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安士全书》:至性感人

至性感人 功过格

归安严溪亭凤。天性孝友。与同邑施翊之。乘舟。施愬兄分产不均。公频蹙曰。吾兄懦。吾正苦之。使得如令兄之力。可以尽夺吾田。吾复何忧。因挥泪不已。翊之恻然感悟。盖相之。与翊之。兄弟也。皆以知州致仕。因田产而成隙者。累年矣。自是兄弟交让。终身无闲言。

〔按〕严公之致仕也。兄贫且老。迎养于家。每宾客。必兄执爵。公执箸随后。一日进箸稍迟。兄怒。批其颊。公欣然受之。终席尽欢。酒罢。送兄入卧。次旦。天未明。随至榻前候问。未几兄卒。哭葬尽礼。公之事兄若此。知其对施之言。字字由中而发矣。

《白话解》

一片真诚,感动同行

(摘自「功过格」

至性感人归安人名严溪,字亭凤,天性慈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有一次,和同乡施翊之一起坐船,施诉说分产不均,严公听后,频频皱眉,说:「我的兄弟懦弱,我正在苦恼。假使能够像您尊兄这样,可以马上全部夺走我的田产,我还有什么忧虑呢!」说完就挥泪如雨。施君见状,恻隐之心,油然生起,很受感动。原来相之与翊之是两兄弟,都任知州一职,因为分田产而造成矛盾已经几年了。自从和严君相遇以后,兄弟之间就互相谦让,一生都不再有闲话。

〔按〕:

严公做官的时候,哥哥贫困并且衰老,严公就把他请到自己......

《安士全书》:念观世音菩萨,全城得救

经救全城

法苑珠林晋刘度。平原人也。其乡有千余家。俱奉佛法。供养僧尼。值北虏有逃人。多匿城内。虏主大怒。将屠此城。刘率城内大小。尽诵观世音菩萨。未几虏见天上有物坠下。入其庭中。绕于屋柱。视之。乃观音普门品也。虏心大喜。此城由是得释。

〔按〕平时既知植福。临难又能哀恳。虏之回心也。固宜。

《白话解》

经救全城

(据《法苑珠林》)

晋朝的刘度是平原人,他住的那个地方,有千多户人,全部信奉佛法,供养僧尼。当时,北方民族有一些人逃来隐藏到城中,他们的首领大怒,打算血洗全城。刘度就率领全城大小念诵观世音菩萨。没有多久,北方民族首领看见天上有一个东西掉下来,落在他的屋庭中,绕在梁柱上。取下来一看,原来是一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他读后心里非常高兴,就撤销了原来的计算。

按:平时已知培植福业,临难又能诚心哀求,转变人心,是理所当然的。

《安士全书》:天人皈依三宝得免猪胎

得免猪胎

折伏罗汉经忉利天宫。有一天人。寿命垂尽。五种衰相已现。自知命终之后。当生鸠夷那渴国。疥癞母猪腹中作豚(音:屯)。愁惧不知所为。有一天人告曰。今佛在此。为母说法。何不往求。即到佛所。稽颡投诚。佛授以三归依。遂如佛教。精诚七日。天人寿尽。下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子。

〔按〕大富贵人临终。欲舍官爵财宝。田宅妻孥。如割身肉。其苦无量。天人寿终。亦复如是。正法念经云。若先世有偷盗业。尔时见诸天女。夺其所着庄严之具。奉余天子。若先世有妄语业。诸天女等。闻其所说。生颠倒解。谓其恶骂。若先世以酒施持戒人。或破戒而自饮酒。临终迷乱。失其正念。堕于地狱。若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疾速命终。若先世有邪淫业。见诸天女。皆悉舍己。共余天子。互相娱乐。是则名为五衰相也。

《白话解》

得免猪胎

忉利天宫,有一个天人,寿命将尽,五种衰相已经出现,自己知道命终以后,会生到鸠夷那渴国一头身有疮癞的母猪肚子里作猪,整天忧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一个天人告诉他说:「现在佛正在天上对母亲说法,为什么不去求佛呢?」他听后就马上到佛那里,虔诚拜佛,佛给他授具三皈,他依照佛的教导,在七天里努力精进,命终后生到维耶离国,作一位有名望的儿子......

《安士全书》:天帝皈依佛法得免驴胎的故事

得免驴胎

《法句喻经》昔有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生陶家。受驴胞胎。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驰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归依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终。便入驴胎。时驴践坏其家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得入故身。复为天帝。佛言。善哉。能于陨命之际。归命三尊。遂为说法。得须陀洹道。

〔按〕涅槃经云。虽得梵天之身。乃至生非想非非想天。命终之时。还堕三恶道中。

《白话解》

得免驴胎

(据《法句喻经》)

从前有一位天帝,威德离身,自己知道就要死了,死后会投驴胎,非常忧愁,心想三界之中,能够救人苦难的,只有佛陀。于是就跑到佛的住所,五体投地,虔诚拜佛,至心皈依佛法圣众。当他还没有起身的时候,就已经死了,投生到驴的肚子里面。母驴踩坏了主人家的东西,主人发怒鞭打,伤了驴胎,胎神又回到原来的身体里,再作天帝。佛说:「好啊!能够在即将命终的时候,皈依三宝。」就对他说法,使他证得须陀洹果。

按:《涅槃经》说:「虽然得到了梵天的身体,甚至生到了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命终的时候,还会堕落到三恶道中去。」

《安士全书》:佛法传入中国与道士斗法的故事

此土闻经

《汉法本内传》汉明帝。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十八人。至天竺国。得梵僧摩腾。竺法兰。及佛经。图像还。帝问。法王出世。何以教不及此。腾曰。天竺。乃大千世界之中。诸佛出世。皆在于此。余处略偏。佛故不出。然百千年后。皆有圣人传教往化。时帝大悦。永平十四年正月朔旦。五岳诸山道士褚善信等。六百九十人。上表。请与梵僧较试优劣。帝敕尚书令宋庠。于此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南门。设立三坛。道士将道经三百六十九卷。置于西坛。二十七家诸子书。二百三十五卷。置于中坛。奠食百神。置于东坛。明帝设行殿。在寺门道西。置佛舍利。及经。道士皆以荻火绕坛。临经涕泣曰。人主信邪。道风衰替。敢延经义在坛。以火验其真伪。便放火烧经。并成灰烬。种种咒术。皆不能验。道士相顾失色。太傅张衍曰。卿今既无一验。宜从佛剃发矣。褚善信等。惭不能答。佛之舍利。放五色光。上空如盖。覆日映众。得未曾有。摩腾禅师。踊身高飞。神化自在。法兰师。为众说法。开化未闻。时司空刘峻。后宫阴夫人。及道士吕惠通等。共千余人。并求出家。帝皆许之。遂建十寺。广兴佛法。至今洛阳。尚有燔经台遗迹。

《白话解》

此土闻经

(《汉法本内传》)

东汉明帝的时候,派遣蔡愔、泰景、......

《安士全书》:阿难结集经典

阿难结集

法苑珠林世尊入涅槃后。将结四十九年所说法。人天大集。阿难升高座。披如来衣。大梵天王。持七宝盖。覆阿难上。天帝释。进七宝案。至阿难前。罗睺阿修罗王。执七宝香炉。在阿难前。他化天王。进七宝几。魔王波旬。持七宝拂。授与阿难。仍与帝释。夹侍左右。四大天王。侍高座四脚。结集既成。阿阇世王写得五本。梵王写三本。帝释写七本。娑竭罗龙王写八万本。皆以金银七宝印。印之。

《白话解》

阿难结集

(摘自《法苑珠林》)

世尊入涅槃之后,他的大弟子将要结集佛在四十九年中所说的法。四面八方的众生都聚集到了一起,紧随世尊四十九年说法的阿难升上了高座,披上了如来衣。大梵天王,捧着七宝盖,覆盖在阿难头上;天帝释,进献七宝案 ,放到阿难面前;罗睺阿修罗王,拿着七宝香炉,放在阿难案前;他化天王,进献七宝几魔王波旬,拿着七宝拂,授予阿难,仍然和帝释站立左右;四大天王,靠在高座的四脚边侍卫。结集已经完成,阿阇世王写成经书五本,梵王写成三本,帝释写成七本,娑竭罗龙王写成八万本,都以金银七宝为材料,印刷了这些经书。

《安士全书》:枷锁自脱

枷锁自脱

同前(法苑珠林) 晋河内窦传。永和中。为并州刺史高昌部曲。被吕护所虏。及其同伴六七人。共闭一狱。克日当杀。传乃专心念观世音菩萨。凡三日三夜不懈。枷锁渐宽。忽然自脱。心虽窃喜。然念同伴尚多。不忍独去。仍复至心兼祷同伴。俄而诸人枷锁。以次得脱。遂开户走出。逾城夜遁。走四五里。隐于榛中。天明。人马四出追捕。纵火烧野。唯传所隐。亩许之地。人火俱不至。

〔按〕此所谓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也。至于入水而不溺。入火而不焚。种种灵验。见于他书者。不可具述。

《白话解》

枷锁自脱

(据《法苑珠林》)

晋朝河内人窦传,永和年中作并州刺史高昌的部下,被吕护俘虏,与同伴六七个人关在一间房子里,确定了杀头的日子。传就专心念观世音菩萨,三天三夜没有一点松懈,枷锁渐渐变宽,忽然自然脱落。这时,他心中虽然暗暗高兴,但是看到身边还有许多同伴没有解脱,不忍一人离去,就继续祈祷同伴得救。很快,其他人的枷锁也一个一个地脱落了。大家一齐逃跑,爬过城墙,逃了四里路隐藏到灌木丛中。天亮以后,敌人四出追捕,到处放火,惟窦传等人隐藏的一亩多地方既不起火,也不来人。

按:

这就是经上所说的「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至于落水不溺,入火不烧,......

安士全书:对僧人不耕而食疑惑的问答

问。僧徒不耕不蚕。安受供养。但能耗费衣食耳。何所利益乎。

答:

世之不耕而食者多矣。岂独僧人。向使此辈不出家。能保其不衣食乎。能保衣食之必出于耕乎。况在俗之人。一身而外。尚有妻子僮仆。所费更倍于本人。岂若僧徒之一瓢一钵。到处家风乎。夫貂骚狐鼠。贵重之冠也。锦绣龙文。贵重之衣也。山珍海错。贵重之食也。其服用之人。谅皆不耕而食者也。试问此服用者。僧乎俗乎。在俗者。为爱妾之梳妆。不惜珠围翠绕。为梨园之服用。动需玉带金冠。或开赌博之场。而连宵彻夜。或结淫朋之党。而酌酒烹鲜。此种游手游食之辈。不胜车载斗量。奈何不此之务去。而独归咎于僧人乎。岂庸恶陋劣之徒。当任其锦衣玉食。而见性明心之士。反不许其疏水箪瓢乎。多见其党同伐异。方寸不平矣。

《白话解》

问:

僧人不耕不织,怎么能受供养?他们只能耗费衣食罢了,对人还有什么利益呢?

答:

世界上不耕而食的人太多了,难道只有僧人吗?假使这些人不出家,他们就不吃不穿了吗?就能保证他们的衣食一定出自他们自己耕织吗?何况在俗的人,一身之外,还有妻子、儿女、仆人,所花费的数倍于本人,难道能像僧人那样一瓢一钵,四海为家吗?那些头戴貂狐之皮,身穿锦绣龙纹,口吃山珍海味的人,是不是不......

安士全书:历史上三武一周毁灭佛教的惨烈果报

毁教现果

〔按〕太武灭法之后。有沙门昙始者。振锡诣阙。帝遣斩之。无伤。帝怒。抽佩刀自斩之。亦不伤。投之虎槛。虎皆怖伏。乃复以天师寇谦之。至其所。虎遂咆哮欲噬。帝始惊悟。延之殿上。再拜悔罪。许以复教 见北山录 嗟乎。三教圣人。无非欲化人为善耳。岂愿各立门庭。絜长较短哉。秦始皇。惑李斯之计。焚书阬儒。卒之身死沙邱。李斯赤族。汉之桓灵。唐之昭宣。惑于宦官嬖幸。尽诛天下名士。而助者杀身。主者亡国。(俱见资治通鉴 )魏太武。惑于崔浩。毁寺焚经。不四三年。崔浩赤族。魏太武父子。皆不得死。(出魏书)周武帝。惑于卫元嵩。而灭法。不四五年。元嵩贬死。武帝忽遇恶疾。徧体糜烂。年三十六而崩。末路丑恶。所不忍言。(出周书 )唐武宗。信赵归真。李德裕。毁天下佛寺。不一年。归真被诛。德裕窜死。武宗三十二而夭。身无继嗣。(出唐书)五季之君。莫贤于周世宗。然不知佛法。遂至毁像铸钱。故不六年。而社稷殒灭。(出通鉴)究竟秦废儒后。未及三十年而儒教复兴。汉唐禁锢后。未及数年而士林渐盛。魏废教后。七年而即复。周废教后。六年而即复。唐废教后。不一年而即复。岂非仰口唾天。反污其面乎。李斯。崔浩。最为灭儒灭释之首。故其受现报尤为惨酷......

安士全书:禁淫书

禁淫书 节录家庭宝筏

颜光衷曰。刻淫书。诱荡子。杀人不见血。有圣人者出。急应收毁一切淫污邪书及书板。有翻刻者处以极刑。比于五逆。罪在不赦。庶乎风俗醇而士习可正也。

袁了凡曰。取淫秽邪书恶状及谤语焚化者。得子孙忠节孝义报。好阅淫词小说将此等淫秽书与圣贤书并贮者。得子孙淫佚报。翻印淫词小说恶状贩卖射利者。得子孙娼优下贱报。

毕效良曰。淫书淫画。实杀人之利刃。惟愿青年子弟。闺阁少女。一遇此等杀人毒物。立即撕毁。遇若辈邪友。摈弃勿面。更宜互相警戒。勿蹈无形杀人之危机。我今九顿首于出版界著作界之前曰。谁无子弟。谁无妻女。而忍令其入黑暗。蹈死亡。断宗绝嗣乎。我又九顿首于各校长各家长各号经理先生之前曰。务各随时严行稽察。循循劝导。使各青年子女。出黑暗。免死亡也。而其源则仍在于出版界著作界之好行其德也。倘采及刍荛。竟毁版而绝笔焉。吾知其子弟妻女。必为共和国之大伟人大阃范矣。倘谓淫书中寓有恶果报。阅者自能警惕也。试问何册淫书。不寓果报之说。何以只见阅者之沉沦陷溺乎。故我又拜手稽首于作艳情之著作家绘淫画之美术家之前曰。椽笔谋生。何求不得。何苦自留污点。自累盛名。引社会于黑暗。陷青年于死亡。所博者祗蝇头之微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