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太上感应篇图说73:赏及非义

经文:赏及非义。

地坼天倾日,权奸赏不公。赤民多冒荫,白木尽膺封。

金带寻常物,银鱼草芥同。罪魂归地府,依旧手全空。

原文:

【注解】赏以劝有功,非义而赏之,是旌恶以长奸也。如保举之事,上司不能实心廉访,奸巧者多列荐章,而奉公守法、洁己砥节之士反多屈抑。至边方将领赏擢,尤所当核,若上下扶同,不察真伪,奸卒猾弁,冒级希赏,而奋力报效不屑夤缘(本意攀缘上升,寓意拉拢关系,向上巴结)者不得一与赏格。又或有终身疆场,一战失利而论死者。呜呼!赏替则罚滥,其何服人心乎?

【证案】马士英,贵阳人,崇祯时为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到官甫一月,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送朝贵。事发,遣戍流寓南京,与阮大铖相结甚欢。十五年,流贼陷凤阳,礼部侍郎王锡衮荐士英才可用,起复总督凤庐等处军务。十七年三月,京师陷,怀宗崩,南京诸大臣仓猝闻变,议立新君未定,士英拥兵迎福王至江上,大臣不敢言。王之立,士英力也,论定策功加少傅。士英既秉政,首起其党阮大铖,及平日诸所相善者无不得美官。逆案诸奸,尽得复职,死者悉予赠恤,降贼者入贿不问,仍以原官用,诸白丁隶役输重赂立跻大帅。都人为语曰:“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其行赏倒乱如此。我兵渡江,王出走,......

太上感应篇图说71:轻蔑天民

经文:轻蔑天民

炀帝开河道,锦帆任意游。绿杨犹未茂,白骨已成丘。

幽阁明珠璨,迷楼胜景留。君臣皆失道,枉自说风流。

原文:

【注解】天生斯民,君长之官,分治说民,固天民也。居官者逞志作威,惟吾所为,或厚敛,或酷残,或苦役,轻视小民不啻草芥,岂知民有好恶,天必从之,未有蔑弃天民而不祸其身及其子孙者。

【证案】隋麻叔谋为开河大总管,起天下民夫十万,克日兴工。十人为排,五十人为队,分段挑浚,前段疏通,后段阻塞,排长、队长俱斩。峻法严刑,日夜催督,沿途饿死病死及受责被斩而死者,尸骸遍地。民间房屋坟墓稍碍河路,登时拆毁。由汴至淮二千余里,去城二十余座,毁民屋数百万间,抛弃骨骸不可胜计。一日晚间,叔谋出帐闲步,见林中火光灿然,疑为有宝。往视之,有无数披髪鬼蜂拥而来,将叔谋擒倒攒殴。大声呼救,众役奔来,已昏晕不省人事。延名医巢元方诊脉,云为鬼风吹入头脑,服药而愈。戒之曰:“贵恙虽痊,每早须食羊羔培养元气,方免举发。”叙谋出令,着百姓供应羊羔,不惜厚赏。有大盗陶姓兄弟三人,其祖坟适当河道,求免无策,忽闻羔羊之令,大喜。夜间盗人家肥泽幼孩,去头足割肉成块,五料烹煎,送至营门。时叔谋用膳,见送羔羊者,举箸恣意而食,......

太上感应篇图说72:扰乱国政

经文:扰乱国政。

聪明盖世目全空,睥睨朝堂气概雄。

新法行时天下乱,民间猪犬唤荆公。

原文:

【注解】国政,天下之公事也。以一己私意更变之,是为扰乱。盖祖宗成法,有司奉行已久,民亦安以为便,有一番更改则多一番惊扰,近则为害一时,远则贻患后世,不可不慎也。

【证案】宋王安石以学识傲天下,神宗信任之。当国时,创立新法有免役、首实、青苗诸名。而青苗尤为民害,其法春时出库资贷民,至秋收征还取息二分,贪官猾吏缘是为奸,出则扣克,入则加倍,行之经年,天下大扰。郑侠绘流民图以献,神宗感悟,欲罢之,安石犹强词云:“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其党吕惠卿等复力持之,帝遂中止。安石又与其子雱(pāng)私复肉刑,议未上而死。安石以园地为僧寺,遍作佛事,烛光中恍惚见雱荷枷锁哭曰:“议复肉刑,罪通于天,永沉地狱,万劫无出期矣。”后安石遭贬,途中闻有人呼猪者曰“王安石来食”,呼狗者曰“傲相公来食”,王安石不敢住宿,连夜遁去。安石既死,其亲郭权病绝复苏,云在冥中见一狱题曰“永禁奸邪”,中有贵人被械,白发大目,虽不言其姓名,人皆知为安石。蔡卞之妻即安石女也,令人问权见相公否,权不肯言,但云宜速作功德,在其阴司受......

太上感应篇图说69:受恩不感

经文:受恩不感。

位为柱国冠群侯,鱼水君臣反结仇。

若是越公知感德,锦帆那得到扬州。

原文:

【注解】君子不轻受人恩,既受人恩则一饭之德,在所必报。纵一时无力,心不可不怀感。若忘恩之人,受人之惠,视为固然,一有不遂,反有嗔恨。故程子云:“受人之恩而不忘者,其为子必孝,为臣必忠。”则忘人之恩者其不获令终,盖可知也。

【证案】隋杨素佐文帝平定天下,功冠群僚,封越国公、太师、上柱国,宠幸无比,素视为固然。时太子杨勇粗率,不尽子道,为独孤后所不爱,晋王杨广欲夺储位,降心事素,待以父礼,素喜谓人曰:“此小儿郎尽可人意,异日当提拔之。”一夜月色清美,帝与后临轩赏玩,召素侍宴,帝曰:“朕以一剑削平诸乱,今天下大定,与卿永享富贵矣。”对曰:“天下事固无足虑,但陛下家事尚有未妥。”帝惊问之,素曰:“太子为国之根本,太子贤则天下安,今青宫不循理法,非付大事之人。”后不等帝开口,即曰:“卿系吾家故旧,非十分忠爱,焉肯议论及此。晋王贤声久着,同是陛下子,若舍勇而立广,则付托得人矣。”两人同心相帮,不由得文帝不依。次日即废勇为庶人,立广为太子。后广调奸宣华夫人陈氏,文帝病中知之,大怒,谓素曰:“速召我儿来。”素命近侍召太......

太上感应篇图说70:念怨不休

经文:念怨不休。

自古同官若弟兄,一言不合莫相倾。

冤家路上偏相遇,回想当年面发赧。

原文:

【注解】“怨”,小隙也。或一事之犯,或一言之忤,纵当下不能不然,过后便当消释胸中。得多少便宜,多少受用,若念之不休,势必报复,至于报复,则毒恨不知何日能忘矣。

【证案】熊朝弼与秦国辅同官吏部,熊为文选司,秦为验封司,两人交情甚密。时届大选,尚书问已铨者若干名,待铨者若干名,熊全然莫应,秦代为登答,一一详明,尚书甚喜,大加夸奖。熊心怀嫉忌,从此事事与秦为仇,虽同盘饮食,同案办事,不啻敌国。居家每忆前事,常扑案大怒,其子谏曰:“同官如弟兄,些小过失可相忘。”熊曰:“彼于堂尊前辱我,何啻挞诸市朝,此安得不念?”子不敢再谏。越岁余,熊转刑科给事,秦转侍讲。时当秋爽,退朝无事,诸翰林相约至酒园演《长生殿》戏文,忘系忌辰,被熊访知,曰:“二载之怨,可借此泄矣。”即上疏纠参,指秦为罪魁。奉旨,秦革职,余降调。秦有去官诗云:“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熊一日上殿奏事,旧怨未平,语侵前尚书,上恶其诋毁大臣,降旨切责。尚书查出熊文选时营私数事,胪例奏闻,上即着该部究拟具奏。熊百计央当道向尚书求情,尚书曰:“吾非......

太上感应篇图说68:谄上希旨

经文:谄上希旨。

廿载立朝堂,附势趋权要。

舟中回首望三台,犹冀丹书召。

夜半忽呼烛,心德频频告。

倦来头屡触床栏,赢得儿孙笑。

原文:

【注解】“旨”,恩泽也。谄媚其上,希求恩泽,盖容悦之流,固宠行私者也。如属官迎合上司,绅士迎合官府,吏役迎合本官,奸仆豪奴迎合家主,顺承于内,肆毒于外。惟加意防闲,勿使之有隙而投,则为上之道得矣。

【证案】明万安字循吉,眉州人,正统进士,授编修。成化初,迁礼部侍郎,入阁参赞机务。中官李永昌方用事,有养子李泰齿少于安,安以兄礼事之,承顺备至。永昌喜,屡荐于上,故得骤迁。安无学术,得柄惟日用事谄媚,结诸阉为内援。时万贵妃宠冠后宫,安因内侍致殷勤,自称子侄辈,妃尝愧出身微无门阀,闻之大喜。安有妾系妃远房妹,安欲媚妃,遂将原配遣归,册妾为正室,由是出入禁内,备知宫中动静,群臣欲请见上计事,安止之曰:“皇上圣明,吾辈有言,但闻诸太监,择而转奏,上无不允者,何必面对其容悦,不识大体如此。”中官汪直宠衰,安窥帝意,上疏请罢西厂,报可,中外以是称安。帝崇信道教,自封玉枢金阙真君,安日为道装随帝跪拜,人皆笑之。及孝帝嗣位,于宫中得一小箧,皆论房中术者,末署曰:“臣安进。”帝命太监怀......

太上感应篇图说65: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经文: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天曰大生,地曰广生。栽培涵濡,至德深仁。

如何酷吏,虐彼下民。刚强成性,狠戾居心。

将民骨肉,备受非刑。上天震怒,殃及其身。

原文:

【注解】“刚”则不逊让,“强”则不屈抑,而又济以不仁,则待人纯是杀机。“狠”,残暴也;“戾”乖张也。刚强不仁者,存心残暴,行事乖张,视天下皆莫己若。即有好友,谁来相亲,虽有善言,谁来忠告,以致终身失误,恶业日深,悔无及矣。

【证案】宋朝张汝庆,生性刚强,不循道理,凡事执拗,人之所非皆其所是,人之所是皆其所非。为提刑时,每审事,辄盛怒,两造听审不问情由,皆以意断曰某人是,某人不是。稍加分辩,不论轻重,诸刑备施,名曰:“打一套”。凡待讯者俱魂亡胆落,曰阎罗催票到矣。所用俱非刑,以醋灌鼻,曰“活打料”;麻索系大指,将囚悬挂,曰“猴献果”;熨斗烙背曰“熟剥皮”;铁绳盘头,双晴勒出,曰“盼佳期”;烧地令红,使囚赤足行其上,曰“步步娇”;铁钳拔手指甲,曰“蛇蜕壳”;系足于夹棍夹其膝,曰“朝天镫”;更有“凤凰展翅”、“玉女登梯”、“猢狲吹箫”等刑,皆目所未见,耳所未闻者。幕中友劝其稍宽,答曰:“天地之道有春即有冬,有雨即有雪。吾代天宣化,行肃杀之令,剪......

太上感应篇图说64:攻讦宗亲

经文:攻讦宗亲。

文正赡族,晏子展亲,两公盛德,万世传馨。

世有疏本支而密异姓,舍至戚而联他人。厚所薄而薄所厚,吾不知其心为何心。

原文:

【注解】“宗”谓同族,本一脉之分;“亲”谓姻党,皆累世之好。“攻”者攻其短,“讦”者讦其私。皆肆毒于骨肉之间,凿丧其天性之厚者也。处宗亲者慎勿以偶尔猜嫌,不思忍耐,致成大恶也。

【证案】席益有堂叔尚文,家资甚丰,益屡借贷不偿,久而惹厌,不应其请,益怀恨欲中伤。时尚文犯赌,被获到官,通详未审。适值岁荒,斗米千钱,府县出示劝捐,尚文捐米三百石赎罪。府县以饥民待哺甚急,允其请。尚文免罪后,发愤读书,应童试,府县皆居第一,入泮。益喜曰:“前仇可报矣。”乃赴学院出首,谓尚文系犯赌罪人,不应辱宫墙。学院饬查,果有其事,褫尚文衣衿,府县均遭参处。益姻亲富户陈某早死,有妾春桃生遗腹子已十六岁,益涎其产,勾地棍孙大汉冒认为父,云十六年前春桃凭益买伊子作己子,告官出伪约为据,益从中证之甚力,官亦不能断。忽有老人旁观不平,上堂云:“某向充该坊乡约,十七年前大汉行窃事发,充徒五年,现有案卷。渠流落在外,至前岁方归娶妻,安得有十六岁子?”官检案果然,二人俱重责枷示,益自此为宗亲所不容......

太上感应篇图说63:虚诬诈伪

经文:虚诬诈伪。

非笑由人面不赪(chēng),一生言行少忠诚。

当时难对亲朋面,死后犹留说谎名。

原文:

【注解】漫无根据曰“虚”,妄有污蔑曰“诬”,诡诈蒙人曰“诈”,矫情欺世曰“伪”。此辈逞其智巧,纵能欺人一时,久必败露,身名俱丧,亦何益之有哉!

【证案】邱倚相沈湎于酒,日在醉乡,生平无一实语。遇读书人则谈诗文,遇商贾则谈 交易,遇公门中人则谈时事,滔滔汩汩,口惹悬河,总是随意乱道,并无根据,往往为人评驳,彼自若也。时文宗岁试,邱门悬红彩,遍传亲友,云已入泮,众皆讶其文劣,何由获售,但此事无说谎之理,只得相约敛赀往贺。正在饮酒,学中门斗送全录至,并无邱名,众皆哂笑,邱举杯长饮,面无愧色。次日,门彩如故,或问之,邱曰:“吾为小女结姻,众亲友皆误认为入泮耳。”及问其姻亲家为谁,又茫然莫应。一日匆匆入城,态甚慌忙,众询其故,答曰:“家兄奸婢事发,被县差锁去矣。”众方骇叹,而其兄适至,见众面有笑容,询得其故,披其颊数十。其妻金氏小产身故,送信母家,内兄弟俱云是哄我奠仪,为彼作酒资耳,必非真话,竟不往,其为人所不信如此。邱后染大病,犹强起焚香,向北跪拜作叩谢状,人询其故,答曰:“我一生聪明正直,本府城......

太上感应篇图说62:谤诸同学

经文:谤诸同学。

函丈相依意气投,如何反面便成仇。

功名自是天曹定,寄语痴人莫浪求。

原文:

【注解】“同学”,窗友也。朋友,五伦之一。古人白水结契,雉坛(结交拜盟之祭坛)盟心,终身不渝。末世面交成风,平日席砚间笑语殷勤,少有不合,转面讪谤,甚而落井下石。又贫贱如兄弟,一旦得志,辄昂首抗颜,向日好友有瞻望咨嗟而不敢进者,此等小人享福必不长久。

【证案】宋之信与常不器同窗肄业,俱习《书经》。二子皆负美才而常尤俊逸,县试常领案。宋居第二,心不甘服,思欲倾陷之。适府试招覆,二子皆优选,阅原卷批语,常更胜,益怀妒忌,乃捏写众童公揭,云常家资巨万,关通线索,欲谋案首,遍贴府前。郡侯虽知其诬,但即遭物议不便列首,乃以宋为第一,常列十名外。相见时,宋每指天呼神痛骂捏揭之人,常益为好友不我轧也。学院按临,二子俱获售,情意益绸密。同赴省闱,房考奇宋文,呈堂力荐,主司亦击节叹赏,已列魁选。及揭晓,监临取卷,再加校勘,不意烛花落下,将卷烧毁,众共咨嗟。因命以《书经》备卷易之,拆号填榜,则自备卷而膺魁选者乃常也。常后历跻显任,宋不及贡即卒。

译文:

【注解】“同学”,就是同窗好友。朋友,是五伦之一。古人有白水结义,雉坛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