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21~24

我们再把长行给大家念一遍:“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在长行里,首先讲到要随喜佛的功德,因为所有的功德里,以佛的功德为最殊胜。佛在因地修了种种难行苦行,为利众生舍头目脑髓,我们如果看过《悲华经》、《佛本生经》等经典,对佛因地的功德会更多一些了解。

《悲华经》是一部专门讲佛陀功德的一部经,如果我们有因缘的话,可以请这部经来阅读。当我们看这部经时,会为释迦佛在因地的种种利生行为感动。在佛的因缘里,因地中他曾经做过各种各样的众生,因为最初在燃灯佛面前发菩提心,以此愿心虽生为各类众生,他都未离开菩提发心。如生为鹅王、生为兔子、生为九色鹿等等,包括他做王子时,看到山下老虎,因为生了小虎没有吃的快要死去了,王子愿意“舍身喂虎”,自己从悬崖上跳下去,让体虚的老虎得以裹腹。

菩萨因地有种种的难行苦行,甚至为了求一句一偈,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事情,我们虽然作不到,但是我们希望发起真诚的随喜心,如果能够随喜佛在因地的功德,也能为自己积聚成佛资粮。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六趣”指的是六道,“四生”指的是胎、卵、湿、化,这四种形式的生命形态,在《金刚经》里说到众生有“或胎生,或卵生,或湿生,或化生”四种生命形态。“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在这儿,不但佛的功德我要随喜,乃至四种生命形态的众生,只要有善行我都要随喜。如果是一头猪有善行我也愿意随喜。经常我们也有看到,动物也是会有善行。这里给大家讲一个记载在佛经里的故事,这个故事影射出来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在佛经里记载,佛有一次讲经,当时就有一个首陀罗去听经。我们知道,在印度首陀罗被称为贱民,从事下贱职业。而这个首陀罗所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呢?是刽子手。他是一个施刑者,平时极其地残忍。出人意外的是,在这次听经法会上,这个首陀罗居然能当下开悟,立地成就了。

法会当中很多弟子知道这个事情后,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这样一个贱民居然能够听闻了一句一偈就能够开悟成就呢?觉得太离奇了,就请问佛,此中究竟有什么殊胜的因缘。佛就跟他的弟子讲了这个首陀罗过去生中的一段因缘。

过去在无始劫以前,这个首陀罗原来是一个声闻乘的法师,而且是一个大法师,戒律清净,精通三藏。在他所住的城市,有另外一个法师,是修学大乘的。因为修学大乘,除自己修学外还要广传佛法,他经常出入王宫,为那些贵族、国王、大臣讲学佛法。因为与权贵来往太密切,引起了小乘法师的不满,小乘法师认为大乘法师是在与权贵攀缘,在贪恋世间法。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对别人的行为妄自菲薄,以自己的心量去揣度别人,但是我们只看到他人的行为,而他内在的发心,却是没办法知道的,有可能他虽然这样做,却有一个更清净的发心,因为我们不知道,便会因此而犯诽谤的过失。

因为小乘法师看不惯大乘法师的行为,他就教诫下面的弟子,说你们要远离那个法师哦,他是恶知识,不要去亲近他等等,说了很多诽谤大乘法师的话。一段时间后,这个小乘法师就出现病相,身上长了很多恶疮,没有办法治好。大乘法师知道后,特别悲悯小乘法师,就主动到小乘法师那里,希望小乘法师能够当下忏悔,以此减轻果报。

但是这个小乘法师,自己并不觉得有过失,在没有忏悔的情况下,他就这样死去了。死去后,由于谤诽大乘法师的恶业,小乘法师下堕到了恶道。因为嗔心的原故,他历经了地狱道的痛苦,因为在果报中,嗔心重者下地狱。

地狱果报受尽以后,小乘法师还要遭受傍生道的痛苦。还是因为嗔心的原故,小乘法师变成了一条蛇。蛇在傍生中,是嗔心很重的傍生。在蛇道里,这个小乘法师很可怜,因为没有机会修善业,他一直转生变蛇。所以说众生一旦下堕到恶道里,再要往善趣就很难很难了。我们也看到这个小乘法师在蛇道里,一直就是作蛇,很可怜啊!

对这一点,佛也一再地教诫我们,要珍惜这个人身,如果我们这一生失去了人身,如果下堕到恶道里,想再要获得人身就很困难了。佛用比喻告诉我们,这种再得人身的机会就像“盲龟遇浮木”一样。

这个小乘法师在蛇道里挺可怜的,就一直当蛇。那么在有一世,很有意思,他遇到的蛇妈妈对它非常地慈爱,每次大蛇都跑出去捕食,捕食回来饲养这条小蛇,蛇妈妈根本不要小蛇出去,害怕小蛇被别的大动物吃掉。因为这种慈爱,小蛇对它的母亲非常地感恩,很感谢它的母亲,当然是这条蛇母亲了。

但是,非常不幸,有一天这条小蛇跑出去游玩的时候,被砍柴的农夫一刀就砍死掉了,在小蛇临死的时候,它发了这样一念善心:“哎啊我死了,如果我的妈妈老了,谁来饲养她呢?”就因为小蛇当时有这样的一念善心,结果就往生到了人道。

从因果来说,如果要从恶道往生善道的话,一定是因为造了善因。这条蛇的一念善心是它临终时发起的,因为这个善念,这条蛇转生到了人道。虽然转生到人道,但由于余业未尽,他仍然很可怜,投身成了首陀罗──下贱人。

这个首陀罗,他的父亲是做什么的呢?是国王的刽子手。在当时的印度,儿子要继承父亲的种性和职业,因为父亲是首陀罗,而且是国王执行死刑的施刑者,所以当儿子的也只能是首陀罗,只能从事刽子手职业。但首陀罗的父亲认为,当刽子手这个职业太残忍了,如果谁犯罪要被砍头,这个刽子手就要把他的头砍掉。于是首陀罗的父亲希望:我的下一代不要再干这样的事情。

因为首陀罗的父亲发了这样的誓言,父亲死了以后,首陀罗的家族不希望这个孩子再来继承作施刑者,结果国王监狱里的死囚犯越来越多。国王觉得很奇怪,一问,才知道因为现在没有施刑的人了。国王就把首陀罗找来说,“为什么你不愿意从事这样的职业呢?”首陀罗就说,“不是我不愿意,是我的家族不让我做呀。”国王就说,“那你自己的意思呢?”首陀罗说,“如果国王需要,我当然要做。没关系的,如果家族反对我,我宁可把他们全都杀死,我也要从事这个职业。”可见他本性有多残忍。

结果国王一听很高兴,让首陀罗从事刽子手。因为首陀罗有无始劫以来变蛇的习气,他在执刑的时候根本不用刀,他可以一口就把犯人的脖子咬断,非常地残酷。但是就是这样的人,那一次却遇到佛来讲经说法,也因为他过去生中曾长于三藏经典,所以能在法会中即刻开悟。

在我们讲到因果的时候,还有在前面讲到忏悔罪业的时候,都有讲到只要我们过去造有恶业,哪怕是经过百千万劫,如果不忏悔的话,同样要偿还恶业的果报。同样的,我们无始劫以来,所种植的善根,它也不会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都在受罪,都在轮回而消失。在某一刻当我们遇到善因缘时,就会引发自己过去的善根,让自己走上觉悟之路。所以当这个首陀罗去参加佛陀讲经的法会,因听经的善因缘,引发了他曾经做三藏法师的深厚善根,哦!首陀罗突然就开悟了。

细想这个故事有很多的道理啊!首先一个,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别人的行为,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别人的发心是什么,而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如果只看表面而去诽谤一个菩萨的发心,这个过失是很大的。佛曾在经中说,如果对一位菩萨起嗔心,所感得的果报,随这个众生起恶心的刹那念头有多少个,就将堕入多少劫时间的地狱。起念头的时间以佛教最小的时间单位“刹那”来计算,而堕入地狱的时间却是以佛教最大的时间单位“劫”来计算,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如《入菩萨行论》里所说:“如是佛子大施主,若谁于彼起恶心,佛言随其心念数,当堕泥犁尔许劫。”

这是修行人应该要铭记的。我们修的首先应该是自己,而不是自以为我现在掌握了很多的标准,把这些标准就像照妖镜一样去照别人,看到这个人不如法,那个人也是有问题。假如我们是这样地在修行的话,只会给自己带来越来越多的烦恼,我们的内心只会变得越来越不清净。因为我们修行的方向错了。

第二个呢,也说明如果我们造了诽谤大乘的恶业,果报是很可怕的,哪怕自己是贵为三藏法师,戒律清净,精通经、律、论三藏,也要去感受地狱的果报。真是善恶有报不会相互抵消。

第三个呢,我们一旦下堕到恶道,要再希望往生到善道就很难很难了,除非自己有善念的生起。但是在恶道的众生要生善念真比登天还难啊!就像那个小蛇,假如说他没有遇到那么照顾它的蛇妈妈,他怎么会生起要报母恩这样的善心呢?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善心,才让它从蛇道能够往生到人道。虽然往生到善道里来,但是由于它的恶业,由于过去的恶业种子,它还会有过去作蛇的很残忍的习气。所以说下堕是很容易的,而要从下趣往上生善趣就太难了,并且恶道的习气也难以一时消除。

第四个呢,不管我们在恶道里受了多久的痛苦,流落了多久的时间,而我们曾经种植的善根,它是不会磨灭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座的所有听经众,都应觉得非常地庆幸。只要我们对善法有一念的欢喜恭敬,这也是在我们八识田中积了一个善因,就是这样的善因,总有一天它会成熟的。

关于这一点在《法华经》里就说:“合掌小低头,皆共成佛道“。佛陀承诺我们,只要我们向佛像合一个掌,轻微地低一下头,都为自己以后种下了成佛的因。当然佛陀也是给我们一点信心,我们只要能对三宝有信心,不管当下是散乱心也好,恭敬虔诚心也好,只要能在三宝面前培植善因的话,最后这个善因都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个果实就是自己最终能够成佛。

通过首陀罗开悟的故事,可以明白很多道理。我们讲到随喜支,要求要随喜所有众生的功德,哪怕是做为蛇道的众生,它可能也有一念的善心,就那一念善心我们也要随喜。不舍弃任何一个积聚资粮的机会,这才是《普贤行愿品》的境界。

关于动物有善心,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方面的报道。比方说前一段时间在网上有报道说,有一条狗死掉了,它的同伴就一直守在它身边,坚决不走开,不管狗的主人怎么去拉它,怎么去叫它,它就是不愿意离开那条死去的狗。这是小狗顾眷另外一个同伴,愿意守在死去的同伴身边,这种要照顾的心也是善心吧。甚至有的动物愿意拿一些食物去分给自己的同伴,这都算是一念善心,对这样的善念我都愿意去随喜。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还有声闻缘觉二乘圣者的功德我要随喜,不论是已经证悟成为阿罗汉的圣者,还是处于有学位的小乘行者,只要他有修证功德,我都愿去随喜他们。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这里特别地提到了菩萨,他们在因地时所修的这一切难行苦行,包括在志求佛道的菩提路上,所做的种种广大功德,我都愿意去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在修随喜支时也应像前面一样发广大的誓言,虚空界尽,我的这种随喜修持才尽,在修持时,身语意三业都不会感到疲倦,不会感到厌离,自始至终保持修随喜的热情。

请转法轮支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世间灯”,指的就是世间觉者佛陀。十方所有最初证悟成佛的这些觉者,我现在殷切地劝请他们,广转无上妙法的法轮。

在这个世间,除了我们娑婆世界,还包括其它世界,只要有佛成道,我都恳切劝请,请这些世间圣者广演妙法,救度群迷。

释迦牟尼初成道的时候,并没有开口讲法。为了显示佛法殊胜,求法艰难,首先由大梵天来劝请佛陀,请佛讲法,但当时佛还是没有开口。梵天又邀请来帝释天,他们一同向佛做祈请,佛仍然没有开口。于是梵天与帝释天又再再地向佛作祈请,并供养佛一个表示广宣正法的右旋海螺,佛才开口讲法。

为什么要这样劝请呢?一个就是佛为了显示正法的殊胜与难闻,要让众生生起对法的渴求心、恭敬心,知道正法难闻,非大事因缘佛不出于世,从而依教修行,依教成就。另外一个原因,梵天和帝释天,在祈请佛陀转法轮的时候,也为自己培植了福报,以此为例,以后的众生如果能劝请初证悟者宣讲佛法,也能为自己培植广大福德。

梵天供养了佛陀一个右旋的海螺,这个海螺代表请佛转法轮的寓意,在再再的祈请之下,佛才为众生说法。我在这里,也希望自己能够经常地请佛转法轮,不是说只我们这个世间的佛才成道。在十方世界其他的刹土,也有佛初成正觉,我们代十方的众生向那些初成道的佛祈请,希望他们来广转法轮。

在长行里有“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在《大智度论》里有说:“当我们祈请时,虽然见不到佛,但佛常知道我们的心,听到我们的劝请之声。”因着这种祈请,诸佛会为众生讲法,也因这种劝请,为我们自己培植广大的福报。

“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除了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的世界,有佛初成正道,并有海会菩萨围绕佛前,“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我自己愿意以自己的身,愿意以自己的口,愿意以自己的意念,“种种的方便”,行种种的方便,这种方便指什么?就是说只要能让佛转法轮,开演讲法,叫我做什么我都愿意,毫无怨言。“殷勤劝请”,这个劝请不止劝一次,或者只说一句客气话:“佛您跟我们讲法吧。”不是的!而是再再劝请,无有疲倦,无有抱怨。在释迦牟尼佛初成道时,也是由梵天与帝释天再再地劝请,以此重法缘起,最后佛为大众讲法。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我这种劝请不是一时一刻的热情,而是长久对法的渴望,也就是说尽虚空,遍法界,只要是有众生,我的劝请就不会停止。

请转法轮也包括祈请一切善知识广转法轮,因为所有的善知识住世,不仅仅是我们看到他而已,应该更希望他能够为众生讲经说法,能够开启我们的眼目,这一点非常地重要。假如作为愚顽众生,没有听闻教法,没有通过正法的熏习,自己的智慧是打不开的。在这一点上,请转法轮就显得特别地重要,希望这些善知识,能够为我们讲解正法,能够开启我们的慧目。

佛教之所以能够流传到现在,也是历代的祖师大德,他们把佛教的火炬,一代接一代地传到了现在,如果没有像这样请转法轮,请这些祖师大德常为讲法,传授众生开解智慧的教法的话,我们现在就算有佛经,仅凭我们的小知小见也没办法看得懂,更没办法真正地明白。所以要想佛教长久住世,就要修持请佛转法轮,请一切的善知识转法轮。

对众生来讲,正法是修行的依据,要能够真正明白法的义趣,才能够真正地依靠法来成就。如果没有善知识对法的讲解,对我们的摄受,单凭我们自己是难以运用正法之船的。所以要能安全到彼岸,请转法轮就很重要了。

今天我们讲到了第五支请转法轮支。在前面的礼敬支、供养支、忏悔支、随喜支、请转法轮支,都是为我们培植善业福报。作为修行人,如果能够经常地做这些善事的话,也就是让自己在菩提之道上的资粮越来越丰足。资粮具足,我们的修道才会越来越顺利。谢谢大家!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