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录 介绍世间的因因果果。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16~20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佛陀有一次带着他的弟子,到北印度弘法,有一个大富长者,邀请佛陀到他的家去应供,而且是七天的丰盛供养。佛与众弟子就在长者家住了七天,这七天里,大富长者都是以非常精美可口的饮食来供养佛及众弟子。

到第八天的时候,因为是在北印度,天开始降雪,而且越下越大。一早佛就招集弟子准备离开长者的家,侍者阿难觉得这么大的雪,如果这时候走的话,在路上会很不方便。他便向佛请示说,是不是我们能够在长者家多留一天。佛说不行,我们今天必须走。阿难当时还处在学位,没有完全地证悟,所以他看不到这个因缘,于是他坚持说:“世尊您看,这么大的雪,如果我们走在路上,这一行人可能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到哪儿再去找到饮食呢?不如再在长者家停留一天吧。”佛坚决回答说:“不行,我们今天必须得走。”

阿难就想,在这之前的七天,这个长者都对我们那么热情,再多呆一天应该没有问题吧?于是阿难就自作主张,跑去跟长者讲:“感谢您七天来对我们的供养,您看,今天天下大雪,我们是不是能在您家里多留一天,等雪停了再走呢?”长者一听阿难的请求勃然大怒,非常地生气,跟以前完全判若两人,他气急败坏地说:“你们这些无赖沙门,怎么能够赖在我家里不走,我已经尽心尽力地供养了你们七天,怎么你们到今天还不想走,还想要多吃多沾,真是一群无赖。”

当时阿难感到特别奇怪,怎么一天之隔,这个长者就判若两人呢,他觉得人的变化真是不可思议,真是太无常了。阿难就跑去问佛:“这是什么样的因缘呢?这个长者为什么今天突然对我们变脸呢?”佛就跟他讲了一个缘起,佛陀在因地时,在山上修行。那个时候佛还是处于修道位,还是个道人,因为用功修行长年不洗澡,身上就长了很多的跳蚤,打坐的时候、禅定的时候,跳蚤就在身上跳来跳去的,让道人坐不安稳。

因为那个时候,佛还是在修学位,所以这使他觉得难以忍受。结果有一天,一个施主供养了道人一块骨头,道人就把身上扰乱他的跳蚤从身上捉下来,放到骨头上面。道人当时想,我并没有把跳蚤处死,还让它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它可以继续生存的地方,应该没有过失吧。

那个跳蚤在骨头上,结果生存了七天还是死了。大概是因为没有温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反正那个跳蚤最后是死掉了。

后来不断地轮回,那个跳蚤居然就变成了这一世的大富长者,也就因为他跟佛的往昔有这样一个因缘,道人只让它存活了七天,所以因果所感,长者只供养了佛七天。因为跳蚤到第八天死掉了,以此恶业,他就起了瞋恨心,到了第八天的时候,长者就翻脸不认人了。对这样一些因缘,凡夫是很难看得清楚的。

有的时候,可能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会遇到这种人,不管如何对他好,他都不领我们的情,如果遇到这样的人的话,可以这样想,可能是我们在过去生中与他有不好的因缘。那今生怎么办呢?是不是我们也要对他以牙还牙?如果相信因果的话,那就不应该这样做,而应该在这一世为他发愿,给他作回向,希望我们的恶缘能够了结,这是最好的。

所以对一个修道的人,千万不要去瞋恨身边给自己带来违缘的人,其实这些因缘都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发生,假如说我们相信因果的话,如果是有这样的因果发生,要用自己的善业为他做回向,希望能了结过去这一段恶缘,这就是修行人的境界。

如果是世俗人,只会怨怨相报,一直将这样的恶因缘延续下去,如果是一个修道者,希望通过发愿与回向能够把逆缘逐渐地转为善缘,才能真正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在发菩提心里面,不但希望自己的亲人,所有给自己带来顺缘的众生能够究竟成佛,对那些哪怕是阻挠自己的,给自己带来厄运的众生,也回向他们,希望他们也能究竟成佛。如果每天做这样的回向,过去的这种冤家恶缘,就会慢慢地解开了。

在一切的罪业里,“一切我今皆忏悔”,我们过去无始劫以来,因为自己愚蒙无知,造下种种的恶业,我希望非常虔诚地忏悔。

有一种关于忏悔的方法,我们把它称为四力忏悔。什么是四力呢?第一力,称为摧破力,就是在忏悔罪业前,要不断地去思维所犯罪业的过失,从因果上来讲自己要承担什么样的果报。比方说造了杀业,首先思维杀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果报,造了偷盗的恶业,偷盗的恶业,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子的果报。

关于如是因感如是果的思维,可以依据戒律,也可以多看一些关于因果的书,包括我们很熟悉的《地藏经》。“无知者无惧”,如果对因果不了解,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多是不负责任的。对因果越了解,越会防护自己的行为,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如果经常去思维,恶业会带来什么恶果,久久熟悉,对自己的身口意所犯下的,哪怕是非常微细的过失都会害怕,要想办法对治。

因为不断地思维因果,可以强化自己对恶业招感果报的认识。就如一个无知幼儿,大人会经常提醒:这里危险、那里危险,时间一长,小孩子虽然并不知道大人说的究竟怎么个危险法,但他会自动远离危险区。同样,如果我们对恶业生起一种害怕的心,也就会尽量让自己少造恶业。

先前由于无知造下罪业,现在知道了罪业的可怕,这就好像一个人误食了很多的毒药,突然发现自己刚才吃的那些东西原来是剧毒啊,可想对于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会怎么样?他一定会非常地害怕,非常地后悔,要赶快赶快地想办法找医师,把有毒的东西从体内排出。我们因无知造了恶业,也应该像那个人一样,要赶快赶快地希望恶业得到清洗。因为忏悔能清除罪业,于是生起对忏悔的渴求心。这种心态称为摧破力,它能摧破自己护罪的心,能摧破自己无所谓的心,能摧破自己拖延忏悔时间的心,让自己马上警觉,要想立即忏悔不容耽搁,因为有可能,自己的罪业还未清净时,死神却先一步到了。

只有当惧怕罪业的心态生起,所有的忏悔才真正有力量,才真正达得到忏悔的效果。因为凡夫总是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我造了这么多的恶业,反正也没有别人看到,无所谓了。但是就像我们吃了毒药,有没有人看到我们吃,毒药对我们来讲都是有毒的,都会要我们的命。因为世人都有这样的常识,所以误食以后一定要尽快找医生解决。其实造恶业也是一样的呀,有没有人看到自己造恶业并不重要,感受恶业的果报是一样的,关于对因果的常识我们因为熏习太少,所以比毒药更可怕的罪业,我们反而坦然无惧了。

第二个,叫做依止力。我现在因为对因果的熟悉,害怕恶业带来的果报,而无始以来造了那么多的恶业,那我怎么办呢?依照教典,就要依止三宝,依止我们的忏悔主。什么是我们的忏悔主呢?皈了依的人,三宝是我们的忏悔主。在忏悔修法里面,我们有“三十五佛忏悔“,也有“八十八佛忏悔”,那么这些诸佛菩萨,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忏悔主。在修法的时候,都可以虔诚地面对他们的法像,发自内心地向他们忏悔。

比方说我们经常可以面对西方三圣,面向阿弥陀佛进行忏悔。如果在内心,对依止的对象生起信心,认为他们是有力量的堪依处,我愿意向他们诚心忏悔,这种心态就是依止力。就如一个人犯了罪,快要被刑法制裁了,现在怎么办?他可能会依靠一个非常有力量的人,希望能够获得帮助。对修法的人来说,佛菩萨是我们最有力量的依止,是我们最大的投靠,所以我们可以祈祷他们,希望通过他们,自己的罪业得以清净,这就是依止力。

第三个,叫对治力。什么叫对治力呢?就是可以通过修忏悔法,来对治自己所犯的过失。比如我们熟悉的三十五佛忏悔、八十八佛忏悔、三昧水忏、梁皇宝忏等。当自己在随文入观,极力地忏悔罪业的时候,这些修法就有对治恶业的力量。

为了鼓励忏悔,佛也在经典里面,不止一次地告诫过我们:无知犯罪没关系,只要你能诚心地忏悔,过去的那些罪业就可以消灭。能否灭罪主要看我们忏悔的决心。过去很多祖师大德,在凡夫位时也做过很多造恶业的事情,但当他一旦醒悟,由一念殷切忏悔心,过去的那些罪业得以消除。在忏悔修法里最有力量的忏悔,是发菩提心的忏悔。

关于发菩提心对忏悔的力量,有一个出自佛经的故事。从前在印度有一个长者以出海经商为生,由于当时航海技术并不发达,所以出海经商的危险很大,在一次出海中,不幸长者翻船死掉了,留下妻儿看守家业。

长者的孩子慢慢长大,按照印度当时的规矩,父亲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孩子就要从事什么职业,因为孩子的父亲是出海经商最后死掉的,所以作母亲的非常不愿意自己的小孩再遭受到这样的厄运。当长者子问母亲:“我父亲以前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呀?”母亲就骗他,“你父亲以前是打柴的。”当然说打柴,可能比出海更安全。长者子就去打柴。但因为长者子福报大,他打的柴总是比别人多卖钱,别人打的柴可能没人要,但他的柴要的人却很多。也因此同行很讨厌他,抱怨他:“你抢我们的生意,你又不是干这一行的,干吗还来抢我们的生意?”

长者子觉得奇怪,回去问母亲,“我父亲不是打柴的,他是干什么的呀?”母亲没办法,就说:“你父亲是卖面粉的。”因为卖面粉也没有出海危险,于是长者子又去卖面粉。结果他的面粉生意又好,搞得同行又生忌妒,又跑来骂他。长者子没办法,再回去问母亲,他母亲又只好骗他,说他父亲是开布店的。长者子又去开布店,结果他的生意又好,那些卖布的同行又骂他,同样遭受同行排挤。

长者子实在忍不住了,他再回去问母亲,“我父亲到底是干什么的,您要实话告诉我,不要骗我了。”他的母亲没有办法,就跟他讲,“你父亲及祖上以前都是出海经商的,到处去采宝,到处去经商。但他们最终都葬身海底,只留下你一个独苗。因为出海太危险,所以不愿再让你从事这个职业。”长者子一听很高兴,说父亲是出海的,我也应该出海,继承我父亲的事业。

结果长者子不顾母亲反对,自己就邀约一大群人,要出海去寻宝。因出海实在太危险,由于担心儿子再葬身海底,长者子遭到母亲的百般阻挠。虽然这样,长者子不但没有放弃计划,还偷偷把所有的行李都准备好。临出门前长者子向母亲辞行说:“母亲,我要出海了。”母亲一听非常地难过,我们可以想象,她以前因为这样的事情丧失了自己的丈夫,及其他家人,现在肯定不希望再失掉自己的儿子。妇人很难过,就把儿子的脚抱住说:“你不要走啊!”结果,因为长者子那个时候志向远大,希望继承父业,由于决心已定,长者子为了使母亲放手,就一脚踹在母亲的头上,母亲因疼痛就把手放掉,长者子便乘机跑了。

船行海上开始时非常地顺利,到了一个岛上,发现城市相当地美丽,长者子到了那个城市后,每天就有二个像天女一样的人来服侍他。感得这样的果报,是以前他在打柴的时候,每天的收入没有落入自己的腰包,全部都供养给母亲。以此果报,所以每天有两个这样的美女来服侍他。

船又到了第二个岛屿,城市更加美丽,每天有四个妙龄女子来陪长者子。离开第二个岛屿,船继续航行,到了第三个岛屿,这里风景更好了,每天来陪他的女子增加到八个。这一路下来,长者子得意极了,觉得母亲的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在长者子心里,前面一定还有比现在更好的东西等着他。

船再往前行,来到一个岛屿,刚一上岛就有一扇铁门,长者子走进去,还没等他看清楚,铁门就很沉重地关上了,万万没想到,长者子已不由自主地到了地狱。当他刚刚走进铁门,立即长者子的头上就有一个旋火轮,不停地在旋转,并很快落到他的头上,长者子顿时脑浆四溢,痛苦不堪。他心想,这一定是我用脚踢母亲的头所感的果报吧,众生多么可怜,由于无知造业,所感的果报却如此深重。想到这里,长者子突然在内心生起了强烈的悲心,便发愿道:其实像我这样叛逆父母的不孝子很多呀,我愿一个人来承担这种旋火轮的果报,让其它众生不要遭受这种痛苦。在发愿时长者子对当初叛逆母亲的恶行生起了强烈的忏悔心。当他这一念生起时,头顶的旋火轮马上就消失了,他立刻上升到了天上。

这是关于忏悔很有力量的方法,长者子内心生起愿代替如他一样众生的果报,这样的心念,他自己的果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地狱境界消失让他升到了天上。这就是发心功德不可思议,因为发心使眼前的境界得以转变。

我们过去生中肯定也造过很多罪业,以什么样的忏悔为最有力呢?佛经告诉我们发菩提心是最好、最殊胜的忏悔法!我们很难保证自己三业清净。在无始的轮回中,肯定杀、盗、淫、妄都做过,那么这样的恶业如果要我们承担果报的话,肯定是会下堕到地狱里。为了避免要下堕到恶道,遭受果报的痛苦,有一种办法可以帮助你,就是发菩提心。这是最好的一种忏悔方法,也可以说发菩提心是对治罪障最好的对治力。

我们如果能够在一念当中发起真诚的菩提心,就能消除自己无始劫以来所犯的过失。如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所说“菩提妙心犹如劫尽火,刹那能焚诸罪尽无余。”如果我们罪业有体相的话,虚空都难以容纳,但是菩提心就像劫末的火一样猛烈,它有那么大的威力,能够把多如虚空的干柴,刹那之间焚烧无余。我们要对忏悔法充满信心,也就是说虽然曾经作过很多恶业,但我们还是有救的,还是有办法的。

下面一个就是第四遮止力。什么叫遮止力呢,就是说一旦我忏悔了罪业,便永远“后不复造”,以后再也不造罪了,这就叫作遮止,就让自己从此清净。

在忏悔法里,以遮止力作为忏悔后的保证。比如一个人不小心吃了一次毒药,为了排毒到医院里经过种种很难受的洗胃啊、呕吐啊等痛苦办法,最后把毒药排出来了,我想这人一定会牢记这次体验,不会再去吃毒药了。再傻的人也不会说没事的,反正医生有办法帮助我,于是再去吃毒。(摘自《甘露》2008年第1期)

关于恶业,我们也要长记性,如果我们能够忆念恶业的可怕,忏悔后发愿我以后再也不造这样的恶业了,希望自己的身口意从此清净起来,有这样的决心才能作为最究竟的忏悔。在说到忏悔的时候,佛经里也讲,就算造了极大的根本罪,从大乘角度来讲,也是能忏悔的。这与声闻乘的讲法不同,小乘戒认为,若犯了根本罪,那是不通忏悔的。但从大乘的角度讲,犯了根本罪也是能够忏悔。

大乘虽然有忏悔根本罪的办法,但不是我们形式作作就算忏悔清净了,清净的标准按经书来讲是可以衡量的。怎样才算忏悔清净呢?在戒律里有说,如果通过忏悔,行者能见到好相,算是忏悔有感应了。我们如果能够真正地依据前面所讲的四力,进行真诚地忏悔,肯定能够见到好相。哪些算见好相呢?据经典讲,在修忏悔法时,如果在梦里面梦到了佛像,梦到了清净的莲花,梦见了自己身上出很污秽的东西,这些都算见好相,甚至于如果能够见到佛放光,菩萨放光这些都算见好相。

能见好相,才算忏悔时真的触动了自己的内心,才算是因为真诚的忏悔,得到佛菩萨的感应了。如果我们只是潦潦草草地做一些事相上的、表面上的忏悔,则肯定见不到好相的。因为内心的罪根,都根本没有触动到。在这儿我们在讲忏悔支的时候,以四力忏悔为究竟的、殊胜的忏悔。

下面是长行的内容:“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那么说忏悔,不仅仅是忏悔我这一世的恶业,包括我们无始劫以来,只要我们是在轮回,肯定从来没有清净过,是吧?如果哪一天自己清净了,就不会再在三界里受苦了。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有说,假如我们造了罪,不忏悔的话,“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灭。”我们造了罪,假如把罪覆盖起来,那么罪业会日日增长,这很可怕。对于修行者,每天应该是警觉的,这种警觉是对自己的善恶业要善加检视,我今天到底是如法的还是不如法的,如果有不如法的行为,自己一定要忏悔,如果能够时时发露忏悔,自己的罪业就能够清净。

“若此罪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恶业,如果有体相的话,那么整个虚空都没有办法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及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这一点我们对照四力忏悔来讲,前面说“我于无始劫以来,由贪瞋痴,发身口意造诸罪业无量无边,此恶业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是思维恶业的可怕,这在四力里,我们把它称为摧破力。想到恶业的可怕,才会有真诚心去发露忏悔。下面呢?“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一切诸佛菩萨众前,就是四力里的依止力,依止谁呀?依止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依止的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像尘土这么多的佛菩萨,面对他们诚心忏悔。依照这样的忏悔仪规去作,我们把它称为对治力。“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则称为遮止力,这句话很关键,就是我如法按仪规忏悔以后,再也不要造罪了,这是对以后行为的保证。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我修忏悔直到什么时候为止呢?这就是普贤菩萨的一个誓言了,或者说在精进里,就像披甲精进一样,自己是一个斗士修学忏悔无有穷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说我这样的忏悔呢,只要说众生没有穷尽,我的忏悔就不会穷尽,而且在身语意里,我的忏悔是不会有疲倦的,不会有厌离的。这也是一个决心。

在《业报差别经》里就有讲到“若人造众罪,造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我们前面讲了,哪怕我们犯了根本罪,如果能够诚心地忏悔,也能够通过忏悔的力量,把根本罪业得以消除,更何况这种支分罪业呢?

在这儿,我们不要怕自己有三业的过失,怕的是自己知道了过失而不忏悔。在戒律里,佛也说,如果能够知罪忏悔,还是佛的好弟子。怕的是对罪业,对忏悔无所谓,对一切果报无所畏惧。这种心态,虽行忏悔也只是形式和表面,达不到真正忏悔的目的。佛骂弟子最重的一句话是什么?“无惭无愧!”即在罪业上没有惭愧心,这真是无药可救了,如果我们能够知错就改,那也一样可以成为佛的好儿子,所谓佛之健儿。

随喜支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在我们修学随喜支的时候,要随喜哪些功德呢?

“十方一切诸众生”,首先我们随喜谁?要随喜人天乘的善法。十方一切所有众生,只要这个众生有一念善法因缘,我都愿意去随喜。哪怕是一个小孩,他有这一念的善举,我都愿意去随喜他、去赞叹他。

“二乘有学及无学”,这就是我们说随喜声闻、缘觉,小乘人的功德。有学是指还处在学位的小乘人,无学就是已经证到阿罗汉的圣者,他们的功德,我也愿意随喜。还有就是随喜大乘佛菩萨的功德。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就是所有佛菩萨的功德,我也愿意随喜。

以上偈颂,就是说在随喜支里面,所有众生的功德,只要是善法我都愿意去随喜赞叹。随喜的对象,不管是一般的弱小众生,还是像佛菩萨这样的圣者,不管功德大、功德小,我都愿意去随喜赞叹。

第一句指的是对人天善法的随喜,第二句是对小乘行者功德的随喜,第三句就是对大乘行者功德的随喜。也就是说在修随喜的时候,所有众生的功德我都随喜,一个不落,这才是普贤行愿的随喜境界。

关于随喜的功德,在《汇集经》里有讲到:“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在随喜别人的功德时,我们如果能真诚地去赞叹他,觉得别人做这样的善事自己打心里欢喜高兴,而不是去讥毁他,去忌妒他,那由此得到的功德,是与对方的功德一样的,这也是我们积聚资粮的一种善巧。

在佛经里记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阿阇世王点灯供佛,作为国王供佛,那排场肯定相当地大,而且供的灯也是相当的多。当时就有一个老太婆,看到国王供灯她非常地高兴,很随喜,想自己也供一盏灯吧。但是这个老太婆非常地穷,穷得没钱买灯,她就到处去乞讨,讨到可以买一点点油的钱。

而后,老太婆又在路边捡了一个牛角,在中心放一个灯芯,可以算灯具了,就拿着牛角灯到油铺里买油。买油的时候,油铺的老板很感动,觉得这个老太婆能够以自己乞讨的钱来供佛,很不容易,他也愿意随喜一分,于是就给老太太的油多添满了一点。

老太太于是拿着牛角灯,很虔诚地放在阿阇世王所供的很多灯里面。就这样一个小牛角灯居然能通宵地燃着。而阿阇世王所供的那一大片灯,或者是被风吹熄了,或者是油燃尽了,反正到了第二天全部都熄灭了。唯有老太太的牛角灯,燃得非常的透亮。

天亮后,由目犍连尊者负责来收拾灯具,目犍连要把燃尽的灯都收起来,但看到怎么有一个灯,燃得特别地好。因为要把所有的灯收拾起来清理道场,目犍连就想把这盏牛角灯熄灭,他用手去煽这盏灯,不能灭,又用神通去煽,还是不能灭。我们知道在佛弟子中,目犍连是最有神通的,居然神通也不能灭牛角灯。

目犍连觉得很奇怪,他跑去问佛,“为什么这样小小的一盏灯,我不能把它熄灭呢?”佛就说,“不但你的力量没办法把这盏灯熄灭,就是四大天王,他们联合起来想煽灭这盏灯,也是没办法熄灭的。”这时目键连就问,“为什么这盏灯有如此大的威力呢?”佛就说:“这盏灯是一个穷老太婆为随喜阿阇世王的功德,点了这样一盏灯。点灯时她发了一个大愿,希望这盏灯能照亮所有的众生,让它们脱离黑暗,让它们能够从此觉悟!最后圆满成佛!因此功德你无法熄灭这盏灯。”

我们点灯一般都是为自己祈福,希望我点了这盏灯,佛陀保佑我的子孙兴旺发达,我自己生意兴隆,永远平安等等,都是在为自己发愿。而那个老太婆点灯时,却发了一个很大的誓言,希望这一盏灯能够照亮所有的众生,让它们脱离黑暗,让它们能够从此觉悟!最后圆满成佛!她有这样的大誓愿力,所以这盏小小的牛角灯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也因此,佛说,不但是目犍连的神通煽不灭它,就是四大天王他们合力来煽也煽不灭它。

当时目犍连听了非常地惭愧,这样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婆,能发出这样广大的誓言。佛于是当下给这个老太婆作了授记,说她多少劫以后将会成佛,佛号叫什么、国土叫什么等等。

如果按照以前讲的内容来衡量,其实老太婆发的这个誓言,我们把它称为菩提心,她就是在供灯的时候,发了我要救度所有众生,希望这盏灯能够点亮众生内心的明灯,这样一个大愿。这盏牛角灯虽然很普通,但是因为心愿的广大,它就不再是普通的一盏灯了,也因此为老太婆带来无尽的功德。

所以我们讲到修法要积聚资粮的话,可以常常随喜赞叹别人的功德,说不定由于我们的清净发心,自己所获的功德比对方还要大。因为很多的时候,我们看有钱人,到寺庙里来做一些供养,但他的愿力很小,想到的都是他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家族,如果我们看到施主有这样的善举,我们去随喜他,不但去随喜,而且扩展心量为众生发愿的话,那我们的功德会因为发愿的殊胜,远远超过那个施主的功德。这又是一种积聚资粮的善巧方法。

所以在这儿,佛教会我们一种善巧地积聚资粮的办法,叫做随喜功德。哪怕是别人做一点点小善事,自己都要生这种欢喜心,那么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欢喜心,别人有的功德自己都能沾一份。当然,说到这里,我们不能去讨便宜,我们见到他人做功德的时候,嘴里只是随便说说“随喜随喜”,这个“随喜”嘴巴上虽在说,但心里想:嗨!他那个功德有什么不得了?有这样的心态的话,不但我们得不到随喜的功德,反而有意业上的过失。

这就是我们在修随喜支的时候,一个是我们要真诚地去随喜赞叹别人,另外一个呢,我们还应该以此功德为一切众生发愿,这就是在为自己积聚成佛资粮。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Guest的头像Guest