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36~38

趣入佛语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佛语是非常清净的,不像我们凡夫说话,凡夫说话经常是语无伦次,经常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说一些给众生带来不利的话。但是佛的语业清净圆满,佛不会说一句妄语,不会说一句无益语。在《金刚经》里,也有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的一句话具足众音,“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像辩才天女一样,有无数的舌根,佛的舌根也是无穷尽的,可以以一音满足众生听法的意乐。以此非凡语言天赋,法音宣流,辩才无碍。

佛不会说众生逆耳的话,佛说话每个众生都喜欢,佛经里经常有这样的描述,佛在讲经时候的听经众是,“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十方所有众生都愿意聚集在讲堂,听佛讲经。因为佛说的话能够让众生意乐,众生听了欢喜、听了高兴,听了得甚深受用,引发三业清净。

有一次,佛在讲法的时候,有一只青蛙在池塘里面,因为听佛讲法,它心生欢喜,一高兴,就跳出水面,跳到陆地上来了。但这只青蛙非常不幸,当它跳到地面时,恰恰有一头牛经过,也许也是来听佛讲法的吧。只听得“啪”的一声!牛脚踩在了青蛙身上,青蛙当场就死了。因为这只青蛙有听法的意乐,它当时正沉浸在闻法的欢喜当中,以此善因青蛙往升到了天上。

青蛙升天了,来到天界的青蛙当上了青蛙天子。我们大家都知道有名的“青蛙王子”,而佛经里的这只青蛙却是一位青蛙天子!青蛙当上天子后,就想看一看,我的前一世是作什么的呀?因为天上的天子都有神通,于是它用天眼一看,噢!我前一世就是一只青蛙呀,太低微了,而且被牛踩死的青蛙尸体还在池塘边呢。那我又是因什么原因能够升天作天子的呢?哦!是听了佛讲经说法,因为心生欢喜,以此意乐而往生天界啊!

在这里,我们也发愿自己有佛的语业功德,能够像佛一样辩才无碍,宣讲法音让众生欢喜,也给众生带来因听法而生起的种种福报因缘。这也是一种功德,如果自己说话,众生喜欢听,而且能信受,遇到提问能圆满回答,不会瞠目结舌这些都是自己福报。如果我们常常这样像普贤菩萨一样发愿,以后就能感得语业圆满的果报。

趣入如来转正法轮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对十方三世诸佛,用无穷无尽的语言,恒常宣讲的一切契理契机妙法,以我甚深的理解,能够趣入佛的知见。

我们已经无数次地听到三世十方,所以可以从字里行间里面,感悟普贤行愿的博大,说从时间上,《普贤行愿品》提到的总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从空间上,《普贤行愿品》提到的总是四方、四隅、上下十方,在《普贤行愿品》里面,谈到的时空,总是囊括了所有时间和空间。

佛讲经的目的,按《法华经》的说法,就是希望让一切众生能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佛为什么要给众生讲经,还要讲四十九年呢?其中最终的目的就是叫众生,能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让众生也能趣入佛之所证,佛之所行,佛最后的所得。让众生也能够真正地登上法王子位。

众生心量狭小,怎样让众生也能体认自己佛性本具,也能究竟成佛。在《法华经》里面,有很多故事,启发小心量的众生,让他们敢于承担自己也可以成佛做主,提升众生对本具佛性的认可,为众生开显自心宝藏。

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比喻,就是

“穷子喻”。说有一个长者,他的儿子早年走失了,流落到其他城市,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就只能以乞讨为生,穷困潦倒,非常可怜。这样过了很多年,他自己摸摸索索又回到自己最初出发的城市。很偶然,他走到一家大家长者的门口,被长者看到,并且被长者认出这就是自己早年丢失的儿子。

长者看到并认出自己的儿子,非常地高兴,立刻叫身边的下人,去把穷子叫回来。结果因为穷子走失多年,已经忘记了自己其实是从这个家里出走的。他自己像一个乞丐一样到处流浪,突然看见后面有穿着华丽衣服的两个人来追自己,穷子吓坏了。甚至于在经书里这样描述,他当时就昏蹶了,吓昏在地,他不知道这些人来捉他干什么?以为要捉他去受刑。其实这是长者叫这两个人来追穷子回去,让他继承家业的。穷子因为不知道,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刑法,害怕到了极点。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自卑懦弱的人,他的当时精神状态,他的当时精神面貌。穷子当时吓昏了,不堪承担家业。这两个人就回去跟大富长者禀报,长者摇头,说:“那这样吧,用冷水把他泼醒,就跟他说,这个大户人家要找一个除粪工,问他愿不愿意干这个工作。如果他愿意,就把他带回来。”

这两个人又去找穷子,穷子一听,哎!这个工作适合我,为什么?因为生活从此可以过得比较安稳,有三顿饭吃了,穷子当时就答应自己愿意当掏粪的佣人。

来到长者家,穷子成了一名掏粪的下人,穷子对这份工作干得非常地认真。而这个长者呢,为了要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儿子,也放下自己的尊严,也去当除粪工。长者穿着破烂,打扮跟穷子一样,每天也和穷子一起除粪。

这样一来二去,长者与穷子开始熟悉起来。熟悉以后,长者就对穷子说,“哎呀,我现在老了,自己又膝下无子,你愿不愿意当我的干儿子呀?”穷子一听,哎!自己从小就没有人爱,假如有人愿意作自己的父亲也蛮不错,穷子便欣然答应了。

就这样穷子和长者建立起了父子关系,尽管是一种义父义子的关系,但比过去的关系更亲密一点。这样穷子在长者面前,开始随便起来,进进出出就像一家人一样。

终于有一天,长者把穷子叫到跟前来说:“我这儿有一串钥匙,这钥匙统管了我所有的家产。实话告诉你吧,其实我们除粪的这个家,就是我的家。你从小离家出走,我找你已经找了很多年,我老了,希望你来继承这个家业。”

因为穷子跟长者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们彼此已经熟悉了,建立起了感情,穷子不再怀疑长者的话。就这样穷子继承了父亲的家业。

我们要有兴趣去读经书,经书能把我们带入一个更殊胜的境界,最优秀的诗歌或者故事,应该是出自佛经。

佛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我们本来是佛性本具的,但是因为自己一念无明的迷惑,让我们的自性迷失了。然后在轮回里不断地受苦,在轮回里受种种的折磨。佛陀作为慈父,他肯定每时每刻都在忆念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呀?希望儿子能回来,希望儿子回来能够继承自己的家业。

佛视众生如一子,每一个众生都像佛的独生子一样。虽然我们不争气,虽然我们不认可自己也能够像佛一样,但是佛永远像故事中的长者一样,期待着,等待着我们回家。但是由于我们的本性,已经迷失了太久,我们已经不认可自己可以成佛作祖,根本不敢去认可自己也有这个本事,可以圆满觉悟。

就像故事中的那个穷子,因为受的苦太多了,流落的时间太久了,现在突然有人说,哎,你现在可以成为这一幢房子的主人,穷子一听就害怕了,并且一下子昏死过去。如果佛说我们也可以成佛,我们也不敢认可。于是佛就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接迎众生,示现我们熟悉的丈六金身,现比丘身为众生说法。

如果佛以法身为我们讲法的话,我们是听不到的,而且也看不到佛。所以佛是放下自己的尊容,以丈六金身,现声闻相来救度我们,现比丘相来接迎我们。就好像在故事里面,那个长者放下自己的尊贵,跟穷子一样去当一名除粪工人。为什么以扫除粪便来比喻呢?就是通过修道,让我们的身心能够清净,扫除三业罪障。

只有当我们的业障,身心得以清净,佛觉得可以接替王位的时候,佛才把这个家业交给我们。所以我们前面在讲菩提心加行的时候,也一再地讲到,发菩提心的人,要消除业障,培植福报。为什么我们要学佛,佛讲这么多的教法,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最后能够像他一样,能够继承他的事业,最终也能够觉悟成佛。

趣入诸劫趣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在佛的境界上,时间是没有障碍的,可以深入未来,穷尽未来所有劫的时间为一念,也可以将三世所有一切劫的时间,以一念来含摄,无量劫可以纳为现前一念,对这一念佛能够瞬间趣入。

我们看到很多成就者,在他的境界里,时间对他来讲是无有障碍的。因为时空是依有情而假立。假如说我们,已经证入到了无我的境界,那因我而安立的时空也就会消失。这个境界我们很难想象,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讲,应该说对在座的所有人来讲,“我”是真实的,那么依“我”而安立的时空也就是真实的。我们无法超越时空,就是因为我们难以跨越“我”这个障碍。

如果一个人已经证悟到了空性,已经证悟到了无我的境界,那么时空在他面前就不再那么真实,因为我是不真实的,因之而建立的时空,也不可能再真实。但这种境界对于坚执自我的人,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真实的“我”存在吗?我们经常在诵《心经》,《心经》里就讲到了“照见五蕴皆空”,认真分析一下,这个“我”,到底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呢?就这五样东西,色、受、想、行、识。那色、受、想、行、识,是不是又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呢?《心经》告诉我们,五蕴皆空。它们也是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没有哪样是真实的。

比方说我们说到色,也就是说我们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身体,这个身体是真实的吗?不真实。因为医生告诉我们,十二年我们全身的细胞要换一次,那么我们昨天的色身,是不是我们今天的色身呢?如果我们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已经不是了。因为我们的细胞每时每刻没有停止过新陈代谢,我们又怎么能认可这色身是真实的呢?对不对,它本身是刹那变化的,如果真实,那么哪一刻是自己呢?

再说受蕴,从感受上来讲,我们可以把受蕴分为三种感受,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可能前一刻的我们还感受苦,但是这一刻我们已经很快乐了,对于同样无常变化的感受,哪一刻的感受是真实的呢?是不是。如果受蕴是“我”,那么哪一刻的受是我们所坚执的“我”呢?

想蕴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前的思维想法,也是在刹那变化,哪一刻的想是真实的呢?可能说我们昨天有一个想法,但今天又已经否定了,对不对?小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理想,想这样想那样,但这些都已被现在的我们否定了,如潮水般涌动不停的想蕴,哪一个是真实的?哪一个是不变的“我”呢?

行蕴也是这样的,行就是我们的造作。每天身口意造作的三业,可能前一刻的我们还在修善法,但下一刻却有一个人来指使我们,身不由己地,我们又可能去造恶业了。所以行蕴也是不定的,非真实的。

识蕴也是同样的,我们的八识哪一刻又曾经停止过呢?如果认真的分析的话,这“五蕴”根本是靠不住的,其中没有一个是真实的。如果五蕴不真实,那由五蕴组成的我,又怎么可能是真实的呢?对不对?当然很多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认真地去想过,自己贪执的东西,到底为什么去贪执它?它值不值得自己去贪执它?如果哪一次或哪一刻我们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我们就会突然开悟!那么这个因“我”而建立的一切虚妄境界,就会消失,我们也就不会再受这些妄境的障碍。

我们会悟入到真实,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依“我”而建立的妄境,都不是真实的。在唯识宗里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我们到黑屋子里面,这个黑屋子很暗,我们看不清楚,里面其实有一条绳子。因为这条绳子太像一条蛇了,再加上这个屋子太暗了,我们看不清楚它,就误以为它是一条蛇。那么因惧怕蛇而生起的一切恐惧,立刻就会占据我们的内心,对吧?我们要想逃离,甚至害怕得尖叫。

这时,突然有一个人,把这屋子的灯给我们打开了。噢,我们看到了,其实让我们害怕的那条蛇,并不是真正的蛇,它只是一条绳子而已。当我们明白真相,那我们刚才要想逃离的想法,就会马上消失,而刚才内心生起的那种恐惧,也就会马上消失。

我们对轮回的恐惧,对世间一切痛苦的恐惧,对一切所有假相的恐惧,如果有一天我们真正悟入到无我的时候,这一切恐惧也会消失。因为不管我们的贪执也好,烦恼也好,这一切都是因“我”而建立。假如哪一天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个“我”,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那因之而建立的这一切的贪、瞋、痴,就会消失。

说到这里,如果平时没有一点教理基础、或者之前没有听闻过佛的这种甚深知见,第一次接受时可能很难想得清楚,但是我们如果有多一些的机会,能够多听闻这样的教法的话,就可以真正明白我们这一生努力的目标应该是什么了。

好!今天讲到了趣入诸劫趣入。谢谢大家!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