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15

(第十五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15

上一次讲到「七番破处」里面的第五段,将「心生法,法生心」做了个简略的介绍。今天我们接着读下面的经文: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这段是叙说阿难尊者因为错解经义,以为心是『随所合处』心就是在那个所在,心与法所合的处所便是心之所在。所以他说:也不是在内,也不是在外,也不是在中间。佛答复他的,是引用阿难所错解的两句话,『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因为阿难虽然引佛陀所讲的四句话,重点是在这两句。下面就是佛驳斥他的话,首先说假如心要是无体的话,无体用什么去合?凡是要讲到合,譬如坛与盖一样,它才能合得起来。像茶杯,茶杯有个盖,盖跟杯子大小是刚刚好,才能够合得起来。合起来就是两样东西都有实体,实实在在有;如果要是没有的话,我们讲这个合就谈不上合。首先佛就以这个来驳斥他,假如这个心要是没有体则无所合;如果说没有体要讲能够合,这是戏论,绝非事实。底下就举个比喻,『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假如你认为没有体可以合,佛就说『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04

(第四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04

上一次我们将经题介绍出来了。同修当中许多都是老同修,因此我们这一次讲《楞严》把一般讲经的规矩就省掉,玄义我们就没讲,翻译的人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就可以入经文。

这部经翻来的时候也比较特别。诸位晓得,我们中国古代到印度去留学的人数不能说不多,年代不能说不久,可以说一切的经论我们中国的留学生都涉猎到,唯有这部《楞严经》没有人见到过。有听说这个名字,没有看到这部经,连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七年都没有看到过这部经,所以后来有人说《楞严》是伪造的,起了这种疑惑。实在讲绝不是伪造的,为什么?这部经在西藏藏文经典里面有。诸位要晓得,藏文的经典是从梵文直接翻译过去,不是从汉文翻译过去。其原因是印度人吝啬,别的经可以让外国人学,这部经是国宝,国家是高度的保密,不让外国人学。印度人吝法,所以印度的佛法灭掉了。虽然吝法,在当时般剌密帝法师真正发了慈悲心,他知道中国人的根性是大乘根性,有资格接受这个法门,所以就把它偷到中国来了。偷来相当不简单,偷了好几次才成功。前面几次偷渡的时候被关口(像现在海关一样)搜查搜出来,当然他是个出家人,又是位很有道行......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121

(第一二一集)

1981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121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五十三面第五行:

【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

这是说以一身现多身。这位同修有一个问题,他的问题问的是果报,大致上说他在一个刊物上看到,这也是佛经里面的一桩公案,说一个老比丘在念经,有个小沙弥听到的时候就笑他,念经念的声音不好听,像狗叫一样,就讽刺他说你念经像狗叫。老比丘告诉他,我已经证阿罗汉果,你造的口业将来要受恶报。这个小沙弥忏悔了,忏悔之后还堕狗身,这是一桩事情。你们诸位在《法苑珠林》、《经律异相》里都可以看到这个公案。另外《弥陀经》里有一位憍梵波提,受天供养第一,翻成中国意思是牛呞尊者,他是在多劫以前笑一个比丘念经像牛吃草一样,所以得这个果报。这个同修的意思是说,世间有所谓不知不罪,这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世间法里可以将功折罪,因果报应没有办法将功折罪,所以善恶一定有报的。不能说是我过去造很多恶业,现在统统做善业,我的恶业就不报了,没有这个道理,这在因果定律上是讲不通的,所以说一定是有果报的。不知者不罪,在佛法里面是没法子说的。因为......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32

(第三十二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32

世尊所问的都是意在言外,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实际上在前面,佛已经把倒与正是一体不二,无论是在体性上、是在事相上都已经说出来,可是阿难听到前面一番开示,一下还是会不过意思来。实在说起来也难怪,一切凡夫无始劫来迷失了本性,虽然天天用它,可是日用而不自知。诸佛菩萨虽然苦口婆心给我们点醒,听了之后不见得就能够直下承当,听了之后不敢承认,这就是迷得太深太重,我们一般讲善根少、福德薄,才有这种情形。第一句佛教他:

【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这个意思是说,你的身与佛的身现在都在眼前,既然佛叫做正遍知、迷叫做性颠倒,这个颠倒名字,名一定要有实,究竟是哪个地方叫做颠倒?这段话里面含意是说,大凡一个物体名相,一个物有一个名,一个相也有一个号,名相多半不会相杂,所以这才叫阿难就名来找这个相。譬如扇子,我们讲扇子在哪里?这里摆了个扇子,你就扇这个名字,你会把这个物找来。我们讲某甲,某甲是一个人,你可以把他找来,能把这个人找来。佛叫它『颠倒』,你把颠倒找来,在你凡夫身、在佛身你去把颠倒找来,这个不容易,这个意思就是要教阿......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66

(第六十六集)

1981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66

第四十四页倒数第五行,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惟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

这一段经文是接着上面一段,讲到「别业妄见」。世尊举一个眼睛长病的人,见到灯上有个圆影,这种情形凡是眼睛长过病的人都有这个经验,所以这种浅显的例子是很容易明了的。佛是用这种浅显的例子比喻一个很深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前面所讲的「别业妄见」。在比喻当中我们特别要记住,佛是拿健康的好眼睛比喻如来藏性,我们一般也叫做真如本性,拿来比这个。好眼睛看到灯光,这是正常的、清净的,灯上并没有圆影,这比喻如来藏性或者是说真如本性所见到的是一真法界。诸位要记住,一真这就是真正的境界,好眼所见的。赤眚就是眼睛长病,这是比喻真如本性所谓「一念不觉而起无明」。在唯识里面讲,就是转本性为阿赖耶识,把赤眚这个病眼比喻阿赖耶识的见分。上次我们讲得很清楚,这种比喻首先要明了,然后才晓得它这比喻里头指的是些什么事情。灯上所现的圆影,这就是比喻十法界,说得再粗......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33

(第三十三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33

【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这一段含的事理很复杂。在上一次我们在前面两行当中,读到「色心诸缘」到「唯心所现」,这四句把一部《百法明门论》全部都包括了,包括百法也就是包括一切法。特别要记住是佛告诉我们,佛虽然是对阿难说的「汝身汝心」,但是要晓得,对阿难所讲的就是对我们自己所讲的。就是说我们自己现前的身心从哪里来的?都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我们自己身心如是,一切众生的身心都不例外;一切众生身心如是,一切万物也没有两样。所谓是情器世间依正庄严,本来是同一个真心所现,像这样的开示在佛经里面,尤其是在大乘经典,我们几乎常常见到,也常常读到,读到怎么样?不能相信;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够接受。为什么不能接受?理太深,真正超乎我们的常识,超出我们的思惟,我们思惟想像都不能够达到。但是佛告诉我们这是真实法,我们能够思惟、能够想像的都不是真实。在前面这些道理总得要了解个几分,底下的意思才好说。前面关键所在就是「妙心中所现......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11

(第十一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11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在上一次讲到《楞严经》发起的一段因缘,是正巧遇到世尊一次的结夏安居圆满,也就是自恣法会之后,波斯匿王为纪念他的父亲,就在他父亲忌日的这天,正好遇到佛门里面自恣圆满,所以他发心来供斋。这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这是佛教盂兰盆会的来源,也是我们一般人讲到修福,可以说这是最殊胜的一个因缘,也就是我们修福的一个机会,而盂兰盆会它最重要的意义是报恩。

我们图书馆从今天起,我们举行一个冬至祭祖超荐法会,我们目的也是在报本反始,也是在提倡孝道。在法会期间,我们星期六晚上《楞严经》还照讲,明天早晨《六祖坛经》也照讲。下午我们念《地藏经》,晚上念《地藏经》,后天还有一天,白天念《地藏经》,晚上放大蒙山,法会圆满。像这样的法会,在我们图书馆建立的时候,我们同修们大家的意思一年举行两次,一次在冬至,一次在清明,我们有一年两次祭祖的法会,这是我们祭祖的法会。所以有很多同修看到我们这通知,晓得我们这里有法会,他到这里来超度历代祖先。历代祖先我们不必另外再写牌位,我们......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71

(第七十一集)

1981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71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八页,倒数第三行,我们将经文念几句,对对地方。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前面我们讲到二种见妄,正是无明深惑,都是由业果生起的。佛在此地告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认识这个事实的真相,认识之后就能够做到返妄归真。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学佛的同修们特别要注意到,学佛与佛学这个界限一定要清楚。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善知识们所传的是学佛,不是佛学。佛学是晚近时期的产物,固然在从前也有,太少了,这两者目的不相同,方法当然也就不一样。学佛的目的是要除诸生死因,是要『圆满菩提』,是求『清净本心,本觉常住』;佛学的目标不在此地,佛学是把它当作一种世间学问来研究,其果报是在学术界里面获得一个地位,博士、硕士的佛学家头衔,其目的不是为了离生死、明心见性,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要问问自己,我们是学佛还是搞佛学?搞佛学没有法子返妄归真,只可以说是妄中再加妄,归不了真,唯有学佛才能够返妄归真,这个意思在前面已经说过。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真正能够返妄归真,就是今天这里所讲的三句。「圆满菩提不生灭性」,这个时候才真......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57

(第五十七集)

1981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57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这一段文,是阿难尊者听了世尊前面八番开示之后,这又怀疑到,世尊前几科所说的好像是自然,但是佛说到万法总是给我们说的是因缘生法;主张一切法自然而有的,是印度当时那些外道们。世尊在楞严会上所讲的这些道理,是不是违背了过去所说的宗旨?我们晓得佛是真实语者,佛决定没有妄语。佛既然不妄语,何以前后所说互相牴触?这个问题如果要不能圆满解决,当然这是于法生起怀疑,疑必定成为障碍,明心见性的障碍。所以阿难就引起过去,佛在『楞伽山』为大慧菩萨那些人说法,这桩事情就是《楞伽经》。《楞伽经》就是由地名而取的,在楞伽山所说的,楞伽是印度话,中国的意思叫不可住,这个地方太险要,不是凡夫能够上得去。在古书记载,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锡兰岛,锡兰岛也是佛教的圣地,楞伽山在锡兰岛。这个地方是个峭壁,现在要上去容易了,有办法上去;在从前这个峭壁是非常险的道路,尤其这个峭壁很高,要从底下爬上去确实是相当困难。所以当时说,得有神通能够飞行才能够上得去,普通一般凡夫上不去的,那个地方是......

净空法师:《楞严经》细讲讲记 121-012

(第十二集)

1979/9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7-001-0012

【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这是经文入正宗分的第二个小段。在前面我们所看到的,是阿难尊者被文殊菩萨救回来之后,我们看到他的表情,也看到他非常的愤慨,启请十方如来他们是怎么样成菩提的,他们是如何修得的?求这个修学的方法,这段在上一次已经讲过。请法相当不容易,今天下午有台大晨曦社的四个同学来看我,他们现在也有许多的小组织,也请一些佛学家给他们讲演。今天来的目的是向我要书,要《大般若经纲要》,他们现在在研究,我一听就摇头,《般若经》很不容易懂,从来没有闻过佛法,一接触就要研究《大般若经》,真正是难得。我们想想世尊当年说法,由阿含而方等,由方等而般若。他们根性大利,阿含、方等可以不要,直接学般若,而且还告诉我,已经将永嘉大师的《证道歌》都研究过,许多同学也会背了。不错,很好,懂不懂?还有些地方不是很懂。懂了就成佛,就不是凡夫,这些都是不得其门而入。

阿难尊者的启请,一定要问「最初方便」,我们从最初方便当然晓得,还有初方便、还有方便,这个今天不再说。所以说请法不容易,学佛一定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