岁高龄,能......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给修养谦德的启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要求。所以《易经》里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德之柄也;谦尊而光,谦以制礼。”《书》曰:“满招损,谦受益。”袁了凡在开篇便点明谦德之礼的重要性,无论对人道、神道、鬼道都应该戒满戒盈,始终保持着谦虚有道,才能有所善终。其实,所谓的谦德就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对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才高不自举,功高不自居,这既是在告诫位高权重之人,同时也是在告诫普通人都应该保持谦德,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持谦让,才能取百家之长以自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谦德虽然在《了凡四训》中是最后一篇,却是贯穿于“立命”“改过”“积善”的全过程,是“善”的根本。如果说积善是自我的修行,专注于自身的话,那么,谦虚则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态度。试想,一个不知道谦虚的人,是多么鲁莽和无知啊!“无知者无畏”,不知谦虚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后悔莫及。一般来说,人们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谨慎的人。

我们说平常心是道,一个品德修养很高的人是不喜欢外显的,他往往跟一般的人没什么两样,但是,他内藏得再好,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