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印光大师:由杀生宴客转为戒杀吃素之实例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劝戒类遍》载,福建浦城令赵某长斋奉佛,其妻绝无信心。适值五十生辰,买许多生命,欲杀而宴客。赵谓:“汝欲祝寿,令此诸物皆死,于心安乎?”妻云:“汝之话均没用的。依佛教,男女也不同宿。这些畜生也不杀,再过几十年,满世间通是畜生了。”赵无法可设,遂任他去。至晚妻梦至厨房,见其杀猪,自己已变成猪。厨子捉其四腿,置砧上杀。用人从旁边看,急叫彼救,皆不一应。杀了破肚抽肠,尚知其痛。猪杀已毕,又杀别物,己又变作别物,痛不可言。稍歇一刻,见一用人持一鲤鱼,丫头言:“将此鲤鱼交厨子,为太太作鱼羹。候太太起来,好作点心。”遂斩其头尾,刮其鳞甲,斩作小丁。一丁一丁,都知其痛。痛极而醒,心惊胆颤。丫头持鱼羹来请吃点心,不忍吃矣。令将所买之生,通通放生。以亲尝其味,故依夫吃素念佛,求生西方矣。汝妻或承三宝威神加被,亦亲尝其味,而始回心也。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净善居士书二”

甚矣,杀生食肉之情事惨,而贻祸深且远也。夫人与诸物,同禀天地之化育以生;同赋血肉之躯;同具灵知之性;同知贪生怕死,趋吉避凶;眷属团聚则欢,离散则悲;受惠则感恩,贻苦则怀怨,一一悉同。无奈诸物以宿恶业力,致堕畜类。形体不......

印光大师:须发露忏悔,竭力改过,事事力改

昨明道师持汝书来,观其发露忏悔之词,可谓有志之士。然须日日扩充,庶可不至以佛性功德力反作造恶业受剧苦之据也。天大罪业,当不得一个悔字。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尧、舜、佛、菩萨,与吾人之心同一觉体,但以吾人逆性而修,则沦于业苦众生之中耳。汝既知非,应力改过。能事事力改,则可至无过之地。若只暂时发愧悔,仍然因循不自修持,则仍旧在罪业海中漂泊沉沦,莫之能出也。祈详读各书,当步步入胜,庶不至虚生浪死,与木石禽兽同生于天地之间,生无益于人,又有害于人也。

……

(其二)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乃不立志之所致也。无志,则不生惭愧,安于凡愚,便长劫轮回于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也。汝既发惭愧心,发希圣希贤、学佛学祖之心,固是宿生善根所使。然当日新又新,俾从前之种种不正当之念虑作为,完全抛却,一刀两断。切不可藕断丝不断,缠绵因循,则必至不久仍归故辙,依旧埋没于十种恶业之中,致本具之明明德佛性,皆被彼障蔽而不得显现,以作圣作佛之姿,为阎罗之囚、狱卒之对,可不哀哉!今为汝取法名为慧振,谓以智慧振拔,以期自他皆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出五浊恶世,登彼九品莲邦也。

前所寄书,均可依之修持......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第四日说成佛大因果并略释四料简要义

第四日 说成佛大因果并略释四料简要义

前两天,余已将因果谈过,今日仍谈此事。需知前之所谈者为小因小果,今天所谈者为大因大果。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皆不出乎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总不能离于因果。现在之人,徒好大言,不求实际,辄谓因果为小乘法,此实大谬。当知大乘小乘,总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是依生灭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小果,是证阿罗汉果。大因,是修六度万行。大果,是证究竟佛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不差毫厘。所以不独世间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萨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若谓因果为小乘,则菩萨佛亦是小乘乎,其言之狂悖,可知矣。

本会是护国息灾法会,余以为但息刀兵水火之灾,尚非究竟,需并息生死烦恼之灾,乃为彻底办法。吾人昧己法身,断佛慧命,可悲可痛,较之色身被祸,何止重百千万倍。故必能护持法身慧命,断生死烦恼,方算尽息灾之能事。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是。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然此但指其见自性......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第三日申述因果原理并证以事实

第三日 申述因果原理并证以事实

前昨两日,余曾将因果道理,及护国息灾的方法,略略叙述,今日本可不必再谈因果。但有不得不申述者,拟进一步,再将因果之原理与事实,互证说明,俾大众知所警惕。现在世人不明因果之原理,以为妄谈邪说,即随处讨便宜,不肯吃亏。殊不知便宜即是吃亏,吃亏反是便宜。

如今之为父母者,多溺爱其子女,不严加管教,致养成其好钱财,好贪便宜的习性。以为如此可以保守家产,不致损失。岂知适得其反,贻患终身。间接亦与国家社会,有无限之影响。

兹举一事为例。隋朝代州赵良相,家资巨万,有二子,长曰孟,次曰盈,盈强,孟弱,其父将终,分家资为二,孟得其上。及良相死,盈尽霸取其兄之产,止予兄园屋一区。孟恃佣力以自活。未几,赵盈死,生孟家为子,名环。后孟亦死,生盈家,与盈之子为儿,名先。及长,而孟家益贫,盈家益富,赵环即为赵先作仆使为生。谚云,天道弗平,盈者益盈。环一日,闻其寡母曰,汝叔盈,霸汝家产,致汝世贫,今至为其奴仆,可不耻乎。环因怀恨,欲杀赵先。

开皇初年,环从先,往朝五台,入峨谷东数十里,深旷无人。环拔刀谓先曰,汝祖,我父之弟也,汝祖霸我家产,致我世贫,今为汝仆,汝其心忍乎。我今杀汝矣。先即捷走......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第二日說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欲言护国息灾,先要知国如何护,灾如何息。我谓欲达此目的,有二种办法,一是临时,二是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诚有无限之功德。即临时虔敬而求护息,亦有相当之效力。不过仍以平素大家能护息为好。

盖平素若大众茹素念佛,愿力相继,则邪气消而正气长,人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自能国家得护,而灾祸不起矣。古书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盖已乱之治难平,未乱之治易安。治国亦如治病,有治标者,有治本者。治病者,是已乱之治,病成而求其速效,不得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先治其标。其标既愈,然后再治其本,使之气血周流,营卫舒畅。本既痊健,自能精神振奋,可以奋发有为。

现时国家危难,已至千钧一发之际。余以为今日欲言治国,需标本兼治。兼治之法,莫善于先能念佛力善,戒杀吃素,且能深明三世因果之理。盖现在世界之劫运,吾人所受各种灾难,皆由过去多作恶业,以致现在感受苦果。故知此种恶果,即是过去恶因之所造成。欲免苦果,须去苦因。过去已种之苦因,念佛忏悔,乃能消除。现在若不再种苦因,将来即可免受苦果。何谓苦因,贪瞋痴三毒是。何谓善因,济人利物是。若人人能......

印祖故事:谛公病重弟子疑,问疾劝念观世音(42)

按周克复观音持验记,载一事。其病与公稍同,其人品与公天地悬殊。彼尚能蒙菩萨加被,令其宿业顿消,痼疾立愈。况我公为现在法门第一人,其法道之兴衰,系于一身之存亡。倘能将平日与人讲普门品,及观音圆通之全幅精神,用称念洪名。当不离此心,即蒙消宿业而获安隐。转使先生讥诮,谓为佛法不灵者,皆相援而皈依信奉,唯恐或后也。”信中最后说:“然公之本心,光固不得而知,且约己浅见为论。即实受安乐,绝无苦恼。亦当以求菩萨救苦,为大众作榜样也。”

从信中可以看出,印光先说谛公生病是现身说法教化四众。接着说先后从四位法师询问谛公的病情,足以说明莲友情深。印光大师受具足戒期间,曾经念佛使自己的眼疾痊愈,因此深信称念佛、菩萨圣号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他接着劝请谛公放下身心,拌一条穷性命,志心念观音菩萨,以求身心悉皆安隐以及得大解脱,获真圆通。之所以这样劝请,是为了让世人和浅见者消除对佛法的怀疑。因为谛公是法门领袖,讲经数十年,天下闻名的大法师,如果自己的病都治不好,怎么能让世人相信佛法灵验呢?印光大师的劝请完全为众生法身慧命着想,为法门着想。

后来谛闲大师在讲普贤行愿品时回顾说,当时在病中虽不能行动,因发愿终身受持此经,所......

印祖故事:为挽劫运弘因果,缩小排印安士书(41)

民国十年夏历七月廿六日,印光大师为料理刻经事,又一次下普陀山去扬州。这次主要是刻印《法华入疏》和木刻版《印光法师文钞》。七月二十九到达上海,去有正书局打听高鹤年居士的消息。八月十一日到南京访同乡王幼农居士,王居士当时在作赈灾方面的事务。第二天刘圆照、魏梅荪等名士来访。魏梅荪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师:“佛法某也相信,佛也肯念,师之文钞也看过,就是吃不来素。”大师开示说:“富贵人习气难忘,君欲吃素,祈熟读光《文钞》中南浔放生池疏,当数数读,自不能吃肉食矣。”

九月初五,大师由扬州回到上海。友人邀大师去杭州,由杭州再回上海。尤惜阴、张云雷、丁福保等居士与大师商议,希望大师出面提倡,排印缩小本的《安士全书》,向全国流通,以挽回劫运。大师表示赞同。大家立即分头行动。尤惜阴居士极力料理,特出广告,普劝印施。大师计划打四付纸板,印二三十万部。让全国二千四百十一县主要机关,及军政要人,都能读到《安士全书》。尤惜阴的朋友刘木士跟尤惜阴的心愿相同,计划请南洋相识的富商出资助印。一半书归南洋新加坡、槟榔屿(菲律宾)、荷兰施送南洋各岛中学校,以《欲海回狂》,作修身教科书。一半于祖国施送,让大家都能得到道德教育。

关于......

印光大师:明因果,人前人后,表里一致

寡过未能为我憾。

居心无伪任人非。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①,则邪念自清,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倘能以不贰过③是期④,则学得一分,便得一分之实益矣。」摘自《印光法师文钞》复陈伯达居士书二

【注释】

①慎独:君子在一人独处、不为他人所知之时之处,更要特别谨慎,严守道德规范。

②贴骨大疮:一直烂到骨头里的大疮。犹如说“心腹大患”,是指很严重的大毛病。

③不贰过: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何晏集解:“不贰过者,有不善,未尝复行。”贰,音二,这里指重复、再次。

④是期:期,是指期望、目标;是期,就是指拿“不贰过”作为目标。

【白话】(如诚法师/译)

学佛之人,先从知因识果,谨慎独处上下手。既然能够在独处中谨慎不苟,那么邪念自然清除,何至于有不如法的地方。如果有,就应当努力令它断灭,才是真实行持。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持愈下,这是现今学佛,自称通家之人的贴骨大疮。倘若能够以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自我期许,那么学得一分,就得到一分的真实利......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患难病苦应念观音加护

印光法师:净土法要——患难病苦应念观音加护

印光法师说:眼疾尚未愈,而热无避处,又加时疫。此众生同分恶业所感。祈遍令乡人同戒杀生,念观世音圣号,以期疫疠消灭。果能恳切志诚,决定有大效验。即汝之眼疾,亦当由宣布此语,而得痊愈。茫茫大苦海,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虽菩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文钞三编·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四) 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普门品》谓:若有众生,多于淫欲瞋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之。念佛亦然。但当尽心竭力,无或疑贰,则无求不得。然观音于娑婆有大因缘。于念佛外,兼持观音名号亦可。或兼持楞严、大悲等咒,亦无不可。(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时疫流行,妻子罹病,当令彼等,各各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汝若会念大悲咒,当加持大悲水令服,自可痊愈,正不必汲汲于医疗也。(文钞续编·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汝父摇头之病,乃示不能痊愈,由念佛可痊愈之迹。汝欲完全好,也有法子。汝与慧贞,及汝妻三人,至诚念观音求加被。果真至诚,决可痊愈,以......

印祖故事:笃信观音宿根深,儒佛融通仰印公(66)

费范九(1887 一1967 ),名师洪,字知生,南通平潮人。费范九自幼聪颖,州试名列榜首。后入江宁法政学堂,毕业后参与办理两淮盐务。民初回通州任张蹇秘书,协助督办水利保坍工程,主编《南通报》。由于母亲信仰观音菩萨的缘故,他也对于佛教缘分颇深。

费居士在南京参议省政时,曾经与同人讨论儒理,但不谈论佛法。他并不是不信佛,而是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谈禅说教,甚深微妙,学者不会,就会流于荒诞。至于谈论因果轮回、诸天之欲乐与地狱鬼畜之惨苦,又恐愚夫愚妇沉溺泛滥,莫知所归。不如儒道中庸,易知易行,致谨于伦常日用之间,而不蹈过与不及之弊。后来请得《印光大师文钞》,展读一遍。了解到大师弘扬净土,而不废弃儒教。曰敦伦尽分,曰齐家须重母教,曰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西方。以世法之闲邪存诚,而进求出世法之超凡入圣。儒佛融通,相成而不相悖。费居士从此以后改变了自己的宗旨,而皈依印光大师的愿望,与日俱进。民国十六年(1927年),他先给印光大师写信请求皈依,七月二十九日,大师回信说:

“数日前,由山转来手书,知慕道心切,修持唯谨,不胜欣羡。但以沪地冗繁,未能即复。昨因事来杭,略有暇晷,遂书大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