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44~47

正文:辱人求胜

译文:有的人肆意凌辱别人,以显示自己的高贵与胜利。

分析

“禹开九洲周伐纣,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历史上多少轰轰烈烈的名人,如今却在哪里?争强好胜者今又何在?可见侮辱人者,未必会取得真的胜利,也未必就高人一等。如若不顾他人难堪与否,只为自己心里畅快,必将种下冤冤相报的种子,因缘聚合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别人的侮辱。

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侮辱人的方式求快乐,或者显示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反而会忍辱,用此摧毁嗔恨,他们不论今生,过是来世都会获得快乐。因为他们知道嗔恨的本体是了不可得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境,什么样的逆缘,也不会生起丝毫的嗔恨心。

当然,忍辱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遇到对境时,做起来确实非常困难,这就需要修行,要断相续中的烦恼,必须一步一步来,通过长期的闻思与修行相结合,才可以让自己的心态彻底调整。做为一个修行者,嗔恨心除了危害我们以外,就没有其它工作了,所以,我们一定不要犹豫,要想方设法把它根除掉。

事例一

家长心情不好,虐待女儿致残,获刑3年。2006年4月3日,乌鲁木齐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17~20

正文:扰乱(61)国政(62)

译文:有的人居官,不但不能爱国爱民,反而制造事端,扰乱了国家的政务,破坏了安定团结,弄得民不聊生。

分析

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现在强调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改革的年代,创造利国利民的新法是十分必要的。但在一个新法出台之前,决策者一定要多方调查研究,即要使政策附合国情,又要适应民意,要尽量使其有利无弊。另一方面,所创新的方法,一定要附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能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欺上瞒下,好大喜功,任意更改国家政令,势必扰乱国政,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对面看来,有智慧的人做官,必定忠心为国为民,每项改革政策的出台,都要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十分小心谨慎,宁可小步前进,绝不用大刀阔斧的方式进行。并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随时调整不足之处,坚决不以牺牲国家和群众利益为代价。并且善人的变革会尽量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在变通中做出许多惠民的事情,使一方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太平盛世的日子。

事例一

在上个世纪的1997年,刮起一股卖国有企业风,某县级市的市委书记赵某,为了成为改革的典型,在全地级市几个县区带头把县......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52~54

正文:挫(128)人所长(129)

译文:有的人见到别人有优点长处,就千方百计挫折他,使其不能发挥所长。

分析

佛家讲随喜功德,就是对他人所造的功德,没有嫉妒心地随喜。这是对治凡夫很重的一个烦恼——嫉妒的方法。嫉妒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个很大的烦恼,对一个人来讲,嫉妒心是事业、生活中的一个很大的障碍。随喜功德教人们不但不嫉妒人,还要知道别人的好处,看到他们的善行、善事,能真实生起欢喜心,同时,还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促成他,使善行善更圆满。要知道,我们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同样,由于嫉妒心的作用,唯恐别人超越自己,对于有才能技艺的人,千方百计压制他,挫折他,使他不能展其才,小则事业受挫,大则误人终身。这是十分阴险的事情。

事例一

王瑞生是某县医院的外科主任,王晓峰是位有名的外科医生,经他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自王瑞生当上外科主任后,就处处压制王晓峰,只把一般手术分配给他,疑难病症虽然王晓峰有经验,有技术,会处理得比别人好,患者也希望王晓峰作手术,王瑞生就是不安排他上手术台。为此,两人产生矛盾。王瑞生说,我就是不让你当县里的“一把刀”。王晓峰也立誓不让王瑞生干好工作。于是他们两个经常到县领导那里,你告......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29~30

正文:讪谤(100)圣贤

译文:有的人妄称新潮,对古圣先贤,不但不恭敬崇奉,反而任意毁谤。

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所以,现代人大多数都能够读一些书。但是,有的人自认为现代社会日新月异,自己又受了高等教育,就片面地看待古圣先贤,认为他们的观点不适合时代,太陈旧,老土,甚至污为迷信。因而任意毁谤,美其名曰:新旧文化的撞击。有的人根本不了解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系,不知道其内容是什么,仅靠一知半解,信口讽刺圣人。有的人执著于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达,不知道圣贤伟大教育净化人心的作用,对人类的深远影响,就一概地斥为迷信。现代人连许多民族的优良传统都抛弃了,还自命新潮。如今在大学校园的食堂中,抛弃饭菜的人随处可见,在多数人的头脑中没有勤俭节约的概念。一位困难大学生说,他靠在食堂中捡剩饭吃来读书,并且吃得很丰盛。他每次吃饭,从不落下一片菜叶,一粒饭,同学笑他吃饭太干净,他说想一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怎么还忍心剩饭剩菜。他的话引起旁边的同学哄堂大笑,并且成为他班级的经典笑话。这说明,一些是非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颠倒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61~64

正文:紊(139)乱规模,以败人功

译文;有的人暗中破坏别人的计划和规模,使他人的事业不能成功。

分析

如果是恶事,是危害国家、社会安定和他人安危的事,使之紊乱,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如果是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后代成长,或者经济发展,教育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等事,因为个人嫉妒而破坏捣乱,使事好不能成功,这实际上是破坏了经济建设,使亿万人受到损害。阻止教育事业发展,将耽误下一代成长。破坏水利建设,水灾、旱灾都危害人类。所以,这一类事情祸害相当大,让无数人因你个人恩怨受到损害,果报也相当大。即使是破坏别人的公司,使之进入困境或者倒闭,也是一件大恶事。

有智慧的人对他人的事业和国计民生的大事,不但不会破坏,反而会成全。他们还会千方百计谋划,从利益百姓出发,创造出后世可效仿的善业来,善恶主要是发心不同,一是为自己,一是为他人。一心利益自己,损害他人的人,最终将以祸害自己而告终。

事例 一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出来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全国基本恢复正常秩序,企业恢复生产,学校恢复上课,机关恢复工作。但是,他与周恩来的存在,成为“四人帮”夺取政权的障碍,他们就设计第二次打倒邓小平。于是在全国开展了“批......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12~14

正文:狠(74)戾(75)自用

译文:有的人性格即凶狠又暴戾,作事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分析

这一句与上句相连,讲的是使气任性的坏处。有的人由于个性刚强,存心残暴,作事每多任性胡为。在他们眼中,世人千千万万,都不如他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所以事事不满意,人人不顺眼,一切事只好自己来做。再加上凶狠暴戾,行事乖张,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恶事来。

佛经说:狠戾如恶马。是说狠戾的人难调难伏。一个人如若狠戾自用,不读圣人书,不听善人劝,一切自以为是,没有善恶之分,他的人生之路就如同失去了方向盘的车子一样,将来肯定会翻车不可。

不善的人凶狠乖戾,善人却总是心平气和,他们做事,会带动众人一起去做。每当启动一件大事,必当广泛听取各界人士意见,考察相似事情的做法,探讨其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并且要考古察今,详加斟酌,考虑到方方面面,确实对民众有利益才做,所以,他们做事是即稳重又合理的。

正文: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译文:有的人好颠倒是非,别人做了坏事他反而称赞,别人做了好事,他反而抵毁。说话、行事不明是非。应该趋向的善人善事不愿意趋向,应该背离的恶人恶事偏不背离,其举动与做人的原则背道而驰。

分析

从深层次来讲,是与非也就是善......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四章 积善 12~15

正文:推(41)多取少

译文:无论是物品,还是名声、地位、金钱,无论是面对兄弟,朋友、眷属,还是同事,都应辞多就少,让好取差,推高就低,把便宜让给别人,吃亏留给自己。

分析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贪则是一个大大的烦恼,由于贪则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钱财,更多的利益,更多的好处,更高的地位,这都是由于爱自己的缘故,如果能把爱自己,变成爱他人,就能做到推多取少了。

钱财是身外之物,骨肉之间、眷属、同事、朋友之间如果能推让,纷争就没有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钱财,则不能生存下去,而且天下没有不爱钱财的人,也没有不用钱的日子。所以钱财是人生必然不可缺少的东西。从因果上讲,每一个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那么钱财也是有一定数目的。如果命中没有,你想取多推少,多得一点,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贪官,他千方百计贪得的钱,也是他命中该得的。却因为他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拿了不该不拿的钱,而造下恶业。现实中,因为钱财父子上法庭,兄弟之间不顾手足之情,互相争斗,朋友之间见财忘义,甚至为钱财杀人放火,强取豪夺,都是一念自私造成的。所以,推多取少才是人们取财的正确方法。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在钱财面前能够辞多就少的人,则是真君......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四章 积善 1~5

第四章 积善

正文:是道(15)则进,非道则退

译文:我们平时每做一件事都要事先想清楚,若是附合因果规律的善事,附合公众心理的善事,就要身体力行,努力去做。若是逆天理违背公众心理的恶事,就应该立即警觉,赶快停止不做。

分析:

什么是道?道,在生活中指的是人们公认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我们做人的准则。那么这个准则又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顺天理,合人心。非道则反之,就是逆天理,拂人心。为此,我们要招来福报,就必须做附合人心之事,众善奉行。其次,对境一定要做好抉择。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必须先想一想,怎样做才能顺天理,合人心。如果是正确的,就要努力去行;如果是错误的,立即停止。假如我们不是小心行事,一念差错,就会走入非道的路途,所以,对境的抉择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我们面对冤家仇敌,是生嗔恨,还是忍辱?面对公款,和别人的行贿,手是伸,还是缩?对贫困病苦之人,是尽自己力量帮助,还是漠不关心?做生意是诚信经营,还是坑蒙拐骗?这些平凡的事情,考验着我们的身心。我们是选择道,还是选择非道?往往是立见分晓。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清醒地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避凶趋吉,这才会是光明的人生之路。再次,把握身口意的行为。道与非道体现......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四章 积善 6~11

正文:矜(27)孤(28)恤(29)寡(30),敬老怀(31)幼

译文:遇见无父无母的孤儿,要尽力教养他,成就他终身事业,遇见无所依靠的寡妇,要怜悯同情她,时常给予周济。尊敬老的人,爱护儿童。

分析:

沦落为孤儿,是人生的最大不幸,吃穿住都要幼小的孩子独自面对。有亲属暂时收养的,处境也悲惨者居多。一个专门收养孤儿的慈善组织,在几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几个特点,凡是在姑姑和姨家收养的孩子,不管衣服多破,还可遮体。凡是在叔叔家,后母等家的孩子,瘦弱矮小,衣服破烂不堪,鞋是歪的,连手脚都是黑的,甚至不敢上桌吃饭。所以,对于无力保护自己的幼小孤儿,我们尤其要怜悯他们,尽力布施钱财。自己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品牌时装,少美一次发,少买一个数码相机,把钱集中起来,就可以使他们得到相应的生活环境,就能够让他们有机会读书,或者有机会学有一技之长,长大后可以立足于社会。所以,一心行善的仁慈之人,见到孤儿,一定会把他们作为优先救助的对象,千方百计使其成就终身的事业。

鳏寡之人的境界是凄惨的,就如庄稼一样,到了秋天又逢霜打一般,经不住生活的困苦。他们也美丽过,也身强力壮过,现在无儿无女,又失去劳动能力,独身一个,无依无靠,......

关其祯居士:回顾我与净土宗的法缘

从佛学到学佛――回顾我与净土宗的法缘(一)

第309期明觉 文:关其祯

前言

自小在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中,我触及人生的根本大事–生死问题,而进入宗教的领域,寻求终极的解脱生死之道。在林林总总的宗教中,我选取人类历史上最具圆满智慧和道德的释迦牟尼佛为我的依止导师。在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中,我遇上大乘菩萨教,最后选取了易行难信之净土法门。透过忆述我个人与净土宗的法缘,我希望与读者分享我的心路历程和宗教体验。

初闻佛教的「三法印」

我自小对哲学思想,包括宇宙人生的问题甚感兴趣。虽然我读了四年基督教和十年天主教学校,但对这些一神教没有什么感应、感觉等,或许是无缘、不契机吧!反而我在1971年进入香港大学读土木工程系时,正值火红的年代,我却读了很多马列主义的书籍,受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影响和薰陶,曾自诩为一个唯物主义的无神论者。

作为一个知识份子,我仍不断追寻宇宙人生的真谛,例如,为什么我来到这个世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死亡是什么一回事?世界怎样形成?世界会灭亡吗?这一大串似乎永远没有答案的「老土」问题,一直悬在我的脑海中。

1988年,我试图探索中国文化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