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印光大师:因果报应者,乃人事与天理或顺或逆之影响也

因果报应者,乃人事与天理或顺或逆之影响也。故《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人虽至愚,断无幸灾乐祸,避吉趋凶,愿一切同人斥名唾骂,天地鬼神夺魄殛诛,及死后灵魂永堕三途恶道,受诸极苦,经百千劫,莫之能出者。然其所作所为,多皆反其所愿者何也。由世少通人,不提倡因果报应之道,而家袭陋习,唯知以自私自利相传之所致也。间有所作所为,顺乎天理,内而家庭,恪尽己分,外而交际,务益于人。以及种种善举,悉皆奉行。若恤灾赈饥,济难扶危,戒杀放生,护惜物命,持斋吃素,诵经念佛,以期自他兼利,幽显均益者,无不家门清吉,子孙兴隆,富贵尊荣,令人景仰。历观传记,凡贤哲挺生,功业杰出,或道传群圣之心,或德为万民之望者,其先代皆有利人利物,资幽资显之懿行阴德焉。然此特凡眼所见之绪余耳,而其人之神识,或上生天宫,或高超佛国,世间凡夫,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见之耶。

因果之理,大发明实维佛经,而儒教经书,亦屡宣说。若《书》之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与《洪范》五福六极之说。及《易》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莫不皆以因果报应之理示人。但以其言简略,只说现世,及与子孙,未能详言过去现在未来,轮回六道三途之事,若不......

印光大师:不求来生人天福报,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毋使临终,悔之无及。每忆经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信心难生。四者幸备,尤当努力。如登宝山,要得摩尼。良以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生死不了,难免堕落。所以如来极劝众生,发真信心,及切愿心,持佛名号,求生净土。

当以供养三宝,守戒一生,一切所作,种种功德,不求来生人天福报,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则与佛誓愿相契相合,感应道交,定满所愿。如人堕海,有船来救,若肯上船,即登彼岸。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如不上船,难免沉溺。佛欲令汝超凡入圣,汝却愿得有漏之福。福报一尽,永堕三途。如摩尼珠,用弹黄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可不惜哉,宜警省焉。

当知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众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实一切诸佛疾成正觉之最上法门。不可以简便易行,视作等闲。必须以勤恳志心,方能成办。至于修持法则,龙舒文中具载。又有安士全书,具载念佛往生法则并随事积德,居尘学道,齐家教子,淑世善民,种种法则,悉臻奥妙。可谓通儒释于不二,冠古今而无双。一切缁素男女,皆堪永为龟鉴者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与某居士书(代了余师作)”

印光大师:子女与父母的几种因果关系

译文

子女与父母,有四种因果。一报恩:因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去世有恩,以报恩的原故,今生投生来做他们的儿女。服侍操劳奉养父母,必定使父母活着欢心,父母死后祭扫怀念。乃至为官泽福百姓、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重他本人以及敬重他的父母。二报怨:因为父母过去世中,对于子女有负恩背义的地方,因为报怨的原故,来投生做他们的儿女。从小则忤逆双亲让他们伤心,长大后则违反国法,祸及双亲之身。对于父母,生的时候没有衣食奉侍的孝养,还会令双亲死后,在九泉之下感到羞辱。又有更加不堪的,身居权要,谋图不轨,被国家灭门杀族,挖掘祖坟毁伤祖墓。还使天下后世,唾骂其人并及其父母。三偿债:子女过去世中,亏欠父母资财,因为偿还债务的原故,来投生做他们的子女。如果所亏欠的多,则可以孝养双亲以至养老送终。如果所亏欠的少,则不免过早地离开人世。四讨债:因为父母过去世中,亏欠子女资财,因为讨债的原故,今生为做他们的子女。小债则徒劳地浪费抚养、订婚、教育、娶妻的资财,以及种种教诲,希望成家立业,而寿命到了完结的时候,忽然丧命。大债便不止如此,必定导致倾家荡产、家败人亡才罢休。——佛弟子敬译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

印光大师:如何念《观音圆通章》

要念《观音圆通章》,当须念完下文。虽不专说观音圆通,但其文义理致何等圆妙。若节去读之,亦非有罪过,但首尾不全具,为一拣择之病。须念至文殊选圆通偈后,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至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止,则观音圆通一大事因缘完全备足矣。若专念《普门品》亦可。念《观音圆通》必须如《观世音本迹感应颂》所录念。前许止净亦将此后之文作几节录,光为之完录,以其一大事完全无缺方好故。

《金刚经》注家甚多,省豁好看,宜请宗泐《注》看。《净行品》经意,法法圆通,不宜在字句间死执也。得美食而满足其愿,心无羡欲,并断惑证真等义,通包括之。若止作食会,则完全悖经意义矣。至于所作皆办,具诸佛法,岂有不摄往生极乐之意在内乎?固宜依经而念。若如汝说,念佛之人净行偈偈均当改之,则成违经妄作矣。《彻悟语录》,光何暇诠疏?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念佛居士书(即正编文钞之永嘉某居士)”

印光大师:现今救世要法,必须注重因果报应,家庭教育

现今救世要法,必须注重因果报应、家庭教育。(亦须注重因果报应)俾一切人各各敦笃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以深信愿,求生西方,如是宏扬,方有实益。若不在此处著手,则唯上根人得益。又或修持佛法,或有不知因果、不尽伦常等弊。

勿道中下之人堕此不知,上上根人亦多有之。是以教人须在平实处脚踏实地切实行,为最上一著。勿曰此浅近法,何须提倡?夫千里之行,始于初步。九仞之山,亦一篑所积。江海之洪阔深广,由聚众流而成。若轻平实一法,恐难得其实效。

印光大师:“复宝静法师书”

现今之世,若欲挽回世道人心,必须以敦伦尽分,知因识果,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主。至于谈玄说妙,虽似高超,倘不重躬行,则成以身谤法。

古语云,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匹夫何能令天下治乎?须知天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果能人各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则贤才蔚起,而一切捣乱及土匪强盗不复再生。其已作此种坏人者,亦可相观而化矣。光《文钞》中屡言之,此不备书。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郑慧还居士书一”

现当末劫,礼教云亡,欲挽回世道人心,必先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世间圣人所说因果,如“积善之家......

印光大师:推荐用《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占卜

《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相传为唐代玄奘大师赴西天取经途中遇观世音菩萨慈悲摄受,令其预知前途祸福吉凶而传。今传世之本乃据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之影印本排印。

大明中宫皇后,每斋沐焚香,捧诵《观音灵课》,时为社稷卜岁丰,祈太平,屡屡感应。明万历壬辰年春正月十五日,大明中宫皇后下旨京都“衍法寺”刻印流通,印施百卷,以便臣民决疑,令预趋吉避凶,阐明法宝,慈泽后人。此为《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之由来。

清光绪七年(1881年),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年二十岁时,趋南五台山莲花洞寺拜道纯和尚为师,剃发出家。出家不久,遭长兄遣回家严加看管近三月许。一日,大哥因事外出,二哥劳作于碾谷场,大师虔心占求《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得“高明居禄位,笼禽得放生”之兆,便知出行时至,于是趁机潜回寺院。依此印光大师虔求《观音灵课》之事实,可知求《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决疑实符佛教本义,非迷信占卜可比。

印光大师云:“观音感应课者,俯顺世情,令卜休咎,以期同种善根之妙方便也。”故凡欲占卜决疑者,皆须恭敬称念“南无(读‘拿摩’)观世音菩萨”圣号。称圣号者,种无量善根,得无量福德。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有求必应,可为虔诚祈祷者决......

印光大师: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凡事必须善虑,不可任意而为。即如布施一举,颇为善事。而不知惭愧者,反成障碍,固当以拒而不纳为事。纵有来者,但小小相与,彼自不来矣。亦不必动气发粗,但以不理为最上之策。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念佛居士书(即正编文钞之永嘉某居士)”

真念佛人专一念佛,成佛尚有余裕,修行固以专一为贵也。真念佛人兼念观音,亦可为念佛之助。何以故?佛度众生,尚须观音相辅而行,况吾人上求下化,兼念观音,岂有不可之理乎?汝所问者,皆是见理不明,故成担板之见。只见一边,不知尚有那一边也。

现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宜于念佛外,兼念观音。果能至诚恳切,自可蒙恩覆被。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印光大师:如来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理尚可胜残去杀,而况至极深远之圆顿大法

诸佛菩萨,于诸众生等作利益,无有偏党。如天普盖,如地普载。如日月普照,如膏雨普润。了无憎爱分别之心。然由众生向背不同,致令损益天地悬殊。譬如人处天地之间,以不善摄生故,或因严寒酷暑而致病,或因堕坑落堑以亡身。只宜归咎自己,岂可怨尤天地。又如日月当空,盲人虽不睹光,亦蒙其照。时雨等澍,小草纵难冲霄,亦遂其生。光润是一,而得益各别者,由目坏根小之所致也。其慈悲誓愿,以己功德回向众生,冥熏加被。与垂形六道,和光同事,种种方便利益众生之不思议事。若非彻证自心,遍阅大藏,何由得悉知亲见也哉。今以显而易见之一事言之,诸有智者,自当以一悟诸,深感佛恩,而悲其闻法修持之晚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四》:“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三”

印光大师:如果能够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就可以承蒙菩萨加持护佑转危为安

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以前,早就已经成佛了。法号为:正法明如来。只是因为感念众生的苦难之心没有止境,爱护众生希望给以安乐之愿没有边际,所以在十方世界,普遍化现菩萨以及人、天凡圣等等身份,来布施众生以无所畏怖,给以彻底的救济和度脱。《普门品》说:“应当用什么身份得以度脱的人,菩萨就会现什么样的身相而为之说法。”菩萨不但现作有情之身,就是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林、殿阁,也能够随顺众生的根机而为变现。总是以众生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自己的职责。所以,凡是遇到战争、水火灾害、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的事情,如果能够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就可以承蒙菩萨加持、护佑,转危为安。而现在,杀戮的浩劫充满世界,全球都没有安乐的和平之地,也没有可以幸免战火侵害的人。希望中外同胞,共同称念观音圣号,共同以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慈悲之心作为自己的存心,共同以观音菩萨利益他人利益动物之事作为自己的职责。这样,便能够是非人我的念头停息,斗争平息,自然可以共同拥有太平盛世,共同享受天伦之乐。纵然使定业难以转变,而丧失身命,也可以仰仗菩萨的神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此,便是因为过去世的罪业......

印光大师: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利生之事例

大矣哉华严经之为教也。称法界性,说常住法。依真如心,示即具体。理超象外,道契寰中。寂照圆彰,能所双泯。离凡圣之假名,绝生佛之称谓。然而珠在衣里,迷者不知。不得不于无可修中论修,无可证中论证。故有五十二位之次第,信解行证之浅深。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及至圆证妙觉,不过复其本体。于本体外,了无所增。但以智断究竟,彻露本地风光。圆满菩提,实无一法可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者,此之谓也。十方诸佛成道,无不说此法门。十方菩萨修行,无不依此轨范。文虽八十一卷,六十万余言。而恒沙法门,包括净尽。无边妙义,显示无遗。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全多即一。全他即自。故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故得受持诵读,罪山崩而福海洪深。书写流通,迷云散而慧日朗耀。

(慧)宿生多幸,得入法门。往业甚深,心不契道。拟欲书此不思议甚深大经,忏除宿业。蒙寂山和尚,谛闲法师,及诸善知识,提奖赞助,得遂其愿。但以少阅经教,未谙规程。虽常燃香灯,随书随礼。而字体随便,不甚端整。孤陋寡闻,有过不知。时历二周寒暑,已书六十余卷。一日有一老宿见而呵曰,汝发心写经,拟欲资之以忏宿业,显本有,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其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